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保護石虎草鴞等瀕危物種 友善耕作明年有「生態薪水」

2020/12/28 @臺灣

摘要

台灣保育類動物大多生活於低海拔地區,與人類的生活區域重疊性高,農委會將於110年執行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鼓勵農民友善農地,不使用除草劑等可能造成保育類動物危害的相關資材與設備,並依循公告方案內容給予生態服務給付獎勵金,為台灣保育貢獻心力。

示意圖

保護石虎草鴞等瀕危物種 友善耕作明年有「生態薪水」

  農委會林務局今天宣布,「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明年元旦正式上路,為台灣邁向生態保育大國拼上最重要一塊拼圖,未來每年將投入兩億元經費,在淺山、農村地區配合友善耕作及通報者,將可獲得「生態薪水」,藉此保育石虎、草鴞、水獺、水雉等四種瀕危物種,並維護水梯田、私有保安林等棲地。

  台灣近六成保育類野生動物生活在淺山、平原等私有農地或林地,也是最易受開發壓力及工業化農業影響的區域,石虎、草鴞、水雉等里山動物首當其衝。林務局長林華慶表示,民眾會期待在農地看到石虎、在菱角田看到水雉,或到山間欣賞水梯田,這些生態價值是全體國民享受,但背後維護成本都是農民付出,「明年由政府代表給付工資,鼓勵農民繼續良善管理土地」。

  林華慶指出,民國100年就針對貢寮水梯田試辦生態服務給付,區區七公頃的水梯田,現在記錄到600多種動植物,包括保育類動物食蟹獴及13種列名紅皮書的受脅等級植物;民國98年官田水雉只有200隻,後來遭遇毒害,林務局開始引導農民轉型友善耕作,現在水雉已經超過1,700多隻。

  歷經多年試辦,林務局今天宣布推出完整的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給付標的有兩種,第一是針對「瀕危物種」,包括石虎、草鴞、水獺、水雉,農民只要不使用除草劑、毒鼠藥、獸鋏、毒餌等友善農地,或發現水獺、石虎入侵後,不傷害、先通報,以及社區成立巡守隊執行棲地巡護等,各自有3千元至6萬元不等的獎勵金。

  第二種是「重要棲地」,給付標的有水梯田、水田、陸上魚塭、私有保安林地,田地符合蓄水條件、魚塭收成後要維持適當水位供鳥類使用,同樣也不能使用除草劑、毒鼠藥、獸鋏,依照不同棲地型態營造地景、執行生態觀察記錄到瀕危或保育類動物,各有1萬元至3萬元獎勵。【延伸閱讀】研究指出動物園及動物主題動畫可喚起民眾對動物保育之意識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水稻田對地下水涵養、景觀、糧食安全等價值估計超過2,000億元,國外很早就推動相關生態服務給付,台灣若再不跨出去,會低估農業對生態環境貢獻,此計畫先推動三年,每年維護面積希望超過2000公頃、經費2億元,若成功的話希望可以擴編更多經費及面積。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教授洪鴻智表示,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歷經十多年來各界努力才得以成功,「以前就像傻子一樣做」,過去試辦官田水雉時萬萬沒想到可以看到現在的成果,這是台灣邁向生態保育大國最大的一塊拼圖,農地除了傳統生產功能以外,還要維護生態,而台灣深山保育問題相對不大,因此農田、淺山變成更重要一環。

資料來源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