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6
會議結論如下:
1. 監測議題目前仍屬討論及規劃階段,尚未看成是主要議題,因此此議題或許可成為未來考慮的實施項目之一。
2. 此類工作屬長期且昂貴的工作,因此需考慮就目前的體系(如昆蟲的監測及動物的監測),是否可外接這些工作上去。
3. 監測部分必須提早做規劃,國外的相關實務經驗或許可參考。
4. 台灣為小農經濟,因此就生態衝擊上來看應該會較小,但是,也因為這樣子,它也沒辦法承擔所帶來的影響。相較歐美國家,日本或許為較合適的參考對象,此外,將來在批准基改作物上市與否的同時,監測必要性及可行性,應列為考量因素之一。
5. 就農試所及種苗場所做的研究調查來看,此部分所作的監測研究目的僅限於上市後的混雜,建議未來應有系統的來做,且應與生物安全評估做互補。
6. 目前我國未重視監測議題,如何決定那些為監測項目、那些為優先的目標?決策過程是什麼?優先順序是什麼,都是未來我國健全監測體系時,所應考量的事項之一。
作者: |
董定融 副研究員
|
---|---|
關鍵字: | GMO COEXISTENCE PMEM |
報告檔案: |
文章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