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2/03/02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近日在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期刊上發表論文表示,「細胞農業」結合電腦科學、生物製藥、組織工程學和食品科學,並透過動物細胞及編輯過之酵母來培育出人造肉、乳製品和蛋製品,然而除了提供有益肉類替代品之外,亦有加速社會經濟不平等的潛力,因此產官學研須共同探討研擬其透明公開公正及公平之發展機制,使未來發展能更加順遂。
2022/03/01
在2021年8 月 24 日出版的《可再生和永續能源》雜誌上,中國黑龍江省農業機械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分享該研究團隊透過管式爐熱解反應器,將榛果殼加熱至400 至 1000 ℃後,提取木醋液和焦油,以作為潛在的可再生能源。
2022/02/25
淨零目標可謂是人類共同的「集體型計畫」,以經濟的術語,就是典型的「計畫型經濟」,為了世紀末不增溫二度或甚至不超過一點五度,為了人類的永續發展,人類必須捨棄以化石燃料為主的發展模式,朝向低碳並中和的道路。
2022/02/25
面對日益不穩定的氣候和不斷增長的全球人口等因素為糧食安全帶來巨大衝擊,為此,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提高作物產量以應對全球糧食需求。近期,芝加哥大學、北京大學和貴州大學研究人員將與人類肥胖相關基因(FTO)插入至作物中,以協助提高作物之品質及產量。而該技術有望改變育種模式及解決糧食安全危機。
2022/02/24
全球目前有超過一百卅個國家宣示或規畫二○五○年達到淨零排放,歐盟、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南韓更直接入法,各國通往淨零道路各有特色,如法國將減碳貫徹在個人生活,推廣低碳租屋、低碳飲食,日本強調「零碳運輸」,從地下鐵、巴士到港灣、航空都要減碳。
2022/02/23
在1950年美國的農業勞動力人口超過12%,如今僅剩下約1.3%人口從事農業生產,然而隨著農民年齡日漸增長,這個數字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小。   當一般人提到農場時,可能停留在舊有的既定印象,不一定會將現今環境所面臨到的食物、水、氣候和未來至關重要的部分聯想在一起。然而,現代農民正面臨土地流失、極端氣候和人口結構變化等問題,使得農民不得不思考如何調整過去傳統作法,改為重視健康的土壤、乾淨的水和空氣。透過這種轉變讓農民在當今複雜且相互關聯的糧食系統中,能夠更輕鬆地應對所面臨的挑戰。
2022/02/23
由於生產條件的受限下,在冬季吃到藍莓大多只能仰賴進口。為使藍莓可穩定全年生產供貨,日本東京農工大學研究團隊與日本GASCOM公司共同於植物工廠研究實驗,已成功全年順利生產採摘,並於2021年12月開始在日本知名伊勢丹新宿店開始銷售。
2022/02/22
在氣候變遷下,農業轉型儼然成為趨勢,一家位於美國猶他州的科技公司Grōv Technologies將其科技應用在垂直農場上,以應對氣候變遷和全球糧食問題的雙重危機。而該農場之作業方式不僅僅能節約用水、還能減少運輸飼料過程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甚至是建立自給自足之食品供應鏈,以確保食品安全及糧食供需平衡。
2022/02/21
透過運用不同的農業科技,如垂直農場、自動化農業系統、農業無人機、大數據分析等輔助方式,耕種者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種植各種作物並減少化學物質的使用,進而減少對環境之衝擊,亦能優化農業之運營並促進作物生產及穩定其產量品質,以減少糧食損失與浪費。更重要的是,打造印度之食品供應鏈之安全性及永續性。
2022/02/18
由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歷時10年育成的山藥新品種「#桃園5號金豐」誕生囉!「桃園5號-金豐」為台灣第一個原生山藥雜交育成新品種,其外型平直整齊、塊莖直徑較大及可食部位利用率高並具備以下特點: 1.食用口感極佳,由山藥熟食之感官品評試驗得知,無論色澤、香氣、風味、口感及整體接受度,新品種均高於對照品種花蓮3號,尤以口感部分更具突出表現,由此可知其極適合熟食入菜,有效提升食材利用價值。 2.塊莖富含粘質素,粘度單位達87.2,比對照品種花蓮3號粘度單位72.8高19.8%。 3.塊莖產量高,由試驗調查結果得知,其每公頃平均產量均高於其他品種,且比對照品種花蓮3號高17.1%。 4.薯形平直整齊且塊莖直徑較大,方便消費者食材料理,並減少山藥皮等廢棄物之量,提升可食部位利用率。 5.營養成分高,適合製作山藥養生料理及高端加工產品。   金豐山藥突破過去台灣山藥仰賴野生馴化栽培的瓶頸,擁有「高品質」與「高產量」的優異條件,經品評測試黏度口感居冠,無論色澤、香氣、風味與口感均廣受好評。此外,金豐山藥屬於高等級山藥,預期售價將高於進口日本山藥,期望未來能有效擴展山藥新產區,提供北部休耕地轉作的新選擇。 ⇒想看更多有關「桃園5號-金豐山藥」點這邊:https://pse.is/3p85xy
2022/02/18
Nokia與AeroFarms公司聯手打造新一代植物視覺技術。應用機器學習技術,能夠大量地收集植物資訊,包括其葉片大小、莖葉長度、顏色、曲率、斑點和撕裂等。栽種者可透過其收集之數據資訊滾動式調整栽培管理模式,以確保全年種植出高品質之植物。
2022/02/17
時間推移到1980年代,台灣引進了原產地在亞馬遜河流域的黃金果,經過育種篩選,台灣種植的黃金果,外型渾圓飽滿,果肉甜美;而自日治時期便從各地引進的熱帶水果,如星蘋果、人心果等,則始終只有在中南部零星栽種,直到近年,在東南亞新住民、移工間口耳相傳,創造新的商機。在時間長流裡,被引入台灣的水果不計其數,台灣豐饒的土壤,滋養了萬物,讓來自世界的新興果樹在此開枝散葉。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