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最新研究顯示全木收穫的伐採作業模式不影響林業永續利用

2019/08/06 @國際

摘要

美國密西根理工大學以楊樹(常見的人工林樹種)的收穫情況作為森林採收的相關研究主體,40年的研究觀察推翻過往伐林的定論,認為遺留在林場的殘材未必能適時地轉換為土壤養分並反映在造林的成果上,不論是何種收穫方式,皆不影響林分產量。

示意圖

最新研究顯示全木收穫的伐採作業模式不影響林業永續利用

  全木收穫(又譯全木採運;原文:whole-tree harvesting,同full-tree harvesting,簡稱WTH)為森林採收的作業模式之一,指砍伐及移除包含樹幹、樹枝、樹葉或針葉等有關林地地上部分。另一種作業方式為幹部收穫(stem-only harvest,簡稱SOH),指在伐採作業中僅收穫樹幹部分,將樹幹以外未利用之樹皮、樹葉等採運殘材(logging residue,又稱slash)留置於原作業林場。傳統林業經營多半認為將殘材留在林場,可提供土壤保護、養分循環、野生動物棲息等功能,為後續重新造林提供養分。然而美國密西根理工大學(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的最新研究顯示,不論是何種收穫方式,皆不影響林分產量(stand productivity)。

  研究團隊以常見的人工林樹種—楊樹(aspen,Populus spp.),其收穫情況作為指標之一,觀察過去40年間,歷經不同收穫方式、不同林分(stand)的土壤肥力與伐採作業後重新造林的成效。經研究團隊前些年的研究成果與近期發現,研究團隊得以推翻了長久以來美國中西部地區約定俗成的作業方式,認為遺留在林場的殘材未必能適時地轉換為土壤養分並反映在造林的成果上。研究團隊推測,這可能是因實際作業上,全木收穫仍會在現場遺留近64%的殘材,故並字面上傳統的意義。這同樣也表示,不論採取何種作業方式,照既有的輪伐(rotation)週期,仍可永續經營林場並維持森林永續生產及穩定收穫,同時保護既有的森林資源。【延伸閱讀】最新研究發現專食性魚種較易受氣候變遷的影響而引發受脅危機

  研究團隊認為,永續經營人工林的生產可被視為一種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resource),使用林木作為能源可同時避免開採及使用化石燃料所造成的額外碳排,藉此減緩氣候變遷的影響並且逐步取代燃煤與天然氣電廠。

  該研究由非營利機構NCASI (National Council for Air and Stream Improvement)提供研究經費,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資料來源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