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13/02/07
報告檔案 電子化農業在台灣之發展潛力 2013 電子化農業(又稱為資訊化農業、E化農業)簡言之是將信息和通信技術(ICT)等電子科技技術應用在農業中,但其涵蓋的範圍十分廣泛。因此許多國家都有專責單位投入農業電子化科技研發,而國際上有FAO主導跨國合作的”電子化農村社區“計畫。在台灣目前多以各產業需求獨立開發,通常以單獨科技計畫的方式取得資金以研發獨立工具,成效快,專一性強,但在未來很可能面臨系統整合相容性上的困難。所幸102年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依「E 化領域科技發展中程綱要計畫書」將以安全農業為核心,結合產銷履歷系統發展電子化農業科技,在未來技術布局與系統整合上或許能夠有統一的標準。 電子化農業發展過程中,通常會開發很多軟硬體工具。依功能性簡單區分如下 主要功能性與目的: 1. 成為協助農業生產的直接工具,多為硬體與管理軟體。例如自動化管理系統、遙感監測、檢測儀器。而日本特別注重農村人口老化,開發自動化機械取代人力是其強項。美國則是遙感監測系統發展多年最為引人注目。大陸則是成立北京農業訊息技術研究中心,做系統性的技術整合研發。 2. 作為一個提供訊息交流的傳遞工具,並通常以網站方式存在,提供農民優質的農業資訊和決策,對農業和相關活動進行的方式產生積極的影響。在大陸特別注重偏鄉農村的資訊化,提供農業課程與銷售管道。而印度因出口棉花、油料、奶製品,特別注重WTO大宗貨物價格與趨勢,並提供國內生產者規劃生產的資訊。FAO的E-AGRICULTURE計畫主旨【以各種語言分享農業知識】提供課程、資訊與農業決策跨國服務平台。台灣則是輔導各產業成立資訊平台,提供專業資訊。例如: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農產品交易行情站等功能性網站。 3. 成為銷售管道。這部分多由民間業者或基金會開發。台灣政府則輔導農家與產銷班以自創品牌方式,協助行銷,提供上網訂購提高農民收入。 4. 政府行政作業平台。如產銷履歷登記、有機認證、政令發布、提供資訊、課程與諮詢。 筆者認為台灣電子化農業已推動多時,在各方面都有卓越成績。102年農委會之台灣農業E 化科技發展計畫已規劃好未來的方向與願景,而目前正是 電子化農業發展的關鍵期,亟需一個宏觀系統性且統一的架構來種整合各方面之技術。目前台灣電子化近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系統規範整合]、[跨平台相容性與未來系統升級銜接性]、[維修維護便利性]、[使用者介面親和性]、[加強跨國合作與資源交換]。國內有位蘭花自動化栽培的業者抱怨[日本、荷蘭的溫室自動化皆有統一的零件規格,唯獨台灣的自動化是多種規格拼裝起來,蓋出來的每棟溫室都是”獨一無二“,造成後續整合的困擾,耗費很多管理與維修的人力與金錢。],因此缺乏系統性整合或許是台灣難以走出代工王國成為品牌企業的主因之一,同時也是現在農業電子化必須重視之課題。能預先建立標準化的硬體及軟體規格,對未來維修與管理十分有幫助,同時也將成為一條產業聚落發展的道路。而在軟體上,考慮到目前台灣多是高齡化之小農制度,對電子化產品的接受度較低。勢必需要一個簡易並且統一的操作方式,否則將成為農民使用電子化平台的障礙。即便擁有功能強大的農事操作工具,農民卻因為操作困難或維修不易,而棄之不用十分可惜。 而在國際合作的議題上,或許可將國內工具發展成國際通用版本與其他國家交流使用經驗或交換工具,亦可開放程式碼由國際合作升級,使電子化政策可以不必完全依賴政府經費研發、維護與升級,期許台灣農民都能在電子化過程中受惠。 台灣農業E 化科技發展計畫主軸架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E 化領域科技發展中程綱要計畫書」) http://www.nsc.gov.tw/pub/yearbook/yearbook93/main/figure/f-4/c4-7-4.htm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副研究員 陳銘漢整理) 關鍵字:電子化農業 農業政策 發布日期: 2013/01/24 資料出處: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and its Scope in India S.C. Mittal,1 http://baike.baidu.com/view/582252.htm 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6114
2013/02/07
摘要 全球氣候變遷使得海洋環境產生變化,漁業資源日益珍貴,因此漁業永續發展便成為未來漁業發展新方向之一。2012年世界漁業概況(The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SOFIA)指出,2010年全球漁產量1億4千9百萬噸(含捕撈漁業8千9百萬噸、養殖業6千萬噸)。人類食用水產品達1億3千萬噸,每人年均食用魚類19公斤達歷史新高,並提供43億人15%動物性蛋白質來源。由上述現況來看,2030年全球漁業食品需求將達1億5千4百萬噸,其缺口有賴養殖漁業填補。因此,養殖漁業的發展便成為各國之首要推動項目。 表1. 世界漁產品利用及供應概況(資料來源:FAO(SOFIA), 2012) 以美國來看,相較於漁業捕撈部門,養殖漁業在過去並未受重視。但近年來海洋資源持續枯竭,在幾經考量下,美國開始重視與發展養殖漁業。不過相較於過去亞洲地區發展養殖漁業,是以提高漁民所得、創造就業和增加外匯為目標,美國發展養殖漁業則是以「經濟與環境」並重為出發點。 目前美國國家漁業養殖政策,主要是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政策(National Ocean Policy)來加以制定。為了滿足漁產品需求日益增加及維護海洋生態體系,美國國家養殖政策列出六個優先項目如下: 依據現有最佳科學數據訂定即時性的管理決策。 持續精進永續的養殖科學。 確保相關養殖決策能夠保護野生品種以及健康海岸和海洋生態系統。 開發能與當地其他用途相容的養殖產業。 與國內和國際夥伴進行合作事宜。 建構一個協助美國業者參與國際貿易的平台。 另一方面,美國 針對以上政策,提出養殖漁業相關發展策略,例如以科學研發作為養殖發展的基礎、透過養殖經營提供民眾所需的漁產品,使其達到永續發展目的等策略方針。 相較於美國,臺灣天然資源有限且地狹人稠,養殖產業發展受限較多,因此臺灣的養殖發展策略,可望著重於拓展養殖產業的發展空間,促使有限資源能做更有效率的利用。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副研究員 陳亭安整理) 關鍵字:養殖漁業 永續利用 氣候變遷 發布日期: 2013/01/24 資料出處: 1. 陳君如、蔡天享。2012。聯合國糧農組織漁業委員會2012年會議紀要。台灣水產雙月刊。第7卷第2期第676號 2. 江福松、呂麗蓉。2012。美國國家養殖政策、研究重點與其未來產業發展。台灣水產雙月刊。第7卷第2期第673號 3. Climate change an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at center of regional fisheries talks. 2012.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Department
2013/02/07
摘要 從20世紀的60年代開始,人們主要的飲食習慣有了重大改變。包含增加對肉類需求及卡路里的攝取量,進而影響環境中礦產資源逐漸減少及水體優養化發生。根據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1961年跟2007年世界上肉類消費及總熱量的攝取皆呈現上升趨勢,在這47年間每人已經增加38%。此份報告也對於不同地區的差異作出整理,例如中國在1961年及2007年「磷足跡」就增加了400%,同時在加拿大對磷的使用則是減少的情況。在動物長肉的過程中磷的需求量很高,磷從飼料轉化到肉的過程效率很差,損耗的磷則會存在於糞便中,若是流入農田或是地下道系統,很容易汙染水系統造成水體優養化。另外,磷礦資源掌握在特定國家中,全球對資源的供應及價格容易受到國際政治局面的影響。調查結果中強調,磷是不可再生之礦產資源,所以希望有效地管理接下來的磷開採計畫使其資源得以永續利用。本研究作者Genevieve S Metson在研究結果指出:“飲食習慣的改變(減少肉類攝取)或成可作為一個重要的磷管理策略,進一步能幫助磷持續性的發展下去”。研究中將根據經濟發展和磷足跡值之間的統計關係,考慮彼此間的重要性,以及對飲食結構所造成的影響。近年來,研究人員在磷循環模式中,尋找如何增加磷的再利用,像是將食品廢棄物重複利用作為堆肥灌溉附近農田,或者能找到模擬替代分子,以確保磷礦的永續性發展。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副研究員 陳亭安整理) 關鍵字:飲食習慣 永續發展 磷足跡 發布日期: 2013/01/24 資料出處: Dietary shifts driving up phosphorus use http://www.mcgill.ca/newsroom/channels/news/dietary-shifts-driving-phosphorus-use-219827 The role of deit in phosphorus demand http://iopscience.iop.org/1748-9326/7/4/044043
2013/02/07
摘要 台灣農業政策國家發展計畫 (102至105年度) 願景:建構年輕化、活力、高競爭力且所得穩定之樂活農業。 農業政策共識:產業升級 → 結構調整 → 農村漸次發展 未來環境趨勢: 1.區域經貿快速整合、高度自由化 2.氣候變遷頻率增加增強,威脅糧食安全 3.農業核心技術與相關科技進步快速 4.農業人口年齡老化 5.消費者膳食種類改變,重視健康安全 未來四年施政重點 一、 提升產業競爭力,引領農業國際化 農業雲端、E化農業、產銷預警與調節、產銷價值鏈、農業科技研發與產業化、高效節能、全球布局、休閒農業國際化、國際農業經貿談判 二、 調整農業結構,培育農業人才,整合資源加值 提升人力素質與經營效率、推動農村再生、輔導轉型農企業化與科技化、補助青壯年洄游農村減緩農業人口老化、小地主大佃農、培育及輔導新世代農業經營者、設立作物生產專區 三、 確保糧食安全,加強農產品安全 糧食自給率、糧食安全機制、傳統產業特色化、在地生產與消費、農產品多元行銷、合理化施肥與友善經營、農產品安全供應體系、動植物防檢疫、農藥與動物用藥安全檢驗、落實產銷履歷與有機等認證 四、 活化農業資源利用,維護生態永續發展 糧食生產體系、保育優質農地、農業用水規劃、改善農業水利設施、漁業資源養護、植樹造林、自然資源永續、動物保護、整體性治山防災 五、 強化農民組織,照顧農民福祉 照顧農民生活、農民所得支持措施、農業保險、強化農民組織功能、健全農業金融體系 農委會焦點施政方向: 102年:強化農產品安全管理-(例如:推動國產牛肉追溯制度); 活化休耕地-(例如:農田耕作制度調整計畫)。 103年:活化休耕地-(例如:農田耕作制度調整計畫)。 104年:傳產業特色化-(例如:推動茶產業精緻化)。 105年:地層下陷地區節水及產業結構調整-(例如:推動雲彰地區高鐵沿線農業黃金廊道生產專區)。 未來農業施政分別就「業務成果」、「行政效率」、「財務管理」及「組織學習」等四大面向,訂定各環節之關鍵策略目標,以建構年輕化、有活力、高競爭力且所得穩定之樂活農業。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副研究員 丁川翊彙整) 關鍵字:農業政策 樂活農業 休耕地活化 產業升級   發布日期: 2012/1/1 資料出處: 農委會→農業政策→國家發展計畫(102至105年度)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3 中程施政計畫(99至102年度)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20104
2013/02/07
摘要 2012年烏克蘭一份報告中指出,現有的基因改造作物為經濟與環境帶來許多的助益。該份報告的共同筆者強調「基改作物能讓農民使用較溫和的農藥及除草劑,對自然環境有所幫助。」而英國顧問公司PG Economic也表示「如果被允許使用基改作物,對經濟及環境的利益非常大,並可提高農民收入和減少風險。」 研究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1)目前每年烏克蘭有關基因改造作物的利益高達5.25億美元;(2)基改技術能提高四種主要作物的生產量90萬公噸至320萬公噸,等於增加1.5%至9.5%的年生產總量;(3)更密集的生產及產量的提高有助於成本的降低;(4)四種主要作物總除草劑的使用量,可能會因此下降4.4%和7.8%之間(約0.24萬至0.42萬公斤)。其將有效減少對環境的影響;(5)每年約種植面積約10萬公頃的玉米,將不再需要使用殺蟲劑,有助於進一步降低約23,000公斤的農藥使用;(6)減少除草劑和殺蟲劑的使用,每年節省78萬公升和156公升的石油使用,進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73萬公斤和535萬公斤。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副研究員 黃旭平整理) 關鍵字:基因改造作物 農藥 除草劑 發布日期: 2013/01/22 新聞來源: The potent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using current GM traits in Ukraine arable crop production; http://www.pgeconomics.co.uk/page/34/crop-biotechnology-gm-crops-ukraine
2013/02/07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11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 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各研究機關相繼投入作為次世代能源來源而備受矚目的藻類的生物燃料技術開發,筑波生物技術研究所發現可高效率生產油脂的新種綠藻,筑波大學亦在沖繩的紅樹林發現不行光合成作用、增殖速度很高、同樣具高油生產率之新種藻類。 此外,農林水產省委託中央大學進行低成本、生產油脂高效率的藻類育成、選拔、油脂回收等技術的開發,期望透過新種藻類的發現與相關技術的開發,以藻類生產的油脂替代石油燃料,同時可利用作為化妝品或食品原料,榨油後藻類殘體,尚可作為家畜或魚類的飼料。
2013/02/06
摘要 行政院政務委員張善政1/31表示,今年將以科技預算支持產業發展,最具體的推動事項就是國科會所擬的「雄才大略」,目前已經有不少部會首長認真的投入,打算要推出「由上而下」的大型科技計畫。 「雄才大略」是由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所提出的一項計畫,就是以科技預算支持產業發展。朱敬一的構想為,目前科技計畫均散落在各個部會,而且是由下而上的方式所形成。他認為,部會首長應該要有遠見,並自行提出重要的科技型計畫,因此,改而「由上而下」的方式較為可行,國科會並且呼籲各個部會首長針對部會的需要及產業的發展,提出具遠景前瞻的科技計畫。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更表示,每年國科會上千億元的科技預算,是由各部會一起審查申請,導致部會首長不能主導較大型的計畫;因此提出「雄才大略計畫」,將主導權交給政府部會,推動台灣科技轉型。「雄才大略計畫」2012/12/28日經國科會委員會通過,讓相關首長有更多主導性及資源,彈性地推動大型重要科技計畫,每年將從科技預算中匡列新台幣20億元,一個計畫共可執行4年。 目前為了讓各機關審慎評估,將由相關計畫或原先額度中挪移40%經費到先計畫中,或是到別處籌措經費;如果是占科技預算不多的單位也想申請,則可免40%的刪減,國科會副主委牟中原說:『(原音)當然如果原來預算很少的單位也想提雄才大略,我們也可以考慮,這時候就可以免除刪減40%的要求。比如說故宮也許想要把古物透過科技來保存,這對他們來講是全新的業務,那也可以。』據了解,經濟部正考慮以「手機產業的關鍵零組件」,做為「雄才大略」的科技計畫。 張善政從Google跳槽到政府部門擔任政務委員即將屆滿一年。他表示,未來一年的重點工作項目,包括持續推動雲端運算應用與產業發展方案及政府開放資料,並研擬推動巨量資料藍圖、以及「台灣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以及其配套措施「生技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同時也打算推動政府資通訊及資安專案管理制度。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資通光電組主任高天助表示,年底前要達到100M的寬頻網路涵蓋率應可如期達陣。但當寬頻網路基礎建設已經準備好時,應該要思考一下消費者申請大頻寬的動機,寬頻的殺手級應用還是在於豐富的內容,高天助認為,3D影視內容可望成消費者願意申請高頻寬服務的重要驅動力。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研究員 李宜映整理) 關鍵字:產業發展 科技轉型 發布日期: 2013/01/31 新聞來源: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397564(W96J0(台灣財經) 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171706/122013020100371.html (工商時報)
2013/02/05
感謝各界專家與先進,在百忙之餘抽空協助對農業科技決策支援體系的大力支持與熱心指導,撥冗參與台灣農業科技領域需求問卷調查,提供寶貴的意見給決策單位佐參,使『農業科技決策支援體系之建立』計畫順利推動。 本學會協助農委會科審會運作,為能有效將領域問題聚焦,根據問題本質建立需求項目,期能作為研提優先推動議題之重要基礎。因此除聯結既有之前瞻資訊外,將針對農業科技13個領域進行台灣農業重要問題與需求之問卷調查,進一步聚焦並規劃研發策略,同時作為103年度科技中程綱要計畫規劃之參考。 問卷回收母體共為126份,各領域的回收問卷份數5-18份不等,本研究將各需求對台灣農業之衝擊程度,以及科研解決各需求之可行性給予權重進行統計,再求出各需求之平均值後,取重要性高且可行性高的議題,作為科審會決策優先議題方向之參考~(各位先進所提尚未列入需求項目皆一併呈現) (※農委會102年度共分為13個科技領域:農糧、農業政策與農民輔導、農業科技管理、防檢疫、E化、農業環境、坡地防災、森林與生物多樣性、畜牧、漁業、食品、生物技術、國際合作。) 以下呈現各領域重要度高且以科技解決此需求可行性高的議題(分析結果): 領域 議題 農糧 1.因溫室氣體增加引起的氣候變遷,對農作物產量、農耕實務、病蟲害蔓延、抗病力及灌溉技術發展造成影響。 2.將有機肥作最有效的利用,以增加土壤養分及保水力,有助於農業生態系統的恢復。 3.運用育種、先進科技及農業技術改良等方式,增加作物產量,強化對未來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 4.提供適當資訊,使消費者了解農產品消費過程,進而能促進對環境友善的糧食生產方式,提高農產品安全可靠性。 農業政策與 農民輔導 1.知識農業架構下,應發展多元化推廣策略,使最多數農民都能夠參與及使用。 2.開發在地化糧食生產,提升對整體食物系統永續性的潛在貢獻。 3.以最佳的方式來管理食物的儲存、配送及標示系統,以確保永續的食物供應。 4.提供適當資訊,使消費者了解農產品消費過程,進而能促進對環境友善的糧食生產方式,提高農產品安全可靠性。 5.培育具創新知識的農事經營者,使農場經營成為一知識性產業而非勞力型產業 農業科技 管理 1.以能維持適當的產量與價格的前提下,需以最有效平衡糧食生產與能源生產兩者間對土地的需求,以確保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2.運用跨領域的整合創新科技在台灣的農業系統上。 3.開發在地化糧食生產,提升對整體食物系統永續性的潛在貢獻。 防檢疫 1.建立完善管理系統(包含防治資材之開發及應用,到對有害生防治)使台灣農產品具有安全可靠之形象。 2.開發符合國際標準之農產品檢疫處理新技術,促使農產品國際行銷順暢。 3.建構符合國際cGMP製造規範之動物用疫苗生產體系。 E化 1.運用育種、先進科技及農業技術改良等方式,增加作物產量,並同時強化對未來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 2.提供適當資訊,使消費者了解農產品消費過程,進而能促進對環境友善的糧食生產方式。 3.發揮農業具有之自然與休閒功能,使農漁村能成為一兼具休閒、保健、生產之多元化經營體系。 4.培育具創新知識的農事經營者,使農場經營成為一知識性產業而非勞力型產業。 畜牧 1.在優越的環境、經濟的永續、社會責任等前提下,滿足畜產品需求量,將為畜產系統首要的績效目標。 2.發展可兼顧全球氣候變遷影響及改善其碳足跡之區域性畜牧市場經營方式。 3.提供適當資訊,使消費者了解農畜產品消費過程,進而能促進對環境友善的糧食 生產方式。 漁業 1.須建構水產品防疫體系,以防止傳染病大規模爆發。 2.開發節能及節水之養殖技術與養殖用水系統,以因應水資源不足之問題。 食品 1.生產各式各樣因應不同需求所開發的高優質、機能性、安全農產品。 2.農產品能特色化,凸顯附加價值以促進在地化消費。 3.以最佳的方式來管理食物的儲存、配送及標示系統,以確保永續的食物供應。 農業環境 1.闡明氣候變遷將會改變病蟲害發生與發病率之機制,建立各類災害因應之對策與標準流程,有效因應氣候變遷造成之災害。 2.為了保持現有水資源,而設定農業用水量的上限。 3.運用育種、先進科技及農業技術改良等方式,增加作物產量,並同時強化對未來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 4.從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生產量及人體健康的角度來從事有機生產。 坡地防災 1.增加雨水收集量將改變該區域的水文流量,利於區域水資源之可用量。 2.將有機肥作最有效的利用,以增加土壤養分及保水力,有助於農業生態系統的恢復。 3.應開發農業環境監測與預警系統,以提升災害監測系統之即時性與精確度,提升防災應變能力減少災損。 森林與 生物多樣性 1.需在原始保護區對農業與天然棲息地作最佳環境配置。 2.要保留農業區內的土地做為天然棲地,以供應生態系統服務及緩和氣候變遷的威脅。 3.開發森林資源與特有產物之永續經營及利用技術,提升關聯產業綜合價值。 國際合作 1.運用育種、先進科技及農業技術改良等方式,增加作物產量,並同時強化對未來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 2.開發國際調和之農產品檢疫處理新技術,促使我國農產品國際行銷順暢。 3.建立完善管理系統(包含防治資材之開發及應用,到對有害生防治)使台灣農產品具有安全可靠之形象。 生物技術 1.運用育種、先進科技及農業技術改良等方式,增加作物產量,並同時強化對未來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 2.運用跨領域的整合創新科技在台灣的農業系統上。  (扣除重複議題後共為28項需求議題)  所有領域問卷分析報告檔案(pdf),歡迎您下載瀏覽: E化領域需求分析 國際合作領域需求分析 坡地防災領域需求分析 森林與生物多樣領域需求分析 漁業領域需求分析 生物技術領域需求分析 畜牧領域需求分析 農業政策與農民輔導領域需求分析 農業環境領域需求分析 農業科技管理領域需求分析 農糧領域需求分析 防檢疫領域需求分析 食品領域需求分析
2013/02/04
摘要 日本國民於日常生活中,常有日本產農產品及加工品的價格較國際價格高出甚多的感受,且日本非農業部門常以日本農業有過度保護之嫌,進而建議日本當局宜將農業貿易朝向自由化方向發展。日本農林水產省針對此議題進行了一系列的推估,藉以預測日本農業完全實施貿易自由化的影響;同時,現今日本農業和台灣一樣也面臨了如農業就業人口減少且老化、廢耕地增加以及糧食自給率偏低等問題,本篇文章也就日本農林水產省為解決上述問題所提出之「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日本21世紀新農政(2006年)」等政策進行論述,希冀藉由日本因應自由化所推動一連串的農業政策改革經驗,做為我國未來欲推動FTA農業產業政策調適的參考。
2013/02/04
摘要 韓國為了提升生產性並進一步發展經濟,自2003年以來,積極地進行自由貿易協定(以下稱FTA)。本篇文章針對韓國農業現況、面臨問題、「韓國農林部2007b、c」等政策以及相關因應措施等作描述與整理,希冀藉由韓國因應自由化所推動一連串的農業政策改革經驗,做為我國未來欲推動FTA農業產業政策調適的參考。
2013/02/01
農委會於97-100年執行之「農業科技前瞻體系之建立」計畫,業已完成台灣農業科技前瞻74項重要議題之選定,做為施政之參考。為使該農業科技前瞻資訊進一步落實科技政策規劃,完善我國農業科技決策支援體系,農委會特於101年度,委託本學會執行「農業科技決策支援體系之建立」計畫,除聯結既有之前瞻資訊外,將針對農業科技各領域,進行台灣農業重要問題與需求之問卷調查。 本問卷設計係參考全球百大農業問題與台灣農業科技前瞻各領域現況為基礎,整理出符合台灣國情之農業發展需求項目,並從資料庫評選合適的專家作為本次問卷之受訪者,而您是符合該領域之專家,因此誠摯邀請您撥冗進行此問卷調查。希望透過此問卷能協助凝聚產官學研界共識,找出台灣農業科技未來值得投入之方向,以期進一步聚焦並規劃研發策略,作為103年度科技中程綱要計畫規劃之參考。 所有領域問卷檔案(pdf),歡迎您前往農業科技決策支援資訊網進行下載瀏覽: E化領域需求問卷 國際合作領域需求問卷 坡地防災領域需求問卷 森林與生物多樣領域需求問卷 漁業領域需求問卷 生物技術領域需求問卷 畜牧領域需求問卷 農業政策與農民輔導領域需求問卷 農業環境領域需求問卷 農業科技管理領域需求問卷 農糧領域需求問卷 防檢疫領域需求問卷 食品領域需求問卷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