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2/04/12
首爾研究人員發現可利用化學酶促法技術將農業廢棄物,如稻草及玉米芯等農業廢棄物轉化,並在轉化過程中提取出生物燃料和生物塑料的前驅物-4-羥基戊酸(4HV),以替代石化原料所提煉出之產品。該方法將有助於降低環境污染並且實現碳中和之願景。
2022/04/11
加拿大的研究團隊對土壤健康進行長期研究,研究不同種植方式對土壤的影響,並以CNPS做為測試土壤健康的工具,發現作物單一栽培下(尤其是大豆)的土壤健康狀況下降,而草本系統的土壤更加健康,結果顯示降低土壤干擾、減少化學投入及增加土壤被活體作物覆蓋的時間等農場管理實踐,都有助於改善土壤生物健康,而改善土壤生物健康將產生更具經濟效益和更永續的農場。
2022/04/08
國發會日前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為了達到2050淨零碳排,推出12項關鍵策略,由各部會進行細部規劃;2050淨零轉型主要計畫至2030年預算近9000億元。
2022/04/08
都市的智慧農業發展與都民生活密不可分,而日本又以東京的都市智慧農業最具代表。東京主要以小規模與多品項為當地農業發展特色。為了更加促進當地生產者能獲取更高的收益,將其產值發揮最大化,由東京都農林綜合研究中心負責『推動東京智慧農業計畫』,其中以創新農業APP系統、應用IoT與AI先進技術發展新農業系統、開發區域型Local 5G新農業技術為計畫的三大研究開發方向。
2022/04/07
嘉義縣大林鎮農會四健會與大林青農結合,推廣111年幸福農村計畫課程,結合大林三和國小及同濟中學推動食農教育「水牛入校園」體驗課程,讓學生與水牛近距離接觸,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2022/04/06
自民國88年921震災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肩負著災區復原再生的重責大任,除了協助農村聚落的重建,更致力於建立以人為本、以生活為核心的新家園,協助農村產業發展,營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的優質農村新風貌。在60、70年代工商業蓬勃發展下,所有農村都無法避免人口外移的問題,許多傳統技藝也面臨傳承中斷的危機。然而,水土保持局長期在各個農村地區推動「農村再生計畫」,因應高齡化問題,亦推動「綠色照顧計畫」,以「生產」、「生活」、「生態」等三大面向著手深耕農村。   民國99年農村再生條例公布施行,更以提升農村人口質量、創造農村就業機會、提高農村居民所得,改善農村整體環境為目標。在計畫輔導之下,老農村開始重生,社區高齡者獲得了更妥善照顧,年輕人願意自主返鄉、傳統文化技藝得以傳承進而轉型,創造出「三生一體」、擁有全新價值的農村新風貌。現在的農村不僅是傳統農事印象,而是一個充滿故事、人情與文化體驗的場域。
2022/04/06
新加坡-麻省理工學院SMART研究團隊開發了冠相分子辨識技術,篩選出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長素NAA及除草劑2,4-D的選擇性感測器-被特定聚合物包裹的奈米碳管,並將它們嵌入植物組織中,利用發出的螢光強度來實時監測植物體內物質的動態變化,且在不同栽培介質和作物中的測試皆是成功的。CoPhMoRe技術對植物非但不會造成不利影響,還提供了一種快速、非破壞性的檢測方式。
2022/04/01
日前全球最大的B2B會展Informa Markets Japan公司,發行「保健茶飲」特刊,內容主要針對日本2021年的保健茶飲進行相關市場趨勢調查。根據此項調查瞭解保健茶飲市場需求性,以訴求養顏美容的南非國寶茶、黑豆茶;促進腸胃的牛蒡茶;無咖啡因草本茶、蒲公英茶;以及由赤松和油松葉子所製成的松葉茶等需求性最為顯著。
2022/03/31
國發會力拚30日公布淨零碳排路徑圖,將從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四大轉型目標著手,以達成2050淨零目標。其中,能源轉型要建立碳交易機制;產業轉型,要讓高耗能產業循序漸進減排,及碳稅抵碳費機制等,具體作法與措施,將透過「溫管法」修法達成。
2022/03/30
農試所選取高產的「香水」與香氣強的「豐香」進行雜交授粉,歷經十多年試種觀察和品系選拔,育成的草莓新品種-台農1號,台農1號具有醇厚香氣、口感軟Q且有耐儲運特性。   此外,農業試驗所在草莓生產上也針對危害特性,建立完整的草莓健康栽培體系,運用組織培養去病毒技術,經由草莓病毒核酸檢測套組檢測確認沒有病毒後,當作原原種再交給種苗業者生產。   結合健康種苗健檢技術與田間管理以及非農藥防治技術,不需化學藥劑也能生產安全草莓,讓農民掌握適當時機調整防治方法,建立健康草莓栽培的好基礎。
2022/03/30
過去亞洲經常可見以鯉魚、螃蟹、海龜或其他淡水食草動物引入稻田的生產模式,但卻對水生動物行為及如何使生態系統受益知之甚少,因此研究團隊針對「單獨種植水稻」與「水稻與水生動物共生」進行多年實驗,結果顯示水稻與水生動物共生的生產模式能減少雜草、分解有機物、穩定土壤氮含量而提高水稻對氮的利用效率,透過植物和動物之間的互利作用,使稻農能以更永續及有助農業生態系統的方式進行糧食生產。
2022/03/29
土壤與森林是地球上主要的碳匯,而且森林儲存的二氧化碳會多於釋放的量,但隨著全球城市化,因都市發展而砍伐森林將其分割成小地塊的破碎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加上氣候變遷,地球暖化的影響加劇土壤中碳匯的流失,長此以往,將失去碳儲存與釋放之間的平衡,因此波士頓大學團隊研究了森林破碎化對農村與城市中樹木與土壤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比起森林深處的樹木,森林邊緣的樹木能儲存更多的碳;而比起農村,城市的土壤有更多儲存碳的能力。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