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減量】台灣愈來愈熱 學者示警:基礎建設應付現階段氣候變遷已吃力

2021/08/12 @臺灣

摘要

「台灣版氣候變遷報告」昨揭示台灣未來夏季恐拉長、冬天將消失。學者示警,台灣將因氣候變遷受全方面衝擊,農損加劇、用電增高卻又面臨減碳大計,恐承受巨大壓力。專家疾呼減碳勢在必行,卻也憂心台灣光是應付現階段乾旱、水災都很吃力,基礎建設都不到位,如何因應未來氣候變遷下的更大挑戰。

示意圖

【減量】台灣愈來愈熱 學者示警:基礎建設應付現階段氣候變遷已吃力

  「台灣版氣候變遷報告」昨揭示台灣未來夏季恐拉長、冬天將消失。學者示警,台灣將因氣候變遷受全方面衝擊,農損加劇、用電增高卻又面臨減碳大計,恐承受巨大壓力。專家疾呼減碳勢在必行,卻也憂心台灣光是應付現階段乾旱、水災都很吃力,基礎建設都不到位,如何因應未來氣候變遷下的更大挑戰。
  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團隊成員、中研院環變中心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說,台灣百年來增溫速度比全球平均高,研判是因位處季風環流較弱地區,冬天日數少,夏天又增溫。暖化影響不像極端降雨或乾旱這麼快速激烈,卻是長期性改變,將造成農業、生態、公共衛生、疾病、能源調度等全方面的社會衝擊。
  許晃雄舉例,前兩年台灣暖冬農損皆達數億元,但未來又暖又乾,農損只會更嚴重。台大森林系教授邱祈榮也說,過去霸王寒流或夏季高溫造成的巨大農損,未來恐將是常態,農業部門應積極提出策略,做好風險監控及管理。
  逢甲大學國貿學系教授楊明憲說,農業面對氣候變遷首當其衝,短時間內雖無法減緩,但政府可以做好調適,包括研發抗逆境品種、改善栽培管理、推動農業保險及灌區輪作,在天災衝擊下,所有產銷環節都需要重新檢視,更重要是透過政策引導農民並改善觀念,不斷發放天災救助或補助,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氣象專家彭啟明則說,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IPCC)報告這次從全球視野細分為卅五個區域,對各國氣候政策有很大助益,其中台灣已面臨高溫、暴雨及乾旱等極端現象,另颱風位置可能北漂,二一○○年海平面最多上升一公尺,對台灣都是難題,「減碳工作真的不做不行」,但台灣基礎建設卻連應付現階段的氣候變遷都很吃力。
  許晃雄還說,今年五月台灣兩度大停電,但氣溫炎熱急需用電,部分電廠因排歲修無法救援,「過去難以想像五月高溫可達卅多度,未來卻會成為常態」;當夏天愈來愈長,民眾用電量大增,另一方面卻必須減少碳排,太陽能發電也不一定可彌補用電需求,「台灣將面臨很大的壓力」。
  氣候變遷還包括野火頻生的問題。邱祈榮說,相關研究發現每提高攝氏一度,重大野火發生可能性就提高百分之廿,隨著乾旱加劇,森林火災議題也將逐漸浮現。【延伸閱讀】世界之永續發展(1/4)–農業在減少排放溫室氣體處於中心地位

資料來源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