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13/07/23
摘要: WEPA為日本建立的一個非政府組織,提供一個國際性的水環境管理交流平台,並協助、輔導水環境法規政策擬定,以及各國水環境管理的問題研究。此報告書為2004-2009年的計畫,水質的惡化意味著家庭、農業和工業用途的水資源減少,目前國際著重在如何獲得安全飲水和衛生設施,儘管這些問題相當重要,在國際舞台上仍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方法。各國有相似的文化、地理、環境等,但水資源管理辦法卻大不同。WEPA成員彼此提供對於空間與季節不同的水資源管理,讓水環境管理可以更全面性的考量不同面向的事情。在每個國家的執行情況不同。在某些國家,水質普遍改善;在一些地區,尤其是在城市和城郊地區,依然存在著嚴重的污染問題。寮國與柬埔寨等國家雖被認為水質良好,但隨著人口的增加、經濟的活絡,尤其在旱季汙染更為嚴重。雖面臨許多問題,報告書提出以下有效措施如管理權力下放、監測數據的完整性、汙水處理設施引進與管理、政策一致性、公民意識與法律的建立。   作  者: 陳建翰 副研究員 資料出處:   相關連結: http://www.wepa-db.net/pdf/outlook.pdf 關鍵字: CBOs  NGOs  水汙染防治  水環境管理 WEPA 報告檔案: 水環境管理
2013/07/22
摘要 談判近三年半的中國與瑞士自由貿易協定,在7月6日簽訂協議,這是中國與歐洲國家第一個FTA。 該協議涵蓋貨品貿易、服務貿易,且包含環境保護、勞工就業、知識產權、市場競爭等層面,明確表示保護智慧財產權,以及降低瑞士產品進口關稅的條款,包含藥品、手錶與機床等產品。在農業方面,瑞士因應的相關策略在此無相關報導,如找到相關資料,可以作為臺灣的參考策略。 中國是瑞士企業僅次歐美的第3大銷售市場,協議生效後,瑞士將對中國99.7%的出口品實施零關稅;中國對瑞士則是84.2%的出口品實施零關稅,加上部分降稅的商品雙方降稅商品的比例大幅超過一般FTA的九成降稅水準。 媒體分析認為,在歐盟對中國貿易保護和普遍「雙反」的不利背景下,該協定對中歐貿易將起到積極的鯰魚效應(Catfish Effect),進而刺激歐盟主要成員國重新審視其對中國的貿易政策,可能在未來仿效瑞士的部分做法。 關鍵字: FTA   自由貿易協定     資料來源: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4/112013070600472.html http://www.ksnews.com.tw/newsdetail_ex.php?n_id=0000433038&level2_id=109
2013/07/19
摘要 德國羅曼動物保健公司在7月8日向農委會申請在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設廠,是第一家來臺設廠的國際動物疫苗製造公司,將帶來符合美國及歐盟標準的高規格動物疫苗廠房,並增加相關高階人才的就業機會。 羅曼公司也與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簽訂多項技術策略合作契約,包括利用蠶蛹作為平臺研發技術,以及透過大腸桿菌生產疫苗。由於屏東生物科技園區是自由經濟示範區,因此,羅曼將享有示範區內的各項優惠。 羅曼公司也坦言,會選擇來臺投資,就是看上臺灣的研發技術。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說:『(原音)我們常常有許多的科技研究,研發以後,就只有phase1(階段1)、phase2(階段2),沒有辦法商品化。羅曼公司來投資動物疫苗廠,是個起步,這將會是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和國際化的里程碑,我們寄予厚望。』 關鍵字: 羅曼   動物疫苗   自由經濟示範區   資料來源: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435203 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1/20130709000421.html
2013/07/18
摘要 因應氣候變遷,資源永續的理念,美國準備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推動太陽能、風力等綠色商品貿易複邊協定談判。同時,美國也將在剛展開談判的WTO服務貿易協定(TISA)諮商中,爭取納入環保服務業自由化,希望在WTO推動綠色商品自由化。 低碳永續發展已經成為國際間的共識,綠色動能、綠色經濟是必定要走的路,臺灣在「2013 Green+ Together臺灣永續峰會」中邀請官、研、產方面的專家,分別針對綠金動能與低碳永續兩項主題發表觀察和作為,提供領先的趨勢分析。 綠色商品定義就是省資源、低污染、可回收的產品,而農業如果以此概念進行生產,應該可以形成有機綠能產業,從生產到加工行銷,整個六級產業鏈為綠色概念,提升整個農業的價值,可能可以減輕未來加入TPP所產生的衝擊。 關鍵字: 綠色商品   綠金動能   有機綠能產業   資料來源: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5/7995893.shtml http://www.gvm.com.tw//event/greenplustogether/download.pdf
2013/07/18
摘要 在撻伐聲不斷下,我國簽訂了「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6月21日),其中,我方開放金融、醫療、電信等64項服務業,中國則開放經營電子商務、文創、運輸、金融、醫療、電信及觀光旅遊等80項服務業。 雖然此協議會帶來不少的衝擊,但也帶來了一些契機,開放對岸來台投資會提供新的就業機會,而外界擔心的壟斷或寡占等事情,馬總統表示政府可要求陸方撤資並依「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協助受損廠商解決問題。 對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有關農產品部分,農委會指出,服貿協議開放批發、零售、經銷、倉儲四種與物流有關的服務業,將為我國農產品提供更多元的運銷服務,有助於農產品的儲藏與銷售,另外,此次服貿協議並未涉及大陸農產品進口問題,也未開放大陸勞工來臺工作。 農委會表示,陸資來臺投資物流相關行業,將為我國農產品提供更多元的運銷服務,對臺灣優質農產品外銷也有幫助,政府也會加強監控與管理,不致有陸資操控我農產品市場的情況發生。  關鍵字: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  資料來源: http://newtalk.tw/news/2013/06/21/37509.html http://news.gpwb.gov.tw/news.aspx?ydn=026dTHGgTRNpmRFEgxcbfbBlvy%2F7DopDATM56oOni4ToLNu%2FcqRlG7Yv1S84J%2B%2BNjCunmhNqmIwlEkkyRqdYqcy%2FtsRIx5KgIDUBMU6TZe8%3D http://www.coa.gov.tw/show_news.php?cat=show_news&serial=coa_diamond_20130707154636
2013/07/17
摘要 臺灣、大陸在6月21日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大陸對臺灣開放80項,臺灣對大陸開放64項。不過,臺灣內部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出現部分反對聲浪。此時中國大陸與南韓正在釜山舉行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第六回合的談判,雙方同意加速FTA談判。 中韓FTA起步較ECFA晚,但進展很快。特別是與ECFA不同,中韓FTA是採取一次到位的方式,雙方就貨品、服務業、投資及智慧財產權等所有議題一併談判,一次生效。根據相關研究,如果中韓簽訂FTA,對臺灣的影響,除了商業服務業和海陸空運輸業之外,其他金融保險、通訊、線上遊戲、住宅服務業、教育、醫療、保健等,都將遭受負面衝擊。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交涉室室長禹泰熙表示,整體上就基本方針幾乎達成了協議,但圍繞具體字句依然存在分歧。韓國將農水產領域定為敏感領域,而中國則將汽車、機械和石油等制造業定為敏感領域。 南韓不懼怕對中國大陸開放市場,反而更希望利用中韓FTA進軍中國大陸市場;若是進展順利,中韓FTA可能將在明年到位。臺灣與韓國所面臨的衝擊類似,因此對於韓國因應FTA對農水產領域的處理應對方式,也許可以做為參考的指標。 關鍵字: FTA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資料來源: http://udn.com/NEWS/OPINION/X1/8008578.shtml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434868 http://www.vos.com.cn:88/news/2013-07/08/cms757598article.shtml
2013/07/16
摘要 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的簽訂,據104資訊科技觀察指出,短期就業市場的變動不大,但將緩步的帶動職場趨勢,包括兩岸高階主管重新洗牌,臺資老闆換陸資等。 此協議開放有關的12大產業,合計共有18萬個工作機會,而外界憂因此協議對台灣就業市場的衝擊,104資訊科技集團行銷處協理陳力孑表示:臺灣中高階人才外移至大陸比例本來就高,而協議簽屬後人才流動則從科技業慢慢轉成服務業。 當前人才戰壓力已不容小覷,兩岸簽訂服務貿易協議仍須擴大領先差距。企業除了形塑雇主品牌,也用實際的銀彈攻勢留才搶才。陳力孑強調,薪酬必須具備外部競爭性,薪資問題並非孤立事件,應與組織、職位體系及晉升辦法配合,反映員工表現與職務的相對價值,兼顧激勵獎酬。 由於此服務貿易協定並未涉及大陸農產品進口與大陸勞工來臺工作的問題,對於臺灣農業的職場結構會不會有所影響,可能需要多加研擬,以防在發生影響時能夠快速地做出應變措施。 關鍵字: 兩岸服務貿易協定   人才戰      資料來源: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50106/122013070300103.html http://www.nownews.com/2013/07/03/11490-2958123.htm
2013/07/15
摘要 臺灣與紐西蘭在7月10日簽署《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這也是我國與無邦交國簽署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估計我農業部門衝擊最大,產值將減少○.二九%,為了減低對農業的衝擊,將採取分年降稅,或採取關稅配額,但最終都會以零關稅為目標。 臺灣自紐西蘭進口主要為乳製品、冷凍牛肉、木材、奇異果、蘋果,而臺灣出口至紐西蘭主要為石油煉製品、機器零件、腳踏車、鋼鐵製品等,雖然紐西蘭農畜產品競爭力強,不過經濟部認為,紐西蘭位處南半球,其農產品與我產季恰好相反,且我農業產品均採取關稅配額或分年降稅,因此評估初期影響不大。 臺紐簽署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學界的反應大多正面。臺經院國際事務處副處長吳福成分析,ANZTEC簽署最重要的意義在於臺灣在國際經貿上的布局,加強臺灣在國際經貿舞臺上的穿透力,有助臺灣加入區域全面性經濟夥伴協定(RCEP)以及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後溢效用非常大。 關鍵字: 臺紐經濟合作協定   ANZTEC   RCEP TPP  資料來源: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50105/112013071000079.html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3803/112013071000089.html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13803/112013071000092.html
2013/07/15
評析結果: 目前因應全球化經濟、經貿頻繁的關係,造成疾病互相傳染越來越高,未來只會更趨嚴重;像是西元1992年藍耳病、1997年第一次口蹄疫、1999年第二次口蹄疫、2003年禽流感、2009年羊痘症等等,外來的疾病散播越來越快,更值得關注的是這種國際性的疾病讓動物疫苗成為國際性的商品,屏東科技園區黃金城主任認為動物疫苗未來景氣是樂觀的,但再三強調不能僅僅考慮國內市場,必須放眼國外市場。未來趨勢中,全球動物疫苗市場是以5-7%緩慢增加中,法規健全度與飼料漲價多少會造成國內產業發展之衝擊,外國際藥廠併購以降低生產成本與提升研發能量也間接衝擊本土產業。近期最大的新聞則是國際藥廠羅曼進駐屏東科技園區,為台灣動物疫苗產業突破瓶頸;羅曼的評估台灣除地利位置、社會經濟之外,看重台灣研發技術與人員,加上家衛所長年研發禽類新城病之種毒技術,以及八項產品的產品技術獨家授權、自由經貿區等減免稅等,羅曼也表示會在台灣建立量產試驗技術平台與人才培育相關訓練,與引進兩項新興次單位動物疫苗生產技術,使得台灣研發的產品能量產製造並展露在國際市場上。國際合作或者外資進駐會促使台灣成為亞太地區疫苗生產技術平台,這是最快、最有效的辦法。   作者: 陳建翰 副研究員 訪談專家: 屏東科技園區主任 黃金城博士 關鍵字: 外資進駐  動物疫苗  產業群落  企業轉型 報告檔案: 防疫-羅曼引進對動物疫苗產業之衝擊與發展
2013/07/12
摘要: 為了活化農村經濟,並使農業轉變成有活力、高競爭力且所得穩定的樂活農業,必須將現有的生產型農業轉型為「新價值鏈農業」,以餐飲、食品加工、旅遊休憩等二級製造業或三級服務業與初級農業結合成「六級產業」。 而最近推動的「自由經濟示範區」,以新思維與作法,提供優良農業經營環境,利用區內提供具價格、產量及品質優勢之原料、便捷行政作業及業者優質加工等技術,提高產品附加價值,並由區內農業加值蓬勃發展帶動對國內原料之需求,創造國內生產者與區內農企業雙贏,開創新經營模式與開拓國際市場,為臺灣加入TPP營造有利條件。 行政院院長江宜樺指出,因應農業多元發展需求,農委會以延伸農業價值鏈概念,合理調整農地利用與管理,維護優良農地,兼顧資源投入及產業經濟效益。並推動「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於雲林、彰化地區做為旗艦示範區,打造「節水、節能」的農業黃金廊道 農委會表示,因應高度自由化的國際趨勢,已擬定推動結構調整與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施政方案,將依據談判進展與可能發展,逐步調整農業因應對策,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後,臺灣農業受到的衝擊減到最低,並以積極作為推動傳統農業轉型為新價值鏈農業,且透過國際貿易達到出口擴張、布局全球的目標。   關鍵字: 六級產業   自由經濟示範區   黃金廊道   資料來源: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619/226174.htm http://www.nownews.com/2013/06/19/320-2953002.htm
2013/07/11
摘要 糧食供給的增長,趕不上消費的增長,中國糧食的進口依存度持續成長。由於農村人口城鎮化,許多人從農產品的生產者轉成了消費者,其生活方式發生大轉變,使糧食需求量增加。 據統計,全大陸耕地總數已接近「十八億畝」的警戒線;人均耕地不足一點五畝,不到世界平均水準的一半、已開發國家的四分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中國目前的糧食形勢是基本能滿足需求,但地區之間、糧食的結構之間差異很大,大多省分的糧食難以自給。 由於需求增加以及中國對部分農產品實施保護性的收儲政策,進口糧食價格普遍低於中國內部,不過,在李國祥看來,進口與中國內部糧價差並不是一個大問題,日本的稻米價格是國際市場的8-9倍,甚至有的時候達到10倍,但是日本國內的稻米自給率超過100%,李國祥認為,其中一個關鍵的因素,是日本通過關稅措施將糧食進口管理得很好。 在人力物力都普遍低廉的中國,都出現需要進口糧食的現象,正想辦法維持住糧食自給率,由此看來,臺灣的農業在之後面臨貿易協定所帶來的農業衝擊時,該如何做好因應政策,可能是現今要加緊思考的問題。 關鍵字: 糧食危機 十八億畝 自給率  資料來源: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7/05/c_124962468.htm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Anews/23033966/article-%E5%BF%AB%E9%80%9F%E5%9F%8E%E9%8E%AE%E5%8C%96-%E9%99%B8%E7%B3%A7%E9%A3%9F%E6%8B%89%E8%AD%A6%E5%A0%B1?instance=noon3
2013/07/05
摘要: 本文主要是在探討森林與樹木對於社會與環境的效用、效益以及其商業用途,並在獲得效益的過程中,如何建立以生態系為基礎的調適策略(Ecosystem-based adaptation, EBA)。許多國際與非政府組織也積極推廣EBA,強調它的效用如減少社會脆弱性(social vulnerability)、成本效率(cost-efficiency)、生物多樣性保護、減少貧困、減緩氣候變遷等共同利益,透過本文將其分為五種類型,每一種將探討森林與樹木如何解上述問題,並且以永續的觀點出發,建立生態系的基礎。EBA也必須納入成本效益考量、共享利益和可能性的分析,並全面性的分析其影響,例如沿海地區外來樹種木麻黃,可能損害當地物種破壞生物多樣性等。 第一類、森林與樹木為發展中國家,在面臨不斷增加的氣候變遷和氣候災害風險情況下的多元收益:森林能提供木材與非木材的商品,非木材諸如木炭、薪柴、野果、蘑菇、樹根和飼料草料等,當農民面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水、旱災),造成作物欠收而影響生計,森林產物則成為居民不可或缺的收入來源之一,在南非根據顯示70%的家庭會依賴非木質林產品來因應氣候變遷,因此確保未來森林產品永續其中管理或回復行動,也成為未來必須注重的議題。 第二類、農村中的樹木能調節水、土壤、微氣候已達更具回復力的生產:在農業上,樹木有助於在變化多端的氣候下維持穩定產量,並且有保護作物對抗極端氣候。像是固氮樹與相思樹具有改善土壤養分及水滲度、降低風速與增加土壤濕度等,在氣候變遷影響下可穩定作物產量,但是該如何在其中產生平衡,即是一個重要問題,因為這些樹木在無氣候或其他干擾因素下,反而會降低平均產量,因此政府該如何永續管理,例如補助土地樹種之種植,達兼顧農作物發展目標以及自然生態保護的永續發展。 第三類、森林於集水區的調解功能:森林會影響降雨截流、蒸散量、水的滲透或是地下水補充,同時也能穩固土壤,並防止發生水土流失崩塌等。波利維亞的森林再生和人工造林計畫,已經證實降低對降雨及強烈暴風的影響,穩固山坡防止崩塌,延長在乾旱期間的供水,也能保護森林生物多樣性,但森林是否能降低水災的實證,仍受到大家的質疑,尤其是在現在氣候變遷下所造成的超級豪雨。因此,如何在集水區建立土地管理的方式,利益相關者及成本效益評估發展一套協調機制。 第四類、森林、沿海地區與氣候有關之威脅:沿海樹林如紅樹林,能保護沿海地區免於熱帶暴風、海平面上升、洪水和侵蝕,這是因為它們能吸收、分散海浪的能量,並且穩固沿海區域的土地,根據經濟評估研究,靠海的海堤種植紅樹林,能有效降低防護堤的維護成本,不過也有研究指出,必須更深入且謹慎的探討每一個特殊地區沿海動態和紅樹林保護作用,進行適地性研究,仍是現在必須突破的問題。 第五類、樹林於城市的調節能力:都市的森林與樹木能提供遮蔽、蒸發冷卻和攔截雨水、儲水及滲透的功能。城市因為改變原有的綠色植被,產生了熱島效應UHI(Urban heat island),除了冷氣排放熱氣再加上地表被混泥土、磚頭、柏油和石頭覆蓋,吸收了太陽輻射累積熱能所導致的結果。都市生態服務研究也普遍多在已開發的國家,有文獻也提出植樹達到的效果有限,必須系統性的搭配,像是以生態系為基礎的綠色建築等整體城市整體規劃。   氣候變遷 作  者: 陳建翰 副研究員 資料出處: CRIFO 相關連結: http://www.cifor.org/publications/pdf_files/Articles/APramova1201.pdf 關鍵字: 農業環境  社會脆弱性  森林與生物多樣性  EBA 調適策略 報告檔案: 面對氣候變遷之調適策略以森林與樹木為例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