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6 @國際
法國國家農業研究院等聯合研究團隊針對歐盟於2013年起頒布限制於田間使用三種類型尼古丁農藥的中止令進行實際影響層面的探討,發現農田與周邊環境的農藥殘留對野生及人為飼養的蜂群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脅。
示意圖
類尼古丁(neonicotinoids)是一類與尼古丁相關的神經活性殺蟲劑的總稱。雖然類尼古丁可有效地防治作物常見的蟲害,然而同樣受類尼古丁影響的昆蟲還包括協助植物傳粉的蜂群,一旦少了協助傳粉的蜜蜂族群,將連帶影響到作物的產量及產業永續性,對整體農業造成莫大的衝擊。為此,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簡稱歐盟EU)決議於2013年起頒布暫時中止禁令(moratorium),根據作物需要,限制3種類尼古丁相關農藥產品施用於田間,希望能藉此降低野外及人為飼養蜂群的滅絕危機;做為歐盟成員國之一的法國,在2018年全面禁止類尼古丁農藥施用於農地。【延伸閱讀】以寄生蜂的模式提出繁殖昆蟲的改良方法
在經過近6年的努力後,學研機構也逐步檢視該暫時中止禁令的成效。由法國國家農業研究院(原文:Institut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Agronomique,簡稱INRA)、養蜂及授粉技術科學研究院(原文:Institut technique et scientifique de l'apiculture et de la pollinisation,簡稱ITSAP)等單位所組成的研究團隊便開始研究禁令頒布後,野外蜂群在2014-2018年受到的實際影響。研究團隊首先發現,環境中仍可檢測到3種已被暫時禁用的類尼古丁殘留,其中大約43%的檢測樣本中,每年均可測到益達胺(imidacloprid)類殺蟲劑殘留,占總體樣區的48%。檢測到的殘留濃度隨著土壤性質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且益達胺的殘留量與降雨程度呈現正相關。
研究團隊接著根據所檢測的樣本殘留濃度、採樣土壤性質、當地氣候環境資訊等資料,進行蜂群死亡率的評估。根據模擬估算的結果,人為飼養的蜜蜂(domestic bee)在2014-2016年達到死亡率高峰,約50%的蜜蜂因接觸到12%含有益達胺殘留的樣區而死亡。而在同期,包含大黃蜂(bumblebee)、獨居蜂(solitary bee)在內的野生蜂也同受影響。上述發現指出長期在田間所使用的類尼古丁農藥會殘留在農田及周邊環境中,即使歐盟自2013年便開始禁用類尼古丁農藥,農田與周邊環境的農藥殘留同樣對野生及人為飼養的蜂群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脅。
法國研究團隊的重大發現為法國全面禁止類尼古丁農藥的政策提出強而有力的支持。藉此研究的重大發現,研究團隊呼籲歐盟各國應全面禁止類尼古丁農藥的施用,以降低蜂群滅絕的風險。
資料來源
文章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