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科普影視
2023/07/21
種子種苗為農業生產種植的根本,其品質好壞可影響後續農業生產。種苗改良繁殖場以生產高品質種子為己任,且具有國內唯一符合國際種子檢查協會ISTA標準的實驗室,期盼國人能夠安心購買台灣的農產品。
This Slime Could Change The World 可能改變世界的黏液
2023/07/14
在墨西哥有一種罕見的玉米,它暴露在空氣中的的根部會分泌一種黏液,而科學家在這種黏液中發現了固氮細菌,這些固氮細菌可以將空氣中的氮轉化為植物可使用氮。科學家們想藉由這種方法來減少農業化學氮肥的使用。
從種植到收穫 省工省力的大蒜種植收穫機
2023/07/07
過去大蒜種植從前期的播種、後期採收到後製烘乾與清除殘根,都需要大量的人工,而且長期下來彎腰種植、手工清除殘根等動作都對農民的健康有所傷害。為解決人力缺口以及增進農民健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發出四款專為大蒜產業設計的生產機械,從播種到收穫都能全面機械化,以附掛式的方式使用,使用機械耕種的蔡姓農友說,用機械種植出來的大蒜,雖然產量比人工種植的少,但是因為品質高,最後結算下來的收入還變好,重點是解決了他播種與收穫期找不到人工的問題,對他來說的幫助很大。
臺灣鳳梨 海外飄香 讓國際友人也能方便嚐到香甜美味的臺灣金鑽鳳梨
2023/06/16
台農17號金鑽鳳梨是臺灣最普遍栽種的品種,它口感細膩風味香甜,不只我們台灣人愛吃,國際友人也很愛,是我們目前外銷的主力品種,但因為金鑽鳳梨屬於低溫敏感系的作物,所以它在外銷儲運上就得要更加仔細小心,為了讓國際友人也能品嚐到好吃美味的臺灣鳳梨,我們農業改良場的專家跟栽種農民合作,不只精進栽種技術,也在冷鏈技術與設備上做努力,田間採收回來的鳳梨開始階段性降溫,在整個包裝過程中避免升溫,除此之外,透過壓差預冷的設備讓鳳梨的中心溫度降至18至20度,再送到12度的保存庫,冷鏈過程不斷鏈,上了貨櫃之後也保持貨櫃車的溫度在12度,一路運送到國外,上市後減少鳳梨果新褐化的問題,拉長保鮮時間,除此之外,也努力加強清潔避免蟲害燻蒸的問題產生,我們還有什麼精進作為,快點影片來看看。
像種子一樣可以自己埋入土裡的裝置 This device corkscrews itself into the ground like a seed
2023/06/02
植物進化出各種技巧來幫助它們的種子傳播和成長。有些植物種子甚至可以將自己埋進土裡來避免被陽光曬乾,或是被吃掉。美國研究人員正在效仿這種種子的構造,設計出一種可以「自埋」的裝置,希望能應用於大量種植作物,施肥土壤或是建造森林。
耐病小果番茄新品種─種苗亞蔬25號
2023/05/19
圓滾滾的橙紅色小番茄,外型可愛、顏色又討喜,吃起來帶有酸感,跟我們吃到比較甜的玉女番茄口感些許不一樣!搭配蜜餞一起入口更棒喔~   這是耐病小果番茄新品種 種苗亞蔬25號,除了外觀亮眼、具有新鮮感,還可耐捲葉病、青枯病、萎凋病、耐熱,有助於對抗氣候變遷的逆境。   目前「種苗亞蔬25號」正申請品種權中,有興趣的農民和業者可洽種苗場周佳霖助理研究員(08)7222718
蔬菜預冷的五種方法
2023/05/05
「預冷」也是就預先冷卻,蔬菜預冷很重要!我們能夠買到優質的農產品,除了注重田間的管理以外,在運送之前,若沒有去除蔬果採摘下來的熱氣,加上運送過程中還會隨著溫度持續升高,蔬果就會很容易腐爛,新鮮度就會大大降低喔!   今天是春分,一起來了解「蔬菜預冷的五種方法」吧!
蔬菜上的「小黑點」是什麼?還可以吃嗎?
2023/04/21
蔬菜上的「小黑點」是什麼?還可以吃嗎?常出現在大白菜上的黑點點,不是髒汙,也洗不掉,這是什麼   蔬菜上的黑點,其實是十字花科葉菜常見的生理障礙,黑點病或稱芝麻病喔!這個節氣也是常見到大白菜的時候,就在象徵萬物甦醒的「驚蟄」這天,小編來為你解答🎬這些黑點是怎麼產生的?什麼原因會造成黑點病? (資料由臺中農改場陳葦玲博士提供)
國產、進口洋蔥怎麼分?
2023/04/07
喜歡吃國產洋蔥也要會分辨🧅 哪顆洋蔥是進口、國產,你有答對嗎?外型大不同,吃起來的味道也不太一樣喔! 在口感味道上,國產洋蔥的水分多、甜味足,購質優新鮮的臺灣洋蔥絕對是大拇指的啦。正港臺灣味的洋蔥,依採收季節的還可分為「早蔥」和「晚蔥」,趕快看影片了解更多吧!
二十四節氣「雨水」 教你怎麼切青花菜!
2023/03/24
今天是24節氣中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此時的雨水剛好可以使農民翻土耕種,並有利作物生長,現在也是吃當季青花菜的時候。   不過,你知道嗎?大家口中常說的綠花椰菜,其實叫做「青花菜」喔!青花菜富含維他命A、B、C、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鉀、鈣、磷、鎂、銅等礦物質,是很棒的食材。   對青花菜的處理總是霧煞煞嗎?還怕清洗不乾淨、有菜蟲藏身,你可以像影片這樣清洗!還有去除老皮的處理方式、保存方式,也都在影片中一併教大家囉!
用燈光趕走晚上吸食果實的吸果夜蛾 旋轉式避蛾燈防治水蜜桃吸果夜蛾影片介紹
2023/03/17
拉拉山的水蜜桃果農,受到吸果夜蛾叮咬果實的危害。吸果夜蛾是一群晚上會飛到果園吸食果實的蛾類的統稱,有些夜蛾有著硬棘的口器,可以穿過果實的套袋吸食果實。桃園區農改場透過夜蛾對黃光的避光性,使用旋轉式避蛾燈來驅趕夜蛾。
有關分子技術的二三事
2023/03/10
分子技術如何幫助農民呢? 透過創造耐旱、耐淹或抗病蟲害的優良品種,讓作物能夠調適逆境,進而打造韌性農業。        DNA是生命的藍圖,透過DNA分子檢測技術,可以精準選出理想的品種,達到縮短育種期、提高種子品質、時安把關等目標。
「茶園智慧除草機器人」 就是你的田間小幫手💪
2023/03/03
茶園 除草無人化 靠「這台」! \茶園智慧除草機器人/ 就是你的田間小幫手。人工除草不管是使用自走式、乘坐式割草機,都要耗費許多人力成本。 茶改場研發茶園智慧除草機器人,採用即時動態定位技術(RTK),依照茶園的軌跡,自動幫你除草。並搭配避障除草機組,當除草頭靠近茶樹時,電動缸拉動除草頭可避免誤傷根部,造成茶樹環狀剝皮死亡! ✔️作業速度約1-1.5公里,1公頃茶園僅需4-6小時即可完成除草,節省更多人工成本。 ✔️高履帶式無人車行走之精準度,行走誤差範圍可達10公分以內。 (影片00'24處 字幕更正為:牛筋繩)
臺灣茶分類分級系統TAGs-守護臺茶的純淨身分
2023/02/03
臺灣茶分類分級系統(Taiwan tea Assortment & Grading system, TAGs),是茶業改良場開發的茶葉評鑑系統,以茶改場研發的風味輪系統為基礎,讓每一款分級後的臺灣茶都能擁有專屬的風味敘述,使消費者更容易了解茶的風味特色。此外,更結合臺灣茶溯源系統及藥檢,確保經過分類分級的茶葉都能安心無虞,達到產品安全、產地明確、消費者安心的三贏局面。         分類分級系統由產官學專家組成的評審團進行評審,依據茶業改良場建置的茶葉風味輪來描述茶葉風味、製作風味說明圖卡,並依據不同地區的茶葉特色加以分類分級,讓消費者能輕鬆了解、認同分類分級的結果。         本場擬定一套臺灣茶分類分級系統,期能一次解決「安全、國產及產品分類分級」的問題,形成一個可供國內外愛茶人士,深入了解臺茶並安心購買之系統,建全臺灣茶產業發展。
臺灣特色茶風味輪介紹
2023/01/06
風味輪就像是一種索引工具,藉由圖形化和既定詞彙的協助,讓品飲者方便聯想,去描述出他所品嚐到的風味,而不是憑空去想像。而透過風味輪的協助,消費者可以清楚明瞭的知道不同品種、不同產區甚至是不同等級風味的差別。如此一來減少了業者與消費者間對產品風味溝通上的落差,有助於茶葉的行銷推廣。臺灣特色茶風味輪開發過程是由 25 位茶改場從事製茶與茶葉感官品評專業研究人員組成風味輪工作小組,從全臺各地優良茶競賽中,挑選具有代表性的茶樣,其品質涵蓋入等至淘汰,目前共計已針對 495 個樣品進行品評,研究方法採用描述性分析,並經小組會議後達成共識,最後將選用的詞彙繪製成風味輪。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於今年度 109 年 1 月 20 日及 7 月 21 日正式發佈了六大茶系之臺茶風味輪,其風味涵蓋了全臺各地的特色茶。臺茶風味輪甫一推出便引起了茶產業界的熱烈討論,茶農及茶商朋友們都對於利用風味輪行銷臺灣茶躍躍欲試,而除了國內市場外,國際市場亦是臺灣茶未來發展的主要重點,臺灣特色茶因種類繁多、製程複雜,國際上一般消費者多半僅對「臺灣烏龍茶」有印象,為增加國際消費者對臺灣特色茶之印象與記憶點,需善用國際消費者之生活性語言,連結國際消費者之味覺記憶與臺灣特色茶之共通性,方能突破臺灣特色茶長久以來行銷國際的困擾。未來,茶業改良場將以英、日文版臺灣特色茶風味輪為媒介,讓臺灣特色茶走出臺灣,提升於國際市場之能見度,讓臺灣特色茶走入國內外消費者的日常生活,進而成為臺灣茶的忠實消費顧客,以此逐步提升臺灣茶之國際競爭力。
【24節氣吃什麼?】大雪一起來認識薑黃 人氣火紅的薑黃,原來它不是薑?
2022/12/30
24節氣「大雪」,需要特別注重養生的季節來了 一起來認識薑黃! \薑薑薑薑/ 人氣火紅的薑黃,原來它不是薑? 雖然名字都有個「薑」,但其實老薑跟薑黃是不同的植物喔! 切開來就明顯大不同,光從外觀的話,你能不能分辨得出來呢? 到底薑黃有哪些營養價值? 原來我們常吃的咖哩飯主要是來自薑黃喔~ 快點開影片來解惑吧!
如何開始水培種植室內植物 How to start growing indoor plants hydroponically.
2022/12/16
水培室內植物其實很簡單容易和有益,這似乎違反常識,但只要我們提供它們所需的營養,室內植物就不需要土壤來生長,水培方法用粘土球或珍珠岩等介質代替土壤,這些介質為根系提供了足夠的結構,然後載將營養物質添加到浸透無土培養基的水中。        以這種方式種植有很多好處,包括阻止真菌蚊蟲!也不會因土壤弄髒室內環境,如果你沒有太多的花園空間就非常適合水耕,水培植物需要更少的水,監測水分含量很容易,不在家時它甚至可以照顧自己!
從種植到收穫 省工省力的大蒜種植收穫機
2022/12/09
過去大蒜種植從前期的播種、後期採收到後製烘乾與清除殘根,都需要大量的人工,而且長期下來彎腰種植、手工清除殘根等動作都對農民的健康有所傷害,為了解決人力缺口以及增進農民健康,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研發出四款專為大蒜產業設計的生產機械,從播種到收穫都能全面機械化,以附掛式的方式使用,機械耕種已經三年的農友蔡福順說,用機械種植出來的大蒜,雖然產量比人工種植的少,但是因為品質高,最後結算下來的收入還變好,重點是解決了他播種與收穫期找不到人工的問題,對他來說的幫助很大,到底怎麼做到的,快點影片來看看!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