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2/03/28
來自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透過玉米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玉米醇溶蛋白 ( zein ),混合澱粉、生物聚合物等,並結合天然抗菌物質,製成抗菌環保包裝材,有望降低塑膠製包裝材的使用,並促進食品安全。
2022/03/25
台大園藝系攜手咖啡業者21日共同發表「咖啡渣全物利用研究」產學計畫成果,Nespresso要讓自家品牌的每杯咖啡達到碳中和的目標,咖啡渣全物利用是其中一環,填充咖啡的全鋁質膠囊也可以100%回收再利用,讓再生鋁製品呼應永續行動。
2022/03/25
電子商務正快速拓展到各領域,農業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未來5年將以 18% 複合年均成長率成長。印度 StoreHippo的新時代電子商務平台由MACH (微服務、API 優先、雲原生、無頭式)架構支援,農企業可以實施混合電子商務模式,以迅速進入及擴展市場。其可提供的服務包含超本地化市場模型、管理多國語言及多元貨幣支付、完整的 B2B 和 D2C 電子商務解決方案、貨運管理等,協助農業生產、分銷和銷售運作流暢與擴展市場,期待為印度開創新的農業數位革命。
2022/03/24
有鑑於鳳梨採收後遺留下來的鳳梨莖與葉形成大量農作物廢料,農民經常直接打入田中當作綠肥,不但費時費工,鳳梨株也不是好綠肥;嘉義大學研究團隊研製「鳳梨取莖機械」及「鳳梨葉取纖機械」,進一步取得奈米纖維將其研製環保天然纖維織品、家飾織品、包裝袋等設計應用,達到廢棄物再利用、價值再提升。
2022/03/23
植物品種權是植物的智慧財產權,透過育種者進行品種保護申請來保護品種之權利,促進育種者持續育成新品種的意願。   為保障育種者的權利,基於「植物品種及種苗法」,行政院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是農委會指派為植物品種檢定之統籌機構,統籌辦理植物品種檢定之技術業務,並執行部分植物品種性狀檢定。
2022/03/23
針對2016年瑞士通過的能源修正法,日內瓦大學的研究團隊建立數種電力供需平衡的策略,希望利用風力發電與太陽發電來彌補未來核電缺口,同時降低對進口能源的依賴,此能源轉型策略有望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達45%,以邁向更加低碳化的國家。
2022/03/22
越南ShrimpVet實驗室與荷蘭Signify照明設備製造商合作所做的最新研究指出,人工照明設備的使用可以顯著提高蝦子的存活率及成長率,而照明技術的有效應用除能增加蝦子的重量外還可以提升對天氣和季節變化的抵抗力。
2022/03/21
以色列人造肉公司MeaTech 3D宣布成功列印出一塊3.67盎司(104公克) 不使用任何大豆或豌豆蛋白,由真正活肌肉及脂肪組織所組成的人造牛排,並表示這是可能迄今為止生產過最大的養殖牛排。
2022/03/18
為了解決生產雞蛋帶來的環境問題,英國新創公司Better Origin於2021年12月22日宣布與英國連鎖超市Morrisons合作,透過超市供應鏈中的剩食作為黑水虻幼蟲的食物,並將其作為加入雞飼料,減少雞飼料中的大豆量,甚至可能生產「碳中和雞蛋」。
2022/03/18
先前研究指出咖啡漿果之綠原酸及蘋果之黃烷醇等多酚可能對影響情緒與認知有關,英國諾桑比亞大學與企業合作研究不同劑量的咖啡漿果萃取物與蘋果萃取物組合對於認知表現和情緒之影響,發現服用1,100 mg的咖啡漿果萃取物可持續提高機敏性及活動力,也會降低疲勞和負面情緒,治療效果可持續6小時,添加蘋果萃取物則對情緒沒有顯著影響。咖啡中不同含量咖啡因與多酚之間的協同作用尚待探討,對於情緒的影響未來可做進一步的調查。
2022/03/17
嘉義市手搖飲料店林立,每日產出之廢棄物當中,尤以茶葉為最大宗,單去年就產生9萬8千餘公斤的茶葉渣,茶葉含水率高,不但拉高垃圾清運量,也影響焚化爐壽命;嘉義市環保局推行茶葉回收政策,讓原本要送進垃圾焚化廠處理的茶葉渣,搖身一變成為富含養分的「茶葉渣培養土」;頂庄里長莊天基說,社區開心農場利用培養土種植出來的作物營養又漂亮。
2022/03/16
⽬前我國所需的雜糧作物⾃產率偏低,其中主要的品項包括黃⾖、⽟米、⼩麥等更是長期仰賴進⼝,因此農糧署⾃105年起推動「⼤糧倉計畫」,希望以⾼品質、⾼效率、精緻化及企業化的經營策略,讓更多⽣產者投入雜糧作物,也⿎勵更多消費者購買。   104年推動計畫前臺灣雜糧種植面積只有七萬四千公頃,計畫推動後目前種植面積近八萬公頃,農戶數五萬三千多人,年產值已突破新台幣一百二十億,如今計畫推動有成,臺灣雜糧的⽣產樣貌已經有具體的改變與成果。   農產作物要送到消費者手上,還得經過分級、清洗、加工、包裝等複雜工序,過去這些流程幾乎全仰賴人工,透過政府積極輔導農民改用機械設備降低對人力的依賴,同時迅速提升效率,雜糧生產開始走進規模化、企業化的產業之路。大糧倉計畫導入科技、提升種植技術並結合小農與企業推動規模化生產,完整的產業鏈加上通路拓展,健康又環保的臺灣雜糧,就有機會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