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13/05/20
摘要 多吃柑橘類水果有助抗老化?日本果樹研究所與靜岡縣立大學研究發現,柑橘中含有的隱黃素β-CRP(β-cryptoxanthin)能讓白鼠壽命更長。β-CRP過去在流行病學統計中被發現可能具延緩老化的功效,如今透過動物實驗加以確認後,將成為柑橘水果促銷及相關商品開發之一大利點。 β-CRP為抗氧化劑的一種,由於DNA被氧化而受損是生物老化的主因,適當攝取富含β-CRP的柑橘類有助於延緩老化。研究團隊讓三組一個月大的白鼠分別飲用不同濃度的橘子汁(3.8%、11.3%、38.0%)、β-CRP溶液及水,觀察其壽命變化,結果發現喝水的白鼠過了4~5個月後開始出現死亡,存活超過9個月的只有75%;反觀飲用11.3%和38.0%橘子汁的白鼠直到8個月後才出現死亡,其中92%壽命超過9個月。這些飲用橘子汁的老鼠,大腦中DNA氧化受損的情形降低了30~40%,對於12個月大的「高齡」老鼠而言,有攝取橘子汁的組別也能抑制學習能力下降。靜岡縣立大學藥學部海野教授表示:「吃橘子或喝橘子汁有助健康並維護腦機能,以實驗鼠的劑量來換算,成年人一天攝取1個以上的橘子就能期待產生功效」。由於台灣亦盛產金桔、柳丁等等柑橘類作物,若也能進行相關比對研究來確認功效,或許可擴大宣導、促進國民消費,以助解決長年生產過剩、滯銷的問題。 關鍵字:     資料出處: ミカン老化遅らす-マイスで実証; 日本農業新聞 2011/7/7
2013/05/20
摘要 自二次大戰結束以來,德國柏林市克羅伊茲區(Kreuzberg district)形成多種不同民族的大熔爐,而伴隨而來的文化多樣性,造就其獨特的都市農場計畫,種植來自世界各國的水果、蔬菜與香草作物。 紀錄片導演Robert Shaw與職業攝影師Marco Clausen從2009年開始,在柏林市打造一處面積達6000平方公尺的農園,命名為「王子花園(Prinzessinnengarten)」,原先這片土地已荒廢數十年,在當地居民的協助下,清除了多年來堆積的兩噸垃圾,作物種子由鄰居從自己家鄉帶來,有時也從型錄上訂購。Shaw在親自前往古巴考察之後,利用從古巴哈瓦那 (Havana)學得的知識,打造這處能讓社群充分參與的農場計畫。 然而古巴都市農場的規模可說是完全不同的級別,單僅2010年第一季就生產高達多達362608噸的蔬菜,同時創造近三十萬個工作機會;基於都市農場政策的大成功,古巴政府已經提出更具雄心的計畫,企圖將郊區也納入農場體系中,進一步降低糧食進口需求,以實現「糧食主權」的終極目標。 「這處農園不屬於任何人,我們只是管理者,有意願參與的民眾都可以自由加入。」Shaw解釋:「我們的目標是在地生產有機蔬菜,並從中鼓勵居民從事社群活動。」農場中不使用任何化學物質,作物種類歧異性相當高,包括15種不同馬鈴薯、15種番茄、10種蘿蔔及各式各樣的香草;只要在農場工作,就能取得價格遠低於市價的有機蔬菜,這種以周邊居民為基礎的供應鏈,也同時大幅降低了食物里程及碳排放。 王子花園是歐洲有機都市農場的其中一例,這種風潮正在全歐洲廣泛蔓延,柏林另有其他案例採用水耕法結合魚類養殖,這種稱之為「container farm」的生產模式,是將廢棄工廠的工業容器轉換成魚池,作物溫室則建造於上方,魚池中排泄物被細菌分解成硝酸鹽後,就變成優秀的作物肥料。瑞士非政府組織「UrbanFarmers」正積極推動這種生產模式,UrbanFarmers執行長Roman Gaus說明:「像瑞士巴賽爾這樣的城市,就有200萬平方公尺的屋頂可輕易轉換成魚池和菜園,只要能利用其中的百分之五,就有潛力供應當地居民百分之二十五的蔬果和魚類需求,並且幾乎不需使用任何外加化學物質」 「container farm」的生產模式中,除了魚飼料、作物種子和濾水設備需要投入之外,其他物質都能回收循環,電力需求也能採用太陽能來供應,除了德國和瑞士之外,類似的計畫正在法國巴黎以及荷蘭阿姆斯特丹等歐洲城市萌芽中。 關鍵字:都市農場 屋頂農場 糧食安全 食物里程 循環型農業 有機農業     資料出處: Urban Farming Takes Root in Europe; International Press Service News Agency 2011/7/21 http://ipsnews.net/news.asp?idnews=56575
2013/05/17
摘要 來自海地等加勒比海各國的農民與專家,於2011年11月中旬齊聚古巴首府哈瓦那,接受古巴農事者及研究人員分享生態農法實務操作經驗;這項活動屬於法國大使館出資贊助的四年期計劃─「加勒比海生態農法暨園藝系統發展網絡(Caribbean Networ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oecological Horticultural Systems, DEVAG)」,期望讓重度使用農用化學品的加勒比海國家,能改採環境友善型農業,降低污染並避免藥物殘留。 DEVAG計劃目標為推廣創新、調適型的農場系統,以因應當地消費市場對新鮮、有機農產品的需求,並降低農業對於脆弱的島嶼生態系造成的影響;生態農法在經濟層面上亦有相當助益,有助打開品質要求嚴格的高端市場,古巴在2009、2010年已向歐洲出口1000噸的有機果汁。 在本次課程之中,除介紹古巴如何發展水果生產合作社之外,並在古巴東部一處國營公司教導生態農法相關技術、以及帶領學員參訪古巴中部Ciego de Ávila省的生態果園,瞭解如何利用各種動物進行雜草防治。 「所有農民都種植他們自己選擇的特定作物,不過也都必須面對天災與蟲害,這是在古巴島上的持續挑戰」古巴永續型農業生產計劃召集人Lilian Otero說明:「古巴可以向世人展現,即使在面臨經濟制約之下,生態農法依舊能延續推展。」 生態農法基於「close-loop farming system」自給原則,土壤肥力的維繫,需仰賴堆肥、被覆物以及合乎當地條件的農作物。Otero強調,這種在農村現場處理、人人皆能親手作業的管理方式,因為不需要複雜的技術,農民可以輕易採用,並且針對地區特性的差異加以調適。 法屬瓜德盧普島的農民Audrey Retory參與實習課程後,向媒體表示:「已經沒有理由延續農業生產和大自然之間的敵對關係,今後我將養殖蚯蚓製作堆肥,這並不需要投資高額資金,相信其它人也希望能複製我的作法。」 關鍵字:生態農法 堆肥 有機農業 永續型農業     資料出處: Cuba Shares Its Experiences in Agroecology; International Press Service News Agency ; http://ipsnews.net/news.asp?idnews=105854
2013/05/15
摘要 在2011年5月13日於東京舉行的第65回日本營養暨糧食學大會中,京都大學農學研究科大日向耕作副教授,發表成果顯示稻米具穩定血壓、降血壓功效,而其機制和特定成份已經能加以闡明、確認,且降血壓作用持續時間長,對於未來保健食品的開發應用上備受各界矚目。 該研究發現,能持續降低血壓的成份為稻米中蛋白質分解時產生的縮氨酸(peptide,氨基酸的一種)「IHRF」,IHRF會與米中的多種氨基酸連結,產生先前已被確認具降血壓作用的雙肽(dipeptide)成份「RF」。實驗過程中,在高血壓的狀態下飲用IHRF後,血壓即逐漸下降,至7小時後降至最低點,反觀若直接飲用RF則會在兩小時後降至最低點,因此IHRF緩效性的特色,使其降血壓的作用可以延時更長。大日向教授認為能證明「米具有預防高血壓的卓越機能性」,可以期待稻米多方應用的更多可能性。 關鍵字:降血壓 稻米 日本營養暨糧食學大會     資料出處: お米に血圧降下作用 新成分発見;日本農業新聞
2013/05/15
摘要 日本岩手縣藤沢町經營養豬場的雅客(アーク‧Arkfarm) 株式會社,今年6月16日在東京發表餵食「飼料米」的新品牌豬肉「大地の米豚」,並指出採用飼料米的豬肉比起一般豬肉含有更高比率的油酸(oleic acid);由於高油酸含量有助肉質柔軟、且能提昇肉味,可望成為具市場競爭力的新商品。 雅客的橋本社長表示:「販售高品質豬肉的通路,若能加以擴張,就能充分利用水田來生產飼料米。」並十分期待今後新市場開拓的成績。「大地の米豚」於2010年12月開始向餐廳和預訂客戶出貨, 7個月飼養過程中,在肥育後期的3個月開始餵食飼料米,將糙米磨碎後混入飼料中,使米的比例達到30%。該公司將四頭飼料米豬和4頭對照組進行化驗分析,發現飼料米豬所含的油酸,比起同公司飼養的一般豬高出19%。此外也對餵養50%米飼料的豬進行比較,結果50%米飼料的豬肉油酸比例並未較30%米飼料的豬肉提升,且30%米飼料的豬肉口味較佳。 將油酸含量作為訴求並進行肉類品牌化的案例,日本在2009年4月以長野縣的牛肉作為開端,大分縣、鳥取縣陸續在2011年2月出現類似案例;油酸做為肉質評比的定量指標,讓肉品行銷加值能有明確賣點,倍受相關業界矚目。雅客株式會社更活用養豬廢棄物製作堆肥,讓飼料用稻的生產與畜產業緊密結合,其企業化經營的實例,對於開創「附加價值」與「循環型農業」兩立兼顧的產業模式亦深具啟發意義。 關鍵字:飼料米 油酸 豬肉 循環型農業   資料出處: 飼料米がオレイン酸増加・豚肉うま味でPR,日本農業新聞
2013/05/14
評析結果 近年來,農業經濟風險管理措施成為主流議題且有明顯進展,因為這個議題不僅關乎國內農業政策,也有利於調整農業適應氣候變遷。目前所有的預測都認為,氣候變動加劇與極端化無可避免。再者,農業部門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所影響。而地中海地區與義大利因為其生態系、微氣候、環境條件豐富多樣,且當地農業很仰賴農產品的品質與風土特性,因此農業特別脆弱。 面對氣候變遷所需的彈性與適應性,經濟上的風險管理措施能為農場帶來貢獻。為了產生效果,這些措施必須廣泛整合適應氣候變遷的政策與行動,且重要的是設計風險管理措施不可抵觸其他農業目標,尤其是糧食安全與環境永續。本文分析目前國際現有的風險管理方式,並考慮義大利國內的風險管理經驗,以探討風險管理措施對適應氣候變遷的潛力與侷限,並擬定可行或必要的政策與未來方向。 作者: 丁川翊 副研究員審譯 關鍵字:  氣候變遷  風險管理工具  climate change  risk management tools 報告檔案: 義大利農業對氣候變遷適應評估的風險管理觀點 Perspectives on risk management as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measure in Italian agriculture
2013/05/14
摘要 氣候變遷是目前脆弱社會的主要變動來源,針對此現象的優先調適政策因此成為主要的議題。氣候變遷的風險特別會牽涉到農業與糧食安全,以及相關的生態系、水資源、城市和文化。氣候變遷問題與高度發展壓力、人口增加、水資源管理等問題彼此互相衝突,且農業系統在地方環境上通常是沒有傳導性的。為了瞭解氣候變遷對整體農業的影響,務必展開全球層次的多面向分析,這需要評估潛在的限制(社會與自然)以及適應力。   作  者: 丁川翊 副研究員審譯 資料出處: FAO/OECD 相關連結: Exploring adaptation of agriculture to climate change - policy choices and resiliency 關鍵字: 農業  氣候變遷  政策  agriculture  climate change  policy 報告檔案: 農業對氣候變遷的適應能力:政策選擇與彈性(以荷蘭為例)
2013/05/13
摘要 氣候變遷對農業的影響已是全球性的議題。加拿大利用一些風險管理工具-「加拿大作物保險計畫」來因應此問題,主要是使用兩個全球氣候循環模式(Global Circulation Model,GCM),來整合分析區域性的氣候變遷資料,藉此判斷風險管理方法是否可行。   作  者: 丁川翊 副研究員審譯 資料出處: FAO/OECD 相關連結: The resiliency of the Canadian crop insurance system under climate change - testing quantitative methods 關鍵字: 氣候變遷  風險管理工具  climate change  risk management tools 報告檔案: 加拿大作物保險體系適應氣候變遷的能力
2013/05/09
摘要 具省力省工優點,且能提高水田保水效果的直接播種、不耕地(No Till Farming)稻米種植法,逐漸在日本受到重視。日本愛知縣農業總合試驗場最新研究發現,在收割之前持續不讓水位下降、持續維持20公分水深的「深水不耕地V型溝直接栽培法」能確實提高稻米品質,完整米粒比率約有5~10%的提昇。 不耕地V型溝直接栽培法,目前全日本共有17縣、2500公頃面積進行推廣開發中。該技術採緩效性專用肥料、乾稻殼、專用播種機的配合運用,在田中挖出寬2公分、深5公分的進行播種,播種一個月發芽後即持續採用深水管理,免去水位調節的工作;研究數據顯示,越光米的收穫量為每公頃5公噸左右,與慣行農法並無太大差異,病蟲害情形也無區別。該所主任研究員林元樹表示:「直播栽培是以省工省力為目標,而且收成品質也優良,只要能保持深水管理就能提昇稻米品質。」,研究成果亦比較5公分、10公分、15公分等不同水深,發現水深越深,收成稻米的完整米粒比率就越高。 關鍵字:直接播種水管理法 稻米.     發布日期: 2013/05/09 資料出處: 常時深水20センチ+不耕起v溝直播 米の品質アップ;日本農業新聞 2011/4/20
2013/05/07
評析結果 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於本年5月3日受邀參訪位於台南七股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海水繁養殖研究中心石斑魚模場與基因轉殖水產生物田間隔離試驗設施,行程中透過長官們介紹與討論,整理石斑魚現況問題與可能未來發展方向。 首先,就此行中探討石斑魚產業現況所探討的問題以SWOT進行簡易研析:   優勢(Strengths) 養殖飼料技術 活魚搬運船技術 掌握種魚與先進白身苗孵育技術 目前具經濟養殖的石斑魚品種約7~8種,我國能量產其中6種 我國疫苗技術目前領先競爭對手 劣勢(Weaknesses) 漁民銷售遇瓶頸,需政府協助整合 養殖環境與成本不敵大陸及東南亞國家 機會(Opportunities) 國際貿易協定促使市場平行與垂直整合 捕撈漁業資源萎縮,養殖漁業前景看好 威脅(Threats) 受到龍虎班(珍珠龍膽)鯨吞中高價位市場,我國石斑魚市場受到衝擊 部分國家設立檢疫類貿易障礙,保護國內市場 因經濟不景氣等因素市場有縮減現象 石斑魚產業未來發展課題 台灣工具機與腳踏車都有A-Team垂直整合產業的成功案例,我國漁業若能整合產業與技術必能提高國際競爭力。台灣漁業技術先進,應做全面專利佈局與產業整合,將飼料、資材、疫苗、模廠、育苗、模廠、加工、銷售等相關產業技術整合成為共同研發、協同行銷之A-Team產業。 石斑魚市場集中在宴會料理,建議推出多元化的料理方式拓展市場,以下為此行討論的初步方向。 甲、 速食即時加工食品:料理包、微波食品、炸魚條等。 乙、 平價餐廳料理:生魚片、石斑魚套餐、排餐等。 丙、 初級加工魚排廠:供國內餐廳與國際市場。 丁、 推廣家庭料理食譜與藥膳。 我國未來的主力魚種可能是龍膽石斑,其肉質鮮美,市場價格高。我國掌握獨家之催卵孵育技術與種魚,可區隔市場減少國際競爭壓力。其體型大取肉率高,有加工魚排的潛力。 目前石斑魚若可再強化育種,能對未來石斑魚產業市場有深遠影響力。 我國未來可發展無病毒白身苗之技術與產業生產模式,以提高育成率降低生產成本,並能因應檢疫類之貿易障礙。 發展無病毒餌料技術並產業化生產供應養殖業者。 透過石斑魚模場可望降低災損、病害與冬天低溫障礙,提高品質,產值與競爭力。 目前漁業並無品種權之制度,台灣或可開此先河作為國際典範。並保護我國優良品種。 台灣漁業技術先進,未來可透過辦理國際會議增加能見度與影響力。 政府設立無病毒魚苗場帶動整體產業提升。開發病毒檢驗技術與服務,輔導業者投藥與養殖技術。 過去台灣鰻魚養殖興衰在於成本因數產業外移,政府應該重視專利佈局避免產業外移。    基因轉殖魚隔離試驗場內部 石斑魚農自製酵母菌與光合菌 安全生物評估館 石斑魚養殖模場 訪視養殖漁民並於魚場旁工寮聆聽農戶簡報 安全生物評估館內部參訪情況 作者: 陳銘漢 副研究員 關鍵字:   報告檔案: 石斑魚產業參訪行錄
2013/05/07
摘要 由世界農林業研究中心主任Tony Simon主持全球企業環境全體會議,於2013年4月15日在新德里揭幕,會議上公認「農業」是目前世界上擁有最多員工的雇主、最大土地利用的單一企業,同時也是自然生態系統最大的威脅;在人類的商業活動極易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若無進行永續農業的前提下,我們的社會和所居住的地球也無法永續發展。 會議中指出幾項農業永續問題:   十年內永續農業將會發展到何種的程度?企業、農民和鄉村景觀又將有何種改變? 我們能從永續農業上取得何種複合型數值,以便進一步監控及管理?在本質上,我們是否都同意對農民、社區、企業、政府和消費者有一致目標? 經濟、社會和環境目標的三贏局面是最理想狀態,但目前在無法實現此局面時,我們如何來分析權衡?舉例來說,200年才能產生一公分高的表土的條件下,一公噸的保育土壤上將需要使用多少立方公尺的乾淨水灌溉?   一般而言,發展中國家的農業用地的健康條件,如同他們的國民健康狀態一樣令人堪慮。而世界銀行最新的估算顯示,依目前的潮流持續改善土地退化和管理,到2030年將需要持續投入數百億的成本。此外,為了促進農村經濟,新的改善模式如景觀方法,它主要特徵是能集合土地和土壤、農業、森林、人類、動物和水等因素,而不是將它們用個別方式去處理。 在不考慮目前的生計和多元市場的作法下,沒有什麼比能隔離碳、能從深處吸取水份、能增加有機物質到土壤的樹木,更適合提供多樣性的生態架構。目前要引起大眾關注此議題,並認同鼓勵對農業景觀樹木的投資。該次會議上所提出以樹木為主的系統,將可成為能達成有利潤、兼具社會和環境效益的最佳證據。 為了使以樹木為主的企業,能達成長期且具影響性的改變,我們必須先完成下列三個項目:1.建立有效率、有效用和可達成的農業永續目標、規範和標準,2.將政策和資源聚焦在供應鏈內社區的小規模經營者,3.提供更好的基礎建設以及可信賴的投資方案,來激勵改革和處理相關議題。 發布日期: 2013/05/07 資料來源: http://worldagroforestry.org/newsroom/highlights/tony-simons-dg-world-agroforestry-discusses-business-case-sustainable
2013/05/06
摘要 由英國國際發展部門(DFID)之世界混農林業中心(World Agroforestry Centre, ICRAF)執行的「農林混植農法:永續解決世界貧苦」方案,贏得英國氣候週獎中最具影響 力的政府部門項目。氣候週是2013年的3月4日到10日在英國進行最大規模的氣候變遷運動,全英國有超過二千六百個獨立活動舉辦。 肥用樹種(fertilizer tree)整合栽培於作物及牧場的農林混植農法(Evergreen agriculture),其為一套整合樹木到作物和牲畜系統,此方法將可幫助非洲數百萬的小規模農民 免於旱災及飢餓,也同時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以馬拉威為例,分析顯示在同一個農場,無須任何額外的資金成本,有這些肥用樹種的種植農田每頃產量相較於在相同農田上其他的玉米田地,可生產1.4噸和2.0噸的玉米粒。 這個方式不但讓農民省下灌溉用水,同時也能累積土壤內和上面的碳,具有固碳效益。這個方法也幫助農民作物更能抵禦乾旱以適應氣候變化衝擊。 在尚比亞地區,沒有使用任何商業肥料下,相較鄰近肥用樹種相思樹(Faidherbia albida)樹冠層但在樹冠層外的玉米產量每公頃為1.3噸,鄰近肥用樹種樹冠層下且沒有施肥的 玉米平均產量可達每頃4.1噸。 這些肥用樹種密集分佈於農民的田地上,可影響穀物產量平均是30%左右。從馬拉威和尚比亞的實驗來看,玉米間作肥用樹種也使得雨水利用率增加高達380%,而且每年每公頃 可減緩相當於1.6~3.5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馬拉威,玉米間作南洋櫻,不但可以減少無機肥料的使用,每年也可減少每公頃0.48公斤一氧化二氮排放量。農林混植農法的應用成效,每年也可以累積地上和地下的碳存量 每公頃2-4噸。 在過去二十年英國國際發展部門持續的科學研究和努力推廣下,到今日已經充分展現這些系統的價值,將有效提升橫跨熱帶農業環境貧困小經營規模農民的產量。世界混農林業 中心主任Dennis Garrity博士指出,「農林混植農法使得在肥用樹種的樹冠層下的糧食作物產量增加,也讓我們看到未來更具環保的農業型態」。 發布日期: 2013/05/06 資料來源: http://worldagroforestry.org/newsroom/highlights/agroforestry-project-wins-uk-climate-week-award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