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8 @臺灣
為將循環經濟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環保署在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循環經濟新創展覽」,有年輕團隊用咖啡渣加壓製成隨行杯、便當盒,獲得不少知名企業青睞大量採購,有人開發菱角殼做成除臭碳或精油,希望打造循環農業。展覽也找來「永續材質圖書館」,目前已經搜集國內400種永續材質,如牡蠣殼、甘蔗纖維等,讓設計師激發創作靈感。
示意圖
為將循環經濟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環保署今天在松山文創園區舉辦「循環經濟新創展覽」,有年輕團隊用咖啡渣加壓製成隨行杯、便當盒,獲得不少知名企業青睞大量採購,有人開發菱角殼做成除臭碳或精油,希望打造循環農業。展覽也找來「永續材質圖書館」,目前已經搜集國內400種永續材質,如牡蠣殼、甘蔗纖維等,讓設計師激發創作靈感。
「循環經濟新創展覽」今起至11月1日連續七天開展,超過70個循環經濟品牌參加,「厝內」產品管理業務王致翔表示,他們將咖啡渣、廢竹材熱壓成型,完全不加任何塑膠材料,打造出隨行杯、便當盒或盤子,讓原本要被丟掉的廢棄物重新循環利用,近年因為低碳議題盛行,吸引知名咖啡品牌合作共推商品,還有大企業上門採購當成員工或活動禮品,未來打算持續開發更多種新產品。
台南官田是台灣菱角產量最大的地方,在地人跟學者合作,思考利用菱角殼創造環保永續的循環經濟,歷經一年多時間開發,透過回收菱殼、炭化製程、清洗碳灰、自然曬乾、篩選良品等多重步驟,終於建立起菱殼碳生產系統,並將技術轉移給社區,製作除臭包、精油。
位於台南市將軍村的「吳村工作室」負責人吳婧溰說,村裡有很多廢棄漁網沒有回收利用,她發揮自己的編織專業,將原本粗獷的漁網結合溫柔的毛線製成提袋,堅固耐用又美觀,不過手工製作成本相當高昂,商品還難以量產,但現在也會舉辦活動讓親子體驗用漁網製成手工袋,將循環利用的概念傳下去。
「永續材質圖書館」由經濟部協助、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成立,許多品牌或設計師希望使用環保的永續材料,但不知道有哪些項目、也不知道該到哪裡採購,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永續設計組成員李盈蓁說,員工近年走訪全台各個角落、打聽情報,已搜集400種台灣製作的永續材質,分成塑膠、纖維、天然、橡膠、金屬、礦物、其他等七大類,讓設計師可以根據需求找到供貨廠商,現在有用甘蔗渣製成的杯盤餐具、漁網製成的手環配飾、牡蠣殼製成的筆外殼等,最為廣泛使用的則是回收塑膠。
環保署主秘葉俊宏表示,現在面臨氣候變遷、零廢棄、循環經濟等議題,希望透過展覽增加民間企業與跨部會合作,讓更多有想法的年輕創意家參與循環經濟,展覽包括漁網、浮球等海洋廢棄物變成包包,沿海養殖業的牡蠣殼製作為清潔劑等,讓居家生活有更多環保創意。【延伸閱讀】廢棄物變黃金! 台化打造再生尼龍原料廠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