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科普影視
2024/06/27
為了促進愛玉子產業升級,苗栗區農改場於2016啟動愛玉子高值化相關科技研發,完成愛玉子全胚系萃取技術開發,將愛玉子推展至生技、保養品及醫療保健等跨域發展。
森林花園,充滿生物多樣性的農業天堂
2024/06/20
森林花園(Forest Gardens)是一項充滿智慧的樹木種植方式,將樹木與水果和蔬菜混合種植,打造出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天堂。這個方法能夠有效地解決貧困、乾旱和沙漠化等問題。在這次任務中,我們將種植40,000棵樹,將貧瘠的土地轉變為美麗的森林花園。
來自臺灣土地的真誠款待
2024/06/13
臺灣有百年歷史的有機茶園、以循環農業精神栽植的香草莢、繼承古法的柴窯桂圓與桑椹汁、無毒無農藥培育的水產、美味又令人安心的國產豬肉、象徵臺灣品質與人情味的芒果、一條龍生產的蕃薯臺灣隊⋯⋯臺灣豐富又高品質的農產品背後,有一整群愛鄉土、愛台灣的臺灣農業職人,他們對臺灣農產懷抱堅毅、踏實的真心,只為帶給大家最好的品質。 我們厚植臺灣農業實力,懷抱挑戰精神持續創新,過去八年持續拓展高消費市場,將臺灣農產品推向全世界。
如何製作世界頂級香醋
2024/06/06
一家位於義大利的醋廠擁有2,000個木桶,用於沉放達12萬公升的香醋。這些香醋需要超過25年的時間來生產,以葡萄釀造並且遵循傳統的製醋方法,雖然製作過程複雜,但是讓香醋充滿獨特品質和口感​。
尋找林中有趣菇類的風險與收穫
2024/05/30
The Foraged Feast是一家專門供應野生菇類的公司,強調這些天然食品的高營養價值。影片介紹他們採集和處理香菇等菇類的過程,並介紹了多種野生菇類及其特點。The Foraged Feast與多家餐廳合作,為廚師提供高品質的食材,並強調菇類營養和風味上的優勢。The Foraged Feast也說明採菇的技巧和注意事項,以及菇類的健康。
火山灰農耕|火山之旅
2024/05/16
居住在火山附近的島民如何應對火山灰對農業的影響?雖然火山灰會對植物造成破壞,但土壤富含礦物質,某些作物如芋頭能夠良好地適應火山灰環境。
守望良田 嘉南平原上的掌水工
2024/05/02
嘉南平原是臺灣最大的稻米產地,從水庫放水到農田吃水,都需要精準掌握,為了有效管理水資源,在這裡經常可以見到老農、青農騎乘機車、小卡車穿梭在農田之間的畫面,這群農民正是農業水資源的守門人—「掌水工」。掌水工肩負起圳路輸水及配水暢通的重責,期待著每一塊良田都有最良善的滋養與照護。
當農廢「沉」為海廢,尋找海洋農廢的前世今生
2024/04/18
聯合報影音專題「當農廢沉到海廢」,紀錄陳彥翎、黃士洋等人撿拾海底垃圾並分析的過程,他們從中發現農業垃圾的比例頗高,除了輸水帶、育苗盆等田間常見用具之外,又以農膜的比例最多。該怎麼理解農膜為何沉落至龜山島外海底,陳彥翎預計花上一年的時間,除了蒐集撿拾回來的農膜之外,也會用軟體推估,這一年撿到的農膜面積大小。但,最大的疑問還是農膜究竟從何而來? 聯合報採訪團隊逆著蘭陽溪河谷向上,找出農膜為何從可用工具,但最後卻變為海底廢棄物的原因。
從零開始重建了一片森林,這就是我們的方法
2024/04/11
在短短三年間,德國其中一座最大的森林由翠綠樹林轉變成了森林墓地。原因是氣溫上升和單一樹種林業的影響。在我們的第三次任務中,我們與Harz National Park合作,將逆轉這個情況,讓這個失衡的生態系統轉變成一個強大、能適應氣候變化的森林。
曾吉生 一分旱地開始的豐厚人生
2024/03/28
原本在臺北工作的曾吉生,十多年前萌生轉職的念頭,帶著所有的積蓄到花蓮來務農,從改良場的農民學院開始學習做農,看好養生市場的潛力開始種山苦瓜,買地種田蓋加工場,從農的前一兩年幾乎就要把在臺北賺的積蓄都要燒光了,還好當時受到農業部的幫忙,讓他成立了加工場,做出了能有上通路的山苦瓜產品,漸漸的狀況才好起來,不只自己好,也努力協助周邊小農,一起來看看曾吉生的故事。
重塑阿富汗農業:氣候變遷與探索永續農業
2024/03/21
氣候變遷對阿富汗農民的影響越來越急迫,他們正在努力改變農業運作方式。阿富汗的農業部門正面臨許多挑戰,其中氣候變化是最關鍵的挑戰之一。糧農組織資源調動司司長 Alexander Jones 說明了阿富汗農民應對氣候變化和尋求創新解方的經驗
劉景源 茶園裡的食農教育
2024/03/14
氣候變遷對阿富汗農民的影響越來越急迫,他們正在努力改變農業運作方式。阿富汗的農業部門正面臨許多挑戰,其中氣候變化是最關鍵的挑戰之一。糧農組織資源調動司司長 Alexander Jones 說明了阿富汗農民應對氣候變化和尋求創新解方的經驗
臺灣蘭花綻放世界舞台
2024/03/07
蘭花是臺灣單位面積出口值最高的農產品,近年出口美、日、越、荷等國,突破2億美元,而能創下亮眼的外銷成績的關鍵就在民間的創新與技術,當中又以豐富的種原及優越的育種能力最為關鍵。得天獨厚的氣溫加上悠久成熟的育種研發能力,讓臺灣培育出各品種蘭花,順應多變的市場需求,因此在面對荷蘭近年以單一規格化方式搶攻國際市場之際,臺灣仍得以客製化及精緻化的市場定位,長期保持外銷優勢,在全球蘭花產業獨佔重要角色。
甘藷育種,市場地位轉換的奇蹟
2024/02/29
「基本上我們從育種過程,大概也要10年以上,才可以有個新品種出來...」 嘉義農業試驗分所從日治時代就致力於甘藷選拔和育種,尋找植化素含量高、具機能性的品種是現今的育種目標,甘藷在市場地位上也已搖身一變為養生食材,不僅提供飽足感,還有兼具豐富營養。   而一輩子都在研究甘藷的賴永昌主任,則繼續默默地把甘藷育種和研究的百年工作,認真傳遞下去,他也期許臺灣甘藷有天能走向外銷市場,透過找到耐儲運、食味佳、產量高的品種,並運用健康種苗及安全栽培技術,生產出安全且味美的甘藷,突顯出與其他供應國家的市場差異性,進而叩關全球國際市場。
韓國農業數位化之路:4分鐘快報
2024/02/01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和韓國食品、農業、林業和漁業教育、推廣及資訊服務機構(EPIS)的合作,將韓國的農業數位化壓縮成一段簡潔的4分鐘影片。影片重點介紹了成功的智慧農業實踐,以及想從事農業的人所推出的教育計劃,還有FAO在推動農食系統積極轉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冷鏈串接新技術 臺灣芭樂邁向美國
2024/01/18
經過多年品種改良的番石榴,不但是臺灣的國民水果,也具備外銷潛力。在農業部經過近10年的爭取,美國政府於2019年10月通過檢疫規範、同意臺灣番石榴鮮果輸入美國。透過冷鏈技術研發,產官學同心合作,2022年12月建立標準化輸美流程的番石榴實際海運出口,第一次以40呎冷鏈貨櫃運至美國洛杉磯。一步一步,要將臺灣芭樂的名號打響全世界。
這些令人震驚的農耕技術值得一看
2024/01/11
現在許多農民耕作時採用新技術,他們使用極具巧思和技術的農業機器,讓工作變得更輕鬆且節省時間。
無土栽培馬鈴薯的農場讓你大吃一驚——不可思議的農業技術
2024/01/04
對糧食的需求日漸增加,促使人類採用新的農業技術提高產量。讓我們一起看看在無土壤的情況下,耕作進行的成果吧!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