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蜜蜂消失農藥僅是原因之一 學者:合理用藥才務實

2017/10/20 @臺灣

示意圖

蜜蜂消失農藥僅是原因之一 學者:合理用藥才務實

越來越多國內外的研究發現,農業使用的類尼古丁藥物與蜜蜂消失有相關,會造成蜜蜂慢性中毒。最新的科學期刊更顯示,全世界的蜂類,正暴露在類尼古丁藥劑的環境中,國外的研究團隊在蜂蜜中驗出類尼古丁藥物,雖然濃度低於危害人體健康,卻是重要的警訊;但學者認為,務實面並非要農民完全不用藥物,而是必須合理用藥,用藥管理也必須加強。

台大昆蟲系教授楊恩誠表示,在今年最新的「科學」期刊中,由瑞士納沙泰爾大學及納沙泰爾市立植物園的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98個蜂蜜樣品發現,有75%的樣品,至少含有所檢測的5種農藥(亞滅培、可尼丁、益達胺、賽果培、賽素安)中的1種,45%樣品中含有2種以上,10%的樣本含有4種或5種。

他表示,這些類尼古丁的藥物對蜜蜂來說是慢性毒,檢驗出蜂蜜的殘留量非常少,少到低於危害人體健康的數值,但即使是非常低、非致死的劑量下,還是會對蜜蜂有影響,幼蜂在接觸這類藥劑後,會影響其基因的表現,造成昆蟲在行為、生理、生殖上的影響,不正常的生長發育,降低蜜蜂的免疫系統、神經、認知功能失調,逐漸弱化蜂群,失去對於逆境的抵抗能力,慢慢的,蜜蜂就消失不見了。

他表示,人類使用的藥物,用在A處是好藥,能解決問題,但可能用到B處,就有問題;因此,醫師、藥劑師對藥物使用都非常小心;農藥也必須合理的使用,但我國農藥並沒有這一套管理制度,這是個非常大的危機。

中興大學植病系教授曾德賜則認為,蜜蜂的消失有很多因素,比如病害、蟲害、天候異常,農藥只是其中一個因素,蜜蜂的消失,不能完全讓農要去承擔。類尼古丁藥物,是系統性、低毒的殺蟲劑,對於比較小型的如介殼蟲、粉蝨、有防治效果,也是全世界銷售冠軍的農藥,應用範圍非常廣泛普遍。

曾德賜表示,以台灣為例,台灣氣候高溫多濕,這陣子大雨、雨後各種病蟲害都會來,對農民來說,若不合理使用藥物會造成農業損失;他認為,農民、主管機關的專業能力必須多加強,盡量推廣合理使用,若單純叫農民不要用,並不務實。

資料來源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