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3 @國際
愛知縣農業試驗改良場推出多項研發成果,包括紫蘇新品種、名古屋交趾雞、溫州蜜柑等。這些成果不僅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也推動環境友善農業,減少農藥使用,提升農業效率。
示意圖
為增進民眾更加瞭解愛知縣農業試驗改良場的新品種與新技術研發進展,邀請各領域評審委員評選出研究卓越度與社會關注度的十大農業研發成果。
-促進新品種種植於丘陵地帶-
愛知縣研發紫蘇新品種七號比原生種「名倉」採收期更早,除可避開受到早霜影響,採收期的分散有助於擴大種植面積。此外,由於新品種植株較低矮、根莖較纖細的特性,讓採收作業更加輕鬆。
-名古屋交趾雞(Nagoya Cochin)新蛋雞NGY6品種之研發-
名古屋交趾雞(Nagoya Cochin)新蛋雞NGY6品種具有兩大特性。其一,讓羽毛生長的速度較慢(遲羽性)母雞,與羽毛生長比較快(速羽性)公雞進行交配,即可根據所長出的羽毛形狀分辨出雌雄。另外,由於提升了該品種雞蛋標誌性的櫻花雪花狀「白點」蛋殼表面出現白斑點的機率,蛋殼外觀呈現較為鮮豔的櫻花色,並且在產蛋能力上亦得到改善。
-溫州蜜柑新品種促進產地發展-
適應高溫溫室生長的溫州蜜柑新品種「C系統」,相較現有品種「宮川早生」,著色度快約10天,且果皮顏色更佳。此外,糖度和酸度皆略高於「宮川早生」,口感絕佳,預計未來能為農民帶來更高收益。
-建構茄子新品種「試交17-22」的栽培技術-
適合製作醃漬物及高產量的「試交17-22」茄子新品種研發後,由於受到產地氣候暖化的影響,造成茄子表面缺乏光澤,以及2月採收期面臨產量欠收等問題,農試團隊發現徹底修剪、澆水採用少量多次,並延遲採摘葉子等措施可有效改善。相關管理方法和品種特性,目前已記載於栽培指導手冊。
-建構水稻的氰氮化鈣全量基肥施用體系-
研究顯示氰氮化鈣可有效防治福壽螺,又可作為水稻的全量基肥使用。培養實驗發現,氰氮化鈣經由施用土壤兩周內會快速釋放出氮氣。另外,栽培實驗中也發現水稻生長初期若將氮肥與氰氮化鈣兩者併用成效最好。
-應用新有機質肥料的新施肥模式-
新研發露天種植無花果專用的「無花果有機質肥料8-2-2」(L型元肥),能夠減少土壤中過度積累的磷酸和鉀,同時減少環境負擔。相較於原本的「無花果有機質肥料(6-5-5)」,新的施肥資材可維持同樣產量與生長成效,又可降低40kg/10a施肥量,減輕生產者的作業負擔。
-建立運送時避免枯萎現象之模式-
蝴蝶蘭運輸時容易造成花蕾枯萎,研究團隊在模擬運送實驗中發現,原因主要是隔絕光源與運輸時產生震動所引起,其次是受到溫度的影響。研究過程中也發現施用乙烯生合成抑制劑可以有效避免枯萎現象。
-生長初期提前吉貝素GA處理-
隨著麝香葡萄生產需求增長,葡萄串的整理作業是一大挑戰。因此,在生長初級階段採用與其他品種相同模式,提前以吉貝素處理(GA),讓花穗長到一定的長度再開始作業,除了可縮短作業時間外,還能夠擴大種植面積之效益。
-AgriLook愛知縣版的生長預測技術-
愛知縣版的生長預測技術「AgriLook」為JA愛知經濟聯合會、名古屋大學共同研發而成,主要是提供田間指導人員(非農民)使用的一套管理支援系統。使用者只需要智慧型手機操作即可清楚查看水稻、小麥、大豆的生產個別階段預測,以及顯示最佳栽培管理作業日期與生產資訊,有效減少農藥使用和提升作物品質。
-防止番茄裂果之技術研發-
每年9至10月是番茄生產淡季,這段時間番茄單價雖高,但因為裂果現象頻頻發生,反造成市場供不應求。研究發現添加植物成長調節Fulmet,加上在番茄綠熟期時(變色前)用鉗子將番茄果梗部分輕輕捻枝處理,有助於番茄順利生長。相較於無處理狀態,裂果率下降了約40%,每10公畝增加了約46萬日圓產值。【延伸閱讀】- 嚴選2022日本最新農業技術與品種研發成果
資料來源
文章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