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1 @國際
示意圖
巧克力來自於熱帶作物可可(Theobroma cacao),含有鐵、鈣、鎂、鉀、維生素、維生素、可可鹼與多酚類(polyphenol)化合物,經過可可豆分離、發酵、日照曝曬、脫皮、烘烤、研磨再定型等多種步驟後才能作為食用原料,常作為食品中調味或直接食用等用途。其中多酚類化合物對抗氧化、降血壓、防止動脈硬化具有一定效果,但可可在經過烘培處理時,高溫會破壞內部所含的多酚類化合物,削減可可原有的營養價值,故研究適合人體利用的的烘培溫度有助於提高食用巧克力對人體的益處。【延伸閱讀】用菠蘿蜜籽粉製成的卡布奇諾咖啡具有巧克力香氣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指出,控制可可豆烘烤的溫度和時間能夠保存甚至提高某些生物活性和抗氧化化合物的效用,並同時維持巧克力的美味與香氣。透過控制不同的烘烤溫度與時間,搭配TPC(total phenolic content)分析、GC–M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分析與Pancreatic lipase assay分析,發現於150℃ 以上烘烤會提高兒茶素(catechin)和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六聚體及七聚體的含量,這些原花青素抑制胰脂肪酶的能力更好,有助於減少降低脂肪在腸道中分解成脂肪酸,降低人體吸收脂肪酸與肥胖的機會。
因應國際間逐漸看重農產品機能性與加工步驟間的關係,作者未來推測將會有更多人關注加工影響食品健康度的相關議題。相關研究發表於<Food Chemistry>
資料來源
文章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