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園藝治療」是農業也是高齡照顧綠健康產業

2023/09/11

摘要

台灣園藝治療在近10年來蓬勃發展,同時隨著園藝治療的觀點日益寬廣,參與的族群也不再專屬特定對象,而是人人都適用的全齡健康生活與休閒方式之一。

示意圖

「園藝治療」是農業也是高齡照顧綠健康產業

「園藝治療」是農業也是高齡照顧綠健康產業

綠色療癒力學院 沈瑞琳 院長
景觀碩士/園藝治療相關暢銷書作家/台灣流園藝治療推手/留日景觀設計、東西洋花藝設計教授資格/APATH亞太園藝治療協會認證園藝治療師(HTR)、教師(HTM)/台灣綠色養生學會認證園藝治療教師(HTM)

台灣的園藝治療發展在世界被看見

  「園藝治療」雖然在台灣推動不到20年的時間,近10年因被接受度高而蓬勃發展,在產官學醫一致認同後,台灣園藝治療的發展快速且普及率高,2020年農業部推動「農村綠色照顧站」,針對農村長輩提供共餐、健康關照,以及園藝療癒的相關活動課程;2022年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推動「綠色照顧員」培訓計畫,培訓第一線服務社區長輩的承辦單位人員,落實綠色照顧品質優化;衛福部長照2.0體系照服機構、服務據點亦提供園藝療癒活動,作為被照顧者賦能、身體機能活化的服務選項之一,除了公部門的支持與推動,相關領域學界投入、民間社團及業界專家們各展所長,成就了台灣園藝治療的綠色照顧藍圖。

  台灣園藝治療的發展,也隨著在地各方面主客觀因素,建構了今日樣貌,我在2021年將台灣流園藝治療發展,依照發展時程分成三個階段,2010年是「台灣在地人才培育期」,我們開辦認證課程培訓並認證園藝治療人才;2018年進入園藝治療第二個「跨領域整合發展期」,更多相關專業投入,跨域整合的園藝治療成形;2021年台灣園藝治療進入第三個階段,「園藝治療普及生活期」,即是全齡健康導入綠色照顧的元年(沈瑞琳,2021)。

「園藝治療」不只是農業,是跨領域整合科學

  「園藝治療」這門跨領域科學,主軸是以「鼓勵人們親近自然或增加園藝活動的參與,有助各面向的健康促進效益」。全球最初的先驅鼻祖是誰呢?其實不可考,根據傳說及文獻記載,古埃及時代御醫為法老王開出「花園中步行」的舒緩處方,19世紀初,精神科醫師Benjamin Rush提出,精神病患在農場進行農耕工作有治療效果的觀點,並廣為推動;20世紀初日本的文學家「宮澤賢治」老師(詩人、童書作家、農業指導家、教育家、作詞家、社會活動家等多重身份),其一部戲劇名即為「植物醫生」,他在農業教育推廣同時,面對來諮詢農務問題的農民、天災人禍所致的農作欠收困境時,除了提供農業知識協助外,並分享自己所洞悉大自然的內省智慧鼓舞人心,被視為日本的園藝治療先驅;美國復健醫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將園藝治療用於傷兵的身心靈治癒,讓因戰爭所致的受創身心及社會適應阻礙的軍人,得以重返社會;1948年美國Ruth Mosher Place正式提出園藝治療(Horticultural Therapy)一詞。

「園藝治療」是農業也是高齡照顧綠健康產業-1

守護全齡健康的自然療法,人人都適用

  全球「園藝治療」發展初期針對復健病患、高齡者、身心障礙者,提供復健處方及活動參與機會,隨著園藝治療的觀點日益寬廣,參與的族群也不再專屬特定, 無論是環境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或是參與者的體驗反饋,親近自然對人產生身體、心理、社交關係活化及教育等正向促進效益,被看見並被需要且持續推動,跨領域合作與資源整合「園藝治療」已不再屬於特定對象的「治療方式」,而是全齡的健康生活與休閒方式之一。

  2020的免疫學國際期刊,以新冠肺炎大流行和免疫系統為題,探討生物週期、心理健康、睡眠間與免疫間相互關聯性。「失眠」導致神經退化,例如「生活型態」導致睡眠不足、「老化」致使睡眠受到限制、「興奮劑」使用導致睡眠片段化;反之,預防神經退化,則是靠「身體活動」;舉凡運動、戶外活動、園藝活動、各式學習等,都可以使身體活動起來 (Charlotte Madore, Zhuoran Yin, Jeffrey Leibowitz, Oleg Butovsky ,2020)。Taylor(1990)針對運動機能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除草一個小時約消費300kacl,相當於中速率的速度走路或騎腳踏車」,另外「用割草機割草一小時約消費500 kacl,相當於打網球的運動量」;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也針對國人一般較常進行的運動,提供依照不同體重基準,進行不同運動卡洛里消耗量比較表,其中園藝活動的卡路里消耗值與騎腳踏車、健康操相近,甚至高過瑜伽(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運動消耗卡路里一覽表),園藝相關活動讓身體活動起來、心情愉悅起來,預防腦神經退化也有助睡眠,是全齡健康、闔家適宜的休閒活動選擇。

親近自然不用擔心自己和家人是否有「自然缺失症」

  我認為「親生命」是人人皆有的內建模式,而「園藝治療就是啟動人與自然連結的本能」(沈瑞琳,2010,2013,2016),在十多年來推動園藝治療的經驗中也發現,特別是成長歷程中,累積越多親近自然的體驗,未來與自然的連結會更加敏銳,也更具共鳴。隨著社會發展的改變,多數孩子在都市叢林中成長,因自小親近自然的比率下降,「五官六感」的覺察度也不如農業社會時的多元,未來的療癒紓壓選項會不會就此少了「自然」這項呢?是我的擔憂。這些年坊間開設一些治療「自然缺失症」孩童的課程,其實只要自小親近自然無須日後的治療,孩子親近自然除了深耕食農教育,對於大小肌肉發展、探索多元智能、強項智能發展、培養協同合作能力、社交關係活化等,也是運動與休閒的一種形式。「園藝治療」不只是農業,更是生命教育、健康教育、人際教育、休閒教育、品格教育、倫理教育,全人教育的起點。(沈瑞琳,2010,2013,2016)

農村或城市的長者需要的園藝治療形式有城鄉差異嗎?

  全球面對高齡化與少子化的衝擊,2025年台灣也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期長者受到更好的照顧,不止衛福部強化長照服務體系,減輕家庭照顧者負擔而努力,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也針對65歲以上的農村長輩、社區長輩,建立安心在地老化的服務模組,並整合農村再生、青農返鄉、休閒遊憩區發展等相關資源整合,目前在台灣及外島都見成效,2023年7月底已經輔導167個綠色照顧單位。

  或許許多人心中會有疑問,這些參與的長輩,多數過去有農務經驗(有些現在還在持續農事中),日常即在自然中的長輩,還需要「園藝治療」的綠色照顧嗎?確實有參與綠照課程的長輩問我:「一輩子都在務農,哪需要再學什麼種花種菜啊!」,其實園藝治療不只是「綠栽培」,還包含很多面向的「綠療癒」可能,所以我給農村綠色照顧的slogan:「農村長輩過去的人生在照顧植物,接下來讓植物來照顧他們」(沈瑞琳,2021)。

農村推動綠色照顧建議:

  首先解構再建構農村長輩間的關係,綠色照顧課程要先從「班級經營」開始,建立同班長輩間的關係,並創造重新認識彼此的機會,在分組活動設計中學習「協同合作」,透過教案中的「互助」關係,感受「接受幫助」和「幫助他人」,是很自然又溫暖的存在。因年長後,身體機能改變,加上羞於提出協助需求,漸漸的可以做的事受到限制,也是生活日漸無感溫度的進程,因此重新建立鄰里居民關係,「遠親不如近鄰」是推動在地安老的農漁山村的要點,所以在推動農村綠色照顧時,首要釐清服務對象(個別差異點)與需求,作為規劃農村綠色照顧課程的依據,絕對不可當成手工藝培訓班模式進行,而是一種透過「綠陪伴」方式,導入各種學習可能,這種「學習」是透過體驗自然而然的獲得,真正落實「活躍老化」,「新知學習」是長輩們持續做一位有趣的人所需要的養分,對於家人及代間關係都可獲得改善,綠色照顧或高齡照顧服務在「懷舊」以外,需要加入更多新世代元素,才能降低世代隔閡,2020年我帶著學院團隊講師們,進入農村綠色照顧站示範點(第一年全國農漁村僅有31個單位取得示範點計畫),半年的課程中除了綠藝術、綠藝術、綠用品、綠飲食...等,還有綠遊戲的手作童玩—木質手作戰鬥陀螺,長輩們在磨與修中滿是愛,試玩時各個是頑童,假日孫子回來時,成了孫子們的戰鬥陀螺大賽,嬉笑爭吵歡呼聲成了長輩假日最美好的樂章,一句:「阿公阿嬤家好好玩,下禮拜還要回來。」孫子這句話是長輩的幸福解方,每堂的綠色照顧站課程成了長輩們的日常期待,及家人聚會時的話題與盼望。

城市裡的加齡自然療癒建議:

  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其實也是可以遇見一抹綠意的,建議居住城市者,可以增加走進戶外的機會,舉凡住家周邊鄰里公園、校園等,都是蘊含綠色療癒力的場域,或者,您提早一站下車,步行散步遇見不一樣的風景;如果體力、時間及交通距離允許,前往自然林等自然景觀豐富的處所,來個療癒「綠旅行」,可以呼朋引伴也可以參加社團活動方式,對於人際關係活化、五官六感覺醒、身體機能活化、學習新知,啟動遠離日常生活的療癒形式(being away),在加齡的「綠旅行」中,我建議善用「輔具」,例如登山杖、行動椅、輪椅等都可以增加旅程的舒適度,減低體能的負荷,降低休閒參與阻礙,活著就是要動、「健人」就是「腳勤」,是給城市加齡者的建議。「森林療癒」也是多年來的熱門療癒方式,不同於「登山」需要體能和下肢肌耐力的考驗,而是只要到健康森林中,五官六感即可啟動感知接收森林浴中的芬多精、水體旁的負離子、聽見自然音,以及蒼翠寬闊的森林景緻的視覺療癒,但請帶著隨意遇見的自在心,「隨喜接收自然要給我們什麼?而不是想要到自然做什麼?」(綠色療癒力學院沈瑞琳FB,2015),進入自然環境中可以讓人快速修復疲勞及壓力釋放。

「園藝治療」是農業也是高齡照顧綠健康產業-2 「園藝治療」是農業也是高齡照顧綠健康產業-3 「園藝治療」是農業也是高齡照顧綠健康產業-4

  2020年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 )發表一篇「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and care」(失智症的預防、介入與照護)文章中提出,失智症的危險因子,除了遺傳基因外,還分別有中年及高齡後的危險因子,其中的「憂鬱」、「少動」、「孤獨」、「環境空汙」這四項特別引起我關注,這和我多年推動加齡的園藝治療理念不謀而合;園藝治療活動正可促進並提升活動意欲、增加身體的活動、增加植物栽培的機會、增加進入高綠覆率的環境機會,透過「融入~體驗~共鳴~分享」的歷程,引人進入療癒的意境,並獲得社交關係促進等,這些都直接或間接的幫助遠離失智的危險因子。

  2022年我和研究團隊,在SCI發表了園藝治療介入高齡者的研究,研究發現,參與園藝治療活動後,長者的生活滿意度、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主觀感受皆得到提升,長者的睡眠品質也獲得了改善,且無論失智症的程度如何,他們皆享受於園藝治療活動,本篇論文是第一個發現園藝治療介入後,免疫球蛋白 A、α-澱粉酶和乳鐵蛋白水平顯著增加的研究,這為該領域的研究人員開闢了一條新途徑,唾液免疫相關蛋白質增加,可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Jui‐Ling Shen, Bao‐Lien ,Hung & Shih‐Hua Fang, 2022)

  現今我們身處多元且步調加快的社會,隨之而來即是壓力,壓力激增了亞健康的人口數,這是時代隱憂。或許無法立即改變大環境,但先顧好自己內在的小環境,讓身心靈維持健康狀態,覺察每一天中的美好。退休生活,從散步開始吧!(綠色療癒力學院沈瑞琳FB,2013)

「園藝治療」不是園藝活動,更不是手工藝訓練課,是場可以感受療癒的幸福時光

  所有的園藝療癒教案與形式都可以複製模組,唯獨「綠陪伴」是從「心」出發的能力,唯有抱持「同理心」、帶著「理解」與「相信」的信念,才能引發參與者的活動意欲、與自然或植物產生共鳴的心理內在感受,達到身心靈的健康促進,成就一場具有治療或療癒力的園藝治療活動,而這樣的活動需要面面俱到,舉凡場地適宜性、溫度舒適度、空氣流通度、環境音是否會干擾、擴音設備的音量與音頻舒適度、播放的背景音樂選擇、活動主題的適宜性(參與者可及能力及材料工具安全性)、參與人數(包含工作人員+陪伴者,人數與空間總量舒適度考量)、讓陪伴者理解如何陪伴參與、園藝治療助教(HTA)人選的適宜性等,最後,園藝治療師是否做好園藝治療活動帶領的上場準備呢?皆是環環相扣的牽動因素。「園藝治療」是針對參與者量身打造的活動設計,具有療癒或治療的目標,並須由具有園藝治療師的資格者方可帶領,才是園藝治療活動,否則僅能稱為園藝活動。(沈瑞琳,2010,2013,2016)

「園藝治療」是全齡的預防醫學處方之一

  為清楚看見園藝治療的多樣性,2019~2020年間,我將園藝治療原本的兩大療癒形式「景觀療癒形式」、「活動參與形式」再重新重整細分為,「綠栽培」、「綠陪伴」、「綠藝術」、「綠體驗」、「綠用品」、「綠飲食」、「綠休閒」、「綠遊戲」、「綠旅行」、「綠生活」、「綠場域」、「綠療癒」、「綠健康」、「綠學習」、「綠養生」、「綠導覽」...等,並在2021年出版的新書中發表,讓園藝治療師或居家療癒者,可以透過自己的可及狀況、興趣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療癒主題,每個親近自然的機會,都有著不同的健康促進機會與效益(沈瑞琳,2021),以「綠栽培」為例,因為栽培(照顧)植物,有固定的週期,因此「養成每天固定的生活習慣」。例如:

生活介入園藝治療的健康促進效益,以「綠栽培」為例(沈瑞琳,2021)

  1. 日光浴、維他命D的生成、覺醒、睡眠時序調節 。
  2. 增加血清素的生成。
  3. 創造運動的機會。
  4. 走出戶外有助壓力減緩。
  5. 時間感知 (季節感知)。
  6. 提供參與者對話的機會。
  7. 提升上下肢肌耐力。
  8. 認知能力提升。
  9. 獲得植物成長的生命喜悅與採收樂趣。
  10. 其他。

生活介入園藝治療的健康促進效益,以「綠藝術」為例(沈瑞琳,2021)

  1. 認知的刺激: 可以做到,但沒在做的事。
  2. 活化序列記憶: 沒做過的,感覺我應該可以。
  3. 活化學習機能(學習力)。
  4. 社交關係提升 :結交新友伴、知識的交流 。
  5. 自我展演的舞台 。
  6. 情緒的出口、有用感、成就感、滿足感 。
  7. 生活環境美質提升。
  8. 身體機能活化 。
  9. 眼手協調。
  10. .手指間活化。
  11. 五官六感的刺激。
  12. 上下肢肌耐力訓練。
  13. 提升專注力。
  14. 創造力(腦部活化)。
  15. 環境知覺提升。
  16. 其他。

綠陪伴-「用生命照顧生命、用生命呼應生命」

  透過親近自然與植物的機會,成為彼此的陪伴者,因著「共事」產生共同的話題,讓人與人間的關係,不再是最親近的陌生人,透過「融入~體驗~共鳴~分享」的歷程(沈瑞琳,2010,2013,2016),一起發現日常小確幸,感受當下簡單而真實的幸福感,「園藝治療」已不再只是療法,是一種「休閒」,也是一種「健康的生活型態」。

  「園藝治療是治療人?還是治療植物呢?」,是我在推動園藝治療之初,因多數人不認識園藝治療為何,這句話成了我每場演講的開場白,您的答案是什麼呢?我的答案:是大地之母的愛與擁抱,透過園藝治療活動的參與,希望我們再次覺知大自然萬物的可貴,更加重視生態系、友善不同生命體,人必須重新學習與環境及生態共好,才能持續承接大自然的療癒力,持續健康美好的日常。我一直秉持著純粹的初衷,持續推動「自助助人」的園藝治療。

「園藝治療」是農業也是高齡照顧綠健康產業-5

參考文獻:

  1. 沈瑞琳(2010)。《綠色療癒力》台灣第一本跨領域園藝治療專書。台北:麥浩斯出版社。
  2. 沈瑞琳(2013)。《綠色療癒力》封面改版上市。台北:麥浩斯出版社
  3. 沈瑞琳(2016)。《綠色療癒力》封面改版暢銷上市。台北:麥浩斯出版社
  4. 沈瑞琳(2021)。《加齡的自然療癒力》全球第一本熟齡的園藝治療專書。台北:聯經出版社。
  5. 農業部,綠色照顧站計畫:https://rural.ardswc.gov.tw/best/green-care
  6.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局,綠色照顧:https://www.ardswc.gov.tw/Home/Search/?q=農村社區綠色
  7.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運動消耗卡路里一覽表: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571&pid=9738
  8. 「綠色療癒力學院沈瑞琳」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winnie.shen60/?locale=zh_TW
  9. Charlotte Madore, Zhuoran Yin, Jeffrey Leibowitz, Oleg Butovsky (2020).Microglia, Lifestyle Stress, and Neurodegeneration,Immunity. Immunity 52(2): 222–240.
  10. Eduardo de Sousa Martins E Silva, Ben Hur Vitor Silva Ono, José Carlos Souza.Sleep and immunity in times of COVID-19.Rev Assoc Med Bras 2020; 66:143-147
  11. Gill Livingston , Jonathan Huntley , Andrew Sommerlad , David Ames , Clive Ballard , Sube Banerjee , Carol Brayne , Alistair Burns , Jiska Cohen-Mansfield , Claudia Cooper , Sergi G Costafreda , Amit Dias , Nick Fox , Laura N Gitlin , Robert Howard , Helen C Kales , Mika Kivimäki , Eric B Larson , Adesola Ogunniyi , Vasiliki Orgeta , Karen Ritchie , Kenneth Rockwood , Elizabeth L Sampson , Quincy Samus , Lon S Schneider , Geir Selbæk, Linda Teri , Naaheed Mukadam (2020).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2020 report of the Lancet Commission, Lancet 8;396(10248):413-446.
  12. Jui‐Ling Shen, Bao‐Lien ,Hung & Shih‐Hua Fang (2022) .Horticulture therapy affected the mental status, sleep quality, and salivary markers of mucosal immunity in an elderly population,Scientifc Reports 12:10246
沈瑞琳
沈瑞琳 院長
綠色療癒力學院

關鍵字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