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農糧領域
農糧領域
2021/09/14
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大豆蛋白製造出仿蜘蛛絲結構之「純素蜘蛛絲」,可在自然環境中分解,未來預期可以應用於一次性塑料的替代品及紡織業等領域。研究結果在2021年6月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2021/09/13
日本農機具共享(AaaS ;Agriculture as a Service)概念來自風靡全球的公共運輸行動服務(MaaS),可視為農業版的創新行動服務模式。有關這項模式,由農研機構(NARO) 「智慧農業試驗計畫」負責執行,並在今年度評選廣島大學為計畫執行團隊之一,以該校的庄原校區作為智慧農業先端技術的示範驗證區。期盼鏈結學界與地方能量,有效提升丘陵地農業作業效率,促進良好農機具共享模式運作。
2021/09/10
魁北克是加拿大草莓產量最多的省,為了改善草莓不易保鮮的特性,加拿大國家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薄膜包材,可以提升草莓保鮮期長達12天。
2021/09/09
各國迎戰氣候變遷的關鍵時刻,《遠見》觀察到荷蘭這個永續經營的佼佼者。大數據分析公開資訊,公民倡議各式創新,跨域學習推動永續人才活絡,荷蘭已正式成為「循環經濟」與「綠色經濟」大國。台灣若能跟上荷蘭模式,打造綠色經濟飛輪,台灣也能成為下一個荷蘭!
2021/09/07
「農業數位化轉型DX」(Digital Transformation)主要揭示農業數位化發展方向與擬解決項目,作為推動數位化轉型之參照指南,以及提供整體計畫擬定所用。
2021/09/06
農藥透過對昆蟲、真菌和雜草的控制來保護與維持農業產量,然而也會進入溪流並破壞水生生物及相關生態系。德國的研究人員表示,政府對農藥訂定的環境殘留閾值標準普遍過高,而且超過 80% 的水體仍然超過了這些標準,只有修訂農藥的環境風險評估,才能阻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2021/09/03
彰化縣大葉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生技中心與國內百香果種苗大王台香種苗公司產學合作,將原本要丟棄的花朵做為創新美粧原料,這是全世界第一個用百香果花萃取物做成美粧產品,讓農業廢棄物加值再利用,也能落實綠色循環經濟。
2021/09/02
2019年底經濟部技術處透過科技專案計畫支持工研院和藝隆農產合作,以AI人工智慧建置智慧認證資料分析引擎,順利取得GGAP(Global G.A.P.,全球良好農業規範),將台灣高品質香蕉,打進東京奧運外,也行銷全球。
2021/09/01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發布研究,以電腦模型預測病蟲害於何時何地危害農作物或森林,並測試何時該使用農藥或其他管理策略來進行控制。本模型為開放並提供大眾免費使用。
2021/08/31
國際間面對當前氣候環境、糧食安全、新冠疫情等各種嚴峻挑戰,刻不容緩紛紛推動綠色糧食戰略,例如歐盟的「Farm to Fork Strategy戰略」、美國「Agriculture Innovation Agenda」,對此,日本國際間驅動下也不遑多讓,加速戰略擬定與推動,幾經各領域相關人士與專家會議討論後已於五月正式公開發表《綠色糧食戰略》內容,其戰略架構就經濟面、社會面、環境面分別訂定各中短期目標、計畫關鍵績效指標,以達到該戰略期望建構永續產業基礎結構。
2021/08/27
避免地層下陷危機也有賴大數據物聯網來助攻。經濟部水利署指出,透過智慧管理監測技術可即時掌握地下水水位及使用量,避免地層下陷危機。
2021/08/27
日本有98%的鳳梨是由沖繩生產,一旦鳳梨採收後,要面臨恐怕是量比果實多出三倍的鳳梨葉,即使要丟棄都相當麻煩。對此,一家位於日本沖繩的以打造循環友善環境為主的Food Reborn公司,為了有效解決這項問題,替它們創造新價值,利用鳳梨葉萃取出纖維,開發並製造成生物降解吸管與衣服用材質(絲綢),目前產品已於日本全國展開販售。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