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13/06/17
104年國際合作領域優先議題方向-長官訪談重點方向 1.訪談緣由:屆於104年度各領域研提優先推動議題方向,依國科會第九次全國科技會議結論,如何發展以"產業為導向之全球布局科技研發"為首要之務,因此本學會首次透過各領域長官質性訪談方式,了解各領域104年(短期)可研提之重點方向,供農業科技人員進行計畫研提規劃時之參考! 2.訪談目的:建議104年度國際合作領域可研提之重點研究方向 3.訪談時間:5/21下午2點 4.訪談人物:國際處傅子煜科長 5.資料整理人:陳建翰副研究員(紀錄) 李宜映研究員(彙整) 6.訪談綱要: 針對國合領域進行現況分析及該領域未來研發方向 7.訪談結果: (1). 現況: A. 須強化由需求面向(在地需求者)引導農業技術創新與研發 B. 須建構與國際接軌之技術服務人才,例如進出口種子檢查、種苗病毒檢測或品管作業 C. 須強化國際合作之農業研發較缺乏適地性研究,如何以目標市場(如越南蝦生產、非洲水稻生產)之氣候與文化,改良台灣農業研發成果,發展一套符合當地的農業設施與整和性技術諮詢服務業(產銷系統的技術諮詢服務) D. 目前適應性研究範疇為生物性農藥、肥料、種苗與菇蕈等農業設施 (2). 未來發展方向: A. 加強農業研發之應用與發展適應性研究(目標對象東南亞和西亞),以育成創新農事服務產業模式 B. 朝向生物經濟邁進:以低污染、低耗能的角度進行農業生產(包括飼料),包括建構管理食物的儲存、配送及標示系統,以確保永續的糧食供應之體系(制度); 強化農產品利用率與多元化應用,減少食材浪費 C. 整合性技術診斷諮詢服務業可參考荷蘭與以色列國家(技術轉介與貿易之農事顧問諮詢服務業),目前台灣世芥蘭業所發展之種苗技術貿易模式為不錯的典範    作者: 陳建翰副研究員(紀錄) 李宜映研究員(彙整) 關鍵字:     報告檔案: 104年國際合作領域優先議題方向-長官訪談重點方向 參考國際相關資料
2013/06/17
摘要 日本岩手縣藤沢町經營養豬場的雅客(アーク‧Arkfarm) 株式會社,今年6月16日在東京發表餵食「飼料米」的新品牌豬肉「大地の米豚」,並指出採用飼料米的豬肉比起一般豬肉含有更高比率的油酸(oleic acid);由於高油酸含量有助肉質柔軟、且能提昇肉味,可望成為具市場競爭力的新商品。 雅客的橋本社長表示:「販售高品質豬肉的通路,若能加以擴張,就能充分利用水田來生產飼料米。」並十分期待今後新市場開拓的成績。「大地の米豚」於2010年12月開始向餐廳和預訂客戶出貨, 7個月飼養過程中,在肥育後期的3個月開始餵食飼料米,將糙米磨碎後混入飼料中,使米的比例達到30%。該公司將四頭飼料米豬和4頭對照組進行化驗分析,發現飼料米豬所含的油酸,比起同公司飼養的一般豬高出19%。此外也對餵養50%米飼料的豬進行比較,結果50%米飼料的豬肉油酸比例並未較30%米飼料的豬肉提升,且30%米飼料的豬肉口味較佳。 將油酸含量作為訴求並進行肉類品牌化的案例,日本在2009年4月以長野縣的牛肉作為開端,大分縣、鳥取縣陸續在2011年2月出現類似案例;油酸做為肉質評比的定量指標,讓肉品行銷加值能有明確賣點,倍受相關業界矚目。雅客株式會社更活用養豬廢棄物製作堆肥,讓飼料用稻的生產與畜產業緊密結合,其企業化經營的實例,對於開創「附加價值」與「循環型農業」兩立兼顧的產業模式亦深具啟發意義。 關鍵字:飼料米 油酸 豬肉 循環型農業     資料出處: 飼料米がオレイン酸増加・豚肉うま味でPR,日本農業新聞
2013/06/14
摘要 UNEP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2013年5月明確點出全國的綠色貿易是一個實現永續發展的一個重要一環,發展中國家的政策訂定有助於催化這種新時代的轉變,此篇報告書分別以農、林、魚、製造、再生能源以及旅遊業等六個經濟面向,分門討論如何推展綠色經濟與創造新的貿易機會與規則。而執行主任Achim Steiner表示「今日世界相互聯繫日益緊密,每年高達有數百兆美元的商品及服務貿易,雖然綠色貿易還存有許多挑戰,但如要扭轉全球生物多樣性衰退,減緩溫室氣體(GHG)釋放、遏制土地退化的情況,保護我們的海洋,如何永續性的國際貿易,以及保護發展中世界經濟體的自然資本是至關重要的。」一些以自然資源為貿易的國家,也逐漸的面臨永續發展的議題,這些自然資源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以及造成的社會不公平,將對未來發展形成阻力,若能長期發展永續經濟,將有機會促成多樣化發展與綠色經濟,創造出一個新的綠色商機。 一些具環境標章與認證商品,雖在全國貿易市場佔一小部分,但增長量卻是驚人,舉例來說低碳和節能技術的全球貿易,預計在2020年將會成長三倍,達2.2兆美元之多。報告書針對六個面向提供實施策略,如何在市場中獲利以及建立認證機構的革新政策。 農業:全球有機食品和飲品市場,相較於2011年貿易額629億美元,預期在2015年可增長為1050億美元。而永續化標準製程的茶類,在2005年到2009年間增加達百分之二千。 漁業和水產養殖:合格或完整評估記錄內的野生捕撈漁業,每年約有1800萬公噸的海鮮魚貨,也僅相當於每年全球野生捕撈漁業魚貨量的17%,可見需求遠遠超過供應量。而依據合格永續標準養殖海鮮總值,預計2015年將從2008年時的3億美元提高12.5億美元。 林業:至2013年初,全球合格開採的森林總面積達4億公頃,約占全球森林資源的10%,合格木材商品的銷售價值每年超過200億美元 製造業:許多供應商利用綠化策略,以確保自給在國家供應鏈的有利地位,舉例來說,1999年到2009年間,環境管理當中全球ISO14001認證,增加百分之一千五百。 再生能源:1990年以來,每年全球太陽能電力、風力和生物燃料供應已經分別平均增長42%、25%及15%。在2010年時,再生能源的投資額已達到2110億,比2004年增加了五倍,而且有超過一半的投資都是在發展中國家。由此可見,發展中國家再生能源設備的出口,如太陽能電池、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熱水器已經顯著增加,並且擴大可再生能源資源發展的出口潛力。 旅遊業:發展中國家旅遊產業利潤從1980年增加30%到2011年的47%,預計在2030年將可達57%。2012年國際旅遊業首次達到每年十億美元,其中又以訴求自然活動為主的生態旅遊業發展最為迅速。許多發展中國家因為其自然環境、文化遺產和可能具有探險趣味等因素,使得該些國家的生態旅遊業已擁有競爭優勢。 雖然前景樂觀,但要達成永續貿易也代表著必須遵守的社會與環境規則越來越多,一個越複雜的監管體制架構,會增加出口市場的困難度,意味著自由貿易的市場限制與打壓,且達到各種要求的費用昂貴,特別是對中小型企業將面臨打壓。因此,公、私部門的合作就相當重要,對於發展中國家獲得綠色貿易的機會,合作監管、技術、經濟援助與能力建設扮演將當重要的角色。   發布日期: 2013/06/14 資料來源: http://www.unep.org/newscentre/Default.aspx?DocumentID=2716&ArticleID=9494&l=en http://unep.org/greeneconomy/Portals/88/GETReport/pdf/FullReport.pdf
2013/06/14
104年畜牧領域優先議題方向-長官訪談重點方向 1.訪談緣由:屆於104年度各領域研提優先推動議題方向,依國科會第九次全國科技會議結論,如何發展以"產業為導向之全球布局科技研發"為首要之務,因此本學會首次透過各領域長官質性訪談方式,了解各領域104年(短期)可研提之重點方向,供農業科技人員進行計畫研提規劃時之參考! 2.訪談目的: 建議104年度畜牧領域可研提之重點研究方向 3.訪談時間:6/5上午10點 4.訪談人物:中央畜產會李春進執行長 5.資料整理人:陳建翰副研究員(紀錄) 李宜映研究員(彙整) 6.訪談綱要: (1) 針對畜牧業領域進行現況分析 (2) 以產業需求面進行未來計畫研提建議 7.訪談結果: (1). 牧業領域的發展主軸: A. 短期:競爭力-建立畜牧產業為技術密集、資本密集且具國際競爭力之產業 B. 中期:品質-提供消費者健康、安全、高品質之畜禽產品 C. 長期:永續-推動節能減碳及動物福利,促進畜牧產業形象及永續經營 (2). 產業需求問題與可研提之研究方向: A. 飼料及原物料價格上漲,需降低生產成本    (a) 替代性飼料原料及配方    (b) 提升畜禽繁殖效率及育成率    (c) 可改善生產效率之新式生產系統 B. 消費者意識提高,重視食品安全    (a) 畜禽優良生產規範及標準作業程序    (b) 畜禽產品安全評估、管理及監控技術    (c) 有機畜禽產品生產模式 C. 國際間及國內逐漸重視動物福利之趨勢    (a) 建立適合國內生產環境之畜禽福利評估指標    (b) 可兼顧動物福利之生產系統 D. 環境汙染及資源再利用之趨勢    (a) 建構對環境友善之生產作業    (b) 畜牧場節能減碳之研究 E. 生物科技發展    (a) 就由基因與分子標記強化育種與保種作業/速度    (b) 提供動植物疾病防治工具 F. 資源整合創新提高附加價值    (a) 利用農產副產物提高產品品質(如乾草)    (b) 強調多元化與開放式經營體系,如品牌化多元儲存加工作業    (c) 產業鏈之整合,強調一條龍之產業經營模式,融合文創、物流行銷、食品安全監測處理作業等元素    8. 當天訪談照片:     作者: 陳建翰副研究員(紀錄) 李宜映研究員(彙整) 關鍵字:     報告檔案: 104年畜牧領域優先議題方向-長官訪談重點方向
2013/06/14
訪談目的: 屆於104年度各領域研提優先推動議題方向,依國科會第九次全國科技會議結論,如何發展以"產業為導向之全球布局科技研發"為首要之務,因此本學會首次透過各領域長官質性訪談方式,了解各領域104年(短期)可研提之重點方向,供農業科技人員進行計畫研提規劃時之參考! 訪談名單如下 農糧領域:農試所陳駿季所長、農糧署陳建斌副署長 防檢疫領域:農委會科技處葉瑩處長 林業領域:林試所黃裕星所長 國際合作領域:農委會國際處傅子煜科長 漁業領域:漁業署陳君如主任秘書 畜牧領域:畜產協會李春進執行長 食品領域:農糧署陳建斌副署長 最後訪談內容刊登於本網站議題評析區 104年度優先推動議題方向聚焦
2013/06/14
摘要 隨著國際油價履創新高,生質能源的開發應用持續受到各界注目,但諸多質疑與爭議也伴隨而來。聯合國農糧組織FAO正積極推廣一套新方法論,希望能協助決策者衡量投資生質能的潛力和缺點,特別在於對糧食安全的衝擊上加以評估。 這套分析架構稱為「Bioenergy and Food Security (BEFS) Analytical Framework」,過去三年來分別在秘魯、坦桑尼亞、泰國進行現地試驗,內容涵蓋一系列生質能源可取得性、糧食供應與衝擊、社會與環境面向等等關鍵性問題。 高油價和溫室氣體減量是推動生質能發展的主要原動力,此外生質能發展可以促進農村地區的投資,創造就業機會並提高收入;FAO生質能暨糧食安全計劃(Bioenergy and Food Security project, BEFS)的主持人Heiner Thofern表示:「FAO多年來再三強調,開發中國家農業地區的投資不足是糧食生產的主要障礙;如果適當地、正確地進行生質能的開發,可望提供這些地區最欠缺的投資與工作機會」。巴西是生質能應用上最常被舉出的案例,該國從甘蔗取得的生質酒精提供數百萬輛汽車所使用,但生質能亦常被指出會影響糧食供給,並助長森林砍伐、破壞原住民棲息地等等問題,因此利用農業廢棄物的研發方向將獲得支持。 BESF分析架構對生質能潛在的風險與效益給予權重,依據國家、地區的差異性調整參數,評斷的最終關鍵仍取決於生質能應用是否有助糧食安全、改善貧窮、及減緩全球氣候變遷。目前德國農業部已出資贊助BESF,聯合國也將延續此計劃並納入其「生質能與糧食安全基準指標計劃(Bioenergy and Food Security Criteria and Indicators, BEFSCI)」之中。 關鍵字:FAO 生質能源 BEFS     資料出處: New tool for weighing pros and cons of bioenergy; Website of FAO 2011/5/17 http://www.fao.org/news/story/en/item/74708/icode/
2013/06/13
104年食品領域優先議題方向-長官訪談重點方向 1.訪談緣由:屆於104年度各領域研提優先推動議題方向,依國科會第九次全國科技會議結論,如何發展以"產業為導向之全球布局科技研發"為首要之務,因此本學會首次透過各領域長官質性訪談方式,了解各領域104年(短期)可研提之重點方向,供農業科技人員進行計畫研提規劃時之參考! 2.訪談目的:建議104年度食品領域可研提之重點研究方向 3.訪談時間:5/24上午9點 4.訪談人物:農糧署陳建斌副署長 5.資料整理人:陳建翰副研究員(紀錄) 李宜映研究員(彙整) 6.訪談綱要: (1). 目標:建構MIT食品形象之安全檢測體系 (2). 該領域未來產及或科技研發策略 7.訪談結果: (1). 策略: A. 優良驗證標章與制度之推動,確保食品品質衛生與安全 B. 研發低成本、高效率之田間作物檢驗試劑 C. 開發食品安全資訊直接顯示系統及其相關檢測技術 D. 開發精確、快速且簡易之農產品藥殘留檢測套組 E. 開發國產農林漁牧產品產地確認及品質快速量化分析檢測技術 F. 健全農漁牧產品安全檢測、認證與履歷追蹤管理系統 8. 當天訪談照片:   作者: 陳建翰副研究員(紀錄) 李宜映研究員(彙整) 關鍵字:     報告檔案: 104年食品領域優先議題方向-長官訪談重點方向 參考國際相關食品安全檢測研發方向
2013/06/13
摘要 今日,全球農業必須生產更多的糧食來養活不斷增加的人口。但科學界的評估顯示,氣候變遷對農業產量和糧食安全已是個日益嚴重的威脅。最近在非洲南端、俄羅斯、巴基斯坦以及澳洲的乾旱或水災,皆影響全球的糧食產量與價格。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預測此種極端天氣發生的頻率會增加,若再加上軟弱的管理、利益衝突或市場通路不順暢,將導致饑餓和飢荒。同時,土地開墾、肥料過度使用,以及其他會增加溫室氣體施放的農業行為,都會加劇氣候的變化。 儘管遭受極端氣候影響,各國政府仍針對不同地區提出農業替代做法,承諾減少溫室氣體淨排放量,並保持或提高糧食產量。在尼日,5百萬公頃的農林地每年可吸收超過125萬戶家庭的總碳排放量,並產生超過50萬噸的糧食。在丹麥,農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減少了28%,同時也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儘管對於農業適應與減緩氣候變遷的完善方法逐漸受到重視和支持,但多數國家在財務與政策上的措施卻遲遲未能落實,包括聯合國的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FCCC)。在哥本哈根的第15屆FCCC會議上,各締約國闡述了農業主題但並未達成任何共識。到2011年底南非德班的第17屆FCCC會議中,締約國對FCCC附屬機構(Subsidiary Body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ice, SBSTA) 在農業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工作規劃上,才提高了政治上的支持,並同意要在2015年談判出具體的減緩制度,並使之能在2020年生效(Durban Platform, 德班宣言)。 達成共識的7個優先行動: 1. 完善全球和各國對糧食安全及永續農業的政策,包括農業適應與減緩氣候變化。 2. 增加全球對永續農業及糧食系統的投資。 3. 持續提高糧食生產,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與其他環境影響。 4. 制定幫助弱勢族群的目標方案與政策。 5. 重塑食品通路與消費以確保基本營養需求得到滿足,並促進健康及可持續的飲食習慣。 6. 減少供應鏈上的糧食損失和浪費。 7. 建立人類與生態的綜合訊息系統。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副研究員 丁川翊 譯) 圖1. 科學界對氣候變遷影響糧食安全的限制、門檻及動態的概念架構示意圖 (修改Beddington et al., 2011) 關鍵字:氣候變遷     資料出處: What Next for Agriculture After Durban? http://www.sage.wisc.edu/pubs/articles/F-L/Jahn/BeddingtonScience2012.pdf
2013/06/13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10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日本佐賀縣畜產試驗場開發超低溫冷凍卵子保存技術,將牛的卵子經過零下196℃所謂「玻璃化保存」的超低溫保存後,仍可成功受孕,產出仔牛。本技術使用腹腔鏡採卵,經冷凍保存的卵子透過體外受精發育為胚,無論是直接移植或冷凍保存再移植到母牛體內,皆可成功誕生仔牛。在過去雖然已有牛受精卵和精液的冷凍保存的技術,但卵子經冷凍保存會使生存率下降,因此難以推行。本技術僅使用極微量的保存溶液,使冷卻速度能夠加快,為成功的關鍵。本研究的成功顯示,除了種公牛的精液可冷凍保存外,卵子也可以應用相同的冷凍保存技術,未來無論雄性或雌性皆可著手進行性狀的改良,使品種改良與繁殖大幅進步。此外,也可藉由保存性狀優良的母牛卵子,進行受精卵的量產,而發展品牌牛種。
2013/06/13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10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將稻米磨粉後製作麵包,被日本視為在西式飲食浸透的現狀下有助提升糧食自給率、擴大農產品內需的重要戰略,但以往生產米麵包必須在原料中另外添加麩質(Glutenin)和食鹽,有造成部份消費者過敏、鹽份攝取過多的疑慮;然而日本行政法人「食品總合研究所」開發出改添加穀胱甘肽(Glutathione)的新製程,每280克米粉中加入0.75克穀胱甘肽進行烘焙,即可得到膨鬆程度無異傳統麵包、質地更加光滑的米麵包,而無需添加麩質和食鹽。由於穀胱甘肽是普遍存在人體內的物質,甚至具抗氧化效果、可做為保健食品,故這種新式米麵包製造技術倍受各界期待。
2013/06/12
摘要 台灣農業政策國家發展計畫 (102至105年度) 願景:建構年輕化、活力、高競爭力且所得穩定之樂活農業。 農業政策共識:產業升級 → 結構調整 → 農村漸次發展 未來環境趨勢: 1. 區域經貿快速整合、高度自由化 2. 氣候變遷頻率增加增強,威脅糧食安全 3. 農業核心技術與相關科技進步快速 4. 農業人口年齡老化 5. 消費者膳食種類改變,重視健康安全 未來四年施政重點 一、 提升產業競爭力,引領農業國際化 農業雲端、E化農業、產銷預警與調節、產銷價值鏈、農業科技研發與產業化、高效節能、全球布局、休閒農業國際化、國際農業經貿談判 二、 調整農業結構,培育農業人才,整合資源加值 提升人力素質與經營效率、推動農村再生、輔導轉型農企業化與科技化、補助青壯年洄游農村減緩農業人口老化、小地主大佃農、培育及輔導新世代農業經營者、設立作物生產專區 三、 確保糧食安全,加強農產品安全 糧食自給率、糧食安全機制、傳統產業特色化、在地生產與消費、農產品多元行銷、合理化施肥與友善經營、農產品安全供應體系、動植物防檢疫、農藥與動物用藥安全檢驗、落實產銷履歷與有機等認證 四、 活化農業資源利用,維護生態永續發展 糧食生產體系、保育優質農地、農業用水規劃、改善農業水利設施、漁業資源養護、植樹造林、自然資源永續、動物保護、整體性治山防災 五、 強化農民組織,照顧農民福祉 照顧農民生活、農民所得支持措施、農業保險、強化農民組織功能、健全農業金融體系 農委會焦點施政方向: 102年:強化農產品安全管理-(例如:推動國產牛肉追溯制度); 活化休耕地-(例如:農田耕作制度調整計畫)。 103年:活化休耕地-(例如:農田耕作制度調整計畫)。 104年:傳產業特色化-(例如:推動茶產業精緻化)。 105年:地層下陷地區節水及產業結構調整-(例如:推動雲彰地區高鐵沿線農業黃金廊道生產專區)。 未來農業施政分別就「業務成果」、「行政效率」、「財務管理」及「組織學習」等四大面向,訂定各環節之關鍵策略目標,以建構年輕化、有活力、高競爭力且所得穩定之樂活農業。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副研究員 丁川翊彙整) 關鍵字:農業政策         資料出處: 農委會→農業政策→國家發展計畫(102至105年度)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3 中程施政計畫(99至102年度)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20104
2013/06/12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10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對於高齡化且勞動力流失的農村,導入不育苗插秧而直接播種的稻作模式,可充份發揮省工、輕勞、低成本的優點;但以往水稻直接播種,常面臨成苗率低落、不穩定的問題,以致日本稻田採用直播法的比率尚不及1%。九州沖繩農研中心針對問題點加以研究後,發現稻苗成長所需的關鍵性元素:「鉬(Molybdenum)」,使用鉬化合物處理後的種子,不僅成苗率能大幅提升,相對於原本水稻直接播種常採用的過氧化鈣(CaO2)處理法,資材量只需要百分之一,成本則降為十分之一。由於若鉬化合物處理技術的相關數據尚在收集中,未來待安全性與化學品登錄能獲得認可後,可望有效減輕農家的負擔與辛勞。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