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如果砍伐城市所有樹木,會發生什麼?

2020/06/15

示意圖

如果砍伐城市所有樹木,會發生什麼?

  西元前3000年,位於美索不達米亞西南方的烏魯克(Uruk)人口密度比現代的紐約市還要高,為了供給足夠糧食,擁擠的城市不斷擴展灌溉系統,砍伐樹林以增加農地,但後來沒有樹木進行自然流域供水過濾,烏魯克的灌溉系統受到汙染,造成土壤鹽分過高無法耕種;西元500年,斯里蘭卡的阿努拉德普勒(Anuradhapura)也發生人口成長的問題,同樣也仰賴灌溉系統生產糧食,但因為宗教信仰使得人們在土地上種植更多樹木,灌溉系統的設計與周遭森林共存,因為永續性的做法讓居民與環境得於共存至今。

  或許我們會認為大自然與都市空間不具關聯性,但城市的永續與樹木息息相關,樹木的功能就如同海綿,能吸收暴風雨帶來的逕流,再將雨水釋回大氣中;樹根群所構成的網絡緊抓住土壤抵禦山崩,同時能讓土壤保存水分、過濾有毒物質;樹根可預防洪水且減少排水設備與汙水處理設備的需求;樹葉能捕捉碳與空氣中的汙染物質,使空氣淨化,對於氣候變遷的現今環境極為重要。數世紀以來,人們一直發掘樹木有哪些益處,樹木不僅影響城市設施的健康,對於城市居民的健康也有重要影響,例如:1870年代的美國曼哈頓,公園以外的地方鮮有樹木,夏日時期因為沒有樹蔭,建築物吸收太陽輻射量高達9倍,同時因為公衛水準不高,壓迫性的高溫使得曼哈頓變成細菌繁殖地,霍亂隨之而來;現今的香港矗立摩天高樓與建設地下設施,使得樹木不易生長,這也導致城市空氣品質處於「危險」的程度,可能會造成支氣管疾病、肺部功能變差。樹木也會影響心理健康,研究發現綠色葉片可延長注意力並減少壓力,也有人發現醫院病房窗外的景色若是磚牆,則病人的恢復速度比窗外景色是樹木來得更慢。

  18世紀起,部分都市規劃者重視都市綠地的重要性,這也使得丹麥哥本哈根、美國喬治亞州等地城市面臨汙染與天然災害的恢復能力增加;都市種樹不僅對人有益,美國波特蘭的森林公園因保留了生物多樣性,遂成為112種鳥類、62種哺乳類動物的居住地;新加坡對於栽植樹木更不遺餘力,50多年來新加坡政府已經種植120萬顆樹木,整體超過50%以上的綠化面積而減少空調需求,建築具高程度垂直綠化外觀,使得建物能夠自給自足,也能將太陽能、收集到的雨水供應給附近溫室。

  推估2050年,屆時全球有65%的人類居住在都市,都市規劃者可將綠色都市、環保作為設計基礎,城市也不再只是人類的家。

資料來源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