2019/05/16 @國際
美國康乃爾大學研究團隊發現,美國紐約市以商業化為導向的都市環控農業面臨挑戰,多數商業農場以屋頂農場、室內或貨櫃種植為主要經營模式,為了營造出適合生物生長的環境,需導入諸多環控設備,整體成本相對提高,造成農產品項售價偏高,推廣客群受到侷限。
示意圖
都市農業(urban agriculture或urban farming)是近代都市發展的一環,常見的發展形式包括社區農園、屋頂園藝、家庭農場、支持型農業等應用類別。藉由都市農業的發展,最終將有助於達到促進區域食品安全、強化鄰里發展、實行完整土地利用、打造環境永續等願景。都市農業按事業目的可分為非營利與營利兩類型,前者多以發展療癒農業、休閒農業、觀賞園藝等為主要項目,目的在於體驗及參與農業過程,並擴大在地社區參與;後者則以農業市場經濟為主要商業導向,目標在於生產農產品後,販售至都市地區及周邊消費市場。
由於原始都會環境並不適合發展大規模的農業經濟,因此在發展營利型都市農業前得先構築一套適合作物及動物生長之環境。上述概念所發展的各式環境控制系統,如水耕系統、氣耕系統等農業類型,可統稱為環境控制農業(簡稱:環控農業,Controlled environment agriculture (CEA))。【延伸閱讀】都市農業在星國推廣之現況與成效
美國紐約為都市環控農業發展的重鎮之一,因此該市的發展成果及研究可做為日後政策擬定及計畫制定的指標。美國康乃爾大學城市及區域規劃學系(Cornel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ity and Regional Planning)的研究團隊在近期研究中發現,以商業化為導向的都市環控農業恐在發展上面臨到一些問題。研究團隊檢視紐約地區於十年間,以主要發展大規模的屋頂農場、垂直農場及室內農場等10處以營利為導向之商業化農場(commercial farm)進行調查,內容包含農產糧食數、產品價格、土地利用面積、環控農業在消費市場推廣程度、受雇農民數等。結果發現,多數商業農場是發展以屋頂農場為主的農業經營類型,其餘則以發展室內種植及貨櫃種植的經營模式。農產品大多以萵苣、香料植物等葉菜類植物為主,部分商業農場甚至開始從事水產品的生產。雖然相較於屋頂農場,發展商業化室內農場減少部分對自然光的依賴,然而室內農場為了營造出適合作物生長的光照、濕度、溫度等環境條件,導入高科技環控設備,這也造成整體成本提高外,也造成能耗提升、碳足跡增加等情況。此外,不論是來自屋頂農場或室內農場所生產的農產品,兩者的售價皆偏高,因此難以向低收入消費族群推廣販售。
研究團隊也認為,現有3.09英畝位於都會區之商業化都市農場距離商業化永續經營所需之1,864英畝的經營面積仍有段不小的差距,而要在寸土寸金的紐約取得大規模的可用面積恐更是難上加難,這也導致在都會區推廣的農業經營無法在短期內競爭過市郊已成熟發展的農業經營模式。
該研究認為目前商業化導向的環控農業在發展上仍需克服土地取得及高產業成本等根本問題。在另一方面,非營利性質之環控農業或許是另一項都市農業發展的方式。雖然文章中並未比較美國其他都市地區或其他國家之環控農業發展現況,然而該研究結果仍能給相關政策擬定者、決策者一個參考依據,盼能藉由該研究通盤調查臺灣現有之土地利用現況,並作為我國都市農業發展之借鏡。
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Land Use Policy >。
資料來源
文章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