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13/02/18
摘要 探究現況畜牧領域的發展瓶頸,包括費時耗工的畜禽養殖模式、季節變化影響畜禽生產率、以食品營養為依歸,提供品質風味佳的畜產品、研發抗逆境與高產量品系為主的生產系統等。經農業科技前瞻四年運作,結集產官學研人士專業智慧提出13項科技前瞻議題,並對畜牧領域型塑2025年共同願景,生產方面將結合資通訊、自動化生產及生物技術,改善生產效率與飼養環境;並育成具特定性能(如抗逆境或是豐產)之畜禽品種,在良好的飼養管理下,有效率地生產優質之動物性蛋白質與相關產品。在生活方面畜產品除具高營養價值外,並具有多種機能特性,提供消費者保健之需求及生醫領域之應用。生態方面對於畜產廢棄物藉由妥適的回收及再利用;另運用減碳的保鮮包裝及運送技術,使台灣畜產品更具生態環保及環境永續之外部效益。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副研究員陳亭安整理) 檔案下載: 畜牧領域策略規劃成果簡介 發布日期: 2013/02/18 資料出處: 農委員會科技計畫  100農科-1.1.10-科-a1
2013/02/18
發布日期: 2013/02/18 資料出處: 農委員會科技計畫  100農科-1.1.10-科-a1 摘要 探究現況漁業領域的發展瓶頸,包括油價高漲,漁撈及養殖漁業成本提高、使用過程中雜魚魚粉不符餵養成本、家庭式經營與集約養殖漁業、以抽查方式掌控漁獲產品安全、漁撈能力過剩,未來將面臨資源枯竭困境等。經農業科技前瞻四年運作,結集產官學研人士專業智慧提出17項科技前瞻議題,並對漁業領域型塑2025年共同願景,生產方面將開發抗逆境魚種及提升種苗品質、飼料效益,發展優質養殖漁業,並因應氣候變遷維護水產糧食供應。在生活方面重視漁業產加工,多元利用、倉儲及運輸之安全及衛生,發展安全漁業,保護消費者食的安全。生態方面加強海洋漁業資源管理利用,發展資源管理暨節能減碳漁業,兼顧產業經濟維護前提下開發養殖漁業。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副研究員 陳亭安整理) 檔案下載: 漁業領域策略規劃成果簡介
2013/02/18
摘要 探究現況農業E化領域的發展瓶頸,包括以拍賣場盤商或零售商為主的產銷體系、資訊散居各處取得繁複、氣候變遷影響氣象資訊掌握度、以提升量產為主之食品生產技術等。經農業科技前瞻四年運作,結集產官學研人士專業智慧提出11項科技前瞻議題,並對E化領域型塑2025年共同願景,生產方面將以資訊與農業科技跨領域整合,有效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開創新型態經營模式,提高產品品質。生活方面應用資訊科技提升農民及民眾生活內涵,提供更便利的農產品資訊,確保產地到餐桌透明化。生態方面將應用資訊監測提供土地、水、空氣等農業環境變數,提升農業的永續發展。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副研究員陳亭安整理) 檔案下載: E化領域策略規劃成果簡介   發布日期: 2013/02/18 資料出處: 農委員會科技計畫  100農科-1.1.10-科-a1
2013/02/18
摘要 探究現況食品領域的發展瓶頸,包括尚無法有效去除原料在生產環境中的汙染物、國內食品領域缺乏更深層次的資訊提供查詢、以保健素材為訴求開發保健食品、食品販售有人工逐一掃瞄條碼之效率限制等。經農業科技前瞻四年運作,結集產官學研人士專業智慧提出10項科技前瞻議題,並對食品領域型塑2025年共同願景,生產方面將於生物資源與食品產業連結,提升農業原料生產效率及生理機能,開發獨具台灣特色的食品行銷全球。在生活方面結合生物技術檢測技術與資訊技術,以管控食品安全及提升機能特性,確保消費者享有安全飲食與優質生活品質。生態方面節能減碳、污染防治技術應用於農產原料生產至加工及行銷過程,降低碳足跡,促使農業環境得以永續發展。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 副研究員陳亭安整理) 檔案下載: 食品領域策略規劃成果簡介   發布日期: 2013/02/18 資料出處: 農委員會科技計畫  100農科-1.1.10-科-a1
2013/02/18
摘要 探究現況農政科管領域的發展瓶頸,包括農業人口老化及專業農民快速減少、農漁村缺乏行銷整合之相關整體規劃、品種技術單向輸出在台灣育種競爭上優勢逐漸喪失、農政生產多以科技研發為主較少進行資源、環境與生態的評估等。經農業科技前瞻四年運作、結集產官學研人士專業智慧提出13項科技前瞻議題,並對生技領域型塑2025年共同願景,生產方面將發展具台灣特色、健康安全之農產品及資材行銷推向全球,成為具高度競爭力的產業。生活方面與高科技產業結合,促進專業年輕人定居農村從事農業,農家所得提高到與非農家水平接近,亦使得農村生活更具年輕活力與智慧並行。生態方面將農業價值從生產面延伸到生態環境等多功能效益,政府建立妥善制度發展循環型農業,使農業廢棄物得以有效再利用,推廣農業生產與生物多樣性相輔相成,成為永續發展的產業。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副研究員陳亭安整理) 檔案下載: 農政科管領域策略規劃成果簡介 發布日期: 2013/02/18 資料出處: 農委員會科技計畫  100農科-1.1.10-科-a1
2013/02/18
摘要 探究現況生技領域的發展瓶頸,包括以傳統育種方式選拔優良品種畜禽、國內外消費者對GMO作物仍存有疑慮、動植物病害仍大多依賴化學藥物,國內現有品種無法充分受到保護、植物生產為機能性食品之原料來源具土地依賴性等。經農業科技前瞻四年運作、結集產官學研人士專業智慧提出18項科技前瞻議題,並對生技領域型塑2025年共同願景,生產方面應普及生物技術提升農畜育種效率和生長發育調控,並有助於農畜產物對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在生活方面探索生物體及其延伸產品之基因圖譜,推動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及細胞工程技術,精密調控細胞代謝路徑,增進農產品對人體的安全性、附加價值與機能性間接使消費者對GMO之認識與接受度普及。生態方面則是開發生物性農用資材,取代農、畜、水產業對化學藥劑的依賴,兼顧農產品的安全與環境生態的保護。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副研究員 陳亭安整理) 檔案下載: 生技領域策略規劃成果簡介 發布日期: 2013/02/18 資料出處: 農委員會科技計畫  100農科-1.1.10-科-a1
2013/02/18
摘要 探究現況農糧領域的發展瓶頸,包括現有作物品種無法因應氣候變遷之衝擊、露地栽培蔬果不易掌握品質的穩定、國內現有品種無法充分受保護,充斥冒牌農產品、對使用資材成分難以辨認安全性、農業環境的資源過度開發與利用、農作物病害仍大多依賴化學藥物等。經農業科技前瞻四年運作,結集產官學研人士專業智慧提出16項科技前瞻議題,並對農糧領域型塑2025年共同願景,生產方面將結合創新科技調整作物種類與栽培技術,除因應氣候變遷衝擊外,能夠全年供應優質安全之農作物,並顯著提升國內糧食自給率 。生活方面將結合資訊科技有效掌握重要產業作物的產地與品種,並可精確快速檢測農產品安全性,增加消費者信心。生態方面將兼顧節能、環保與生物多樣性的生產管理體系普及化,發展新的農業經營體系。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副研究員 陳亭安整理) 檔案下載: 農糧領域策略規劃成果簡介 發布日期: 2013/02/18 資料出處: 農委員會科技計畫  100農科-1.1.10-科-a1
2013/02/18
摘要 美國有超過半數的人依賴農業而生存,USDA的所扮演的角色勢必與經濟議題息息相關。今日農村功能已不僅僅是提供食物和蔬果,同時也和新興發展的商業機會例如:再生能源、寬頻技術以及休閒有關。與日俱增的挑剔消費者,驅使農村中的人們快速學習適應新的技術,建立多樣化且具有高度競爭力的商業環境。 為了協助農村迎接現今的挑戰,USDA針對以下四個目標而努力: 建立富足農村,使人民可自己自足,生活無虞。 確保國家林地與私人耕地受到保育和復育,並且增加其對氣候變遷的抵抗能力,同時加強維護水資源。 著力於食品安全議題並且推廣農產品以及生物技術的產出。 保護美國兒童生活於安全、營養充足且均衡的飲食環境中。 這四個策略目標明確表達該部門的優先考量。四個策略目標下包含14個主題,他們描述了USDA主要計畫政策,並且涵蓋了USDA管理的計畫與業務範疇。USDA的策略目標反映出本部門對於提供優異服務以及尖端技術的承諾,藉由部門中一致性的管理優勢。 健全的管理是達成這些目標固有的優勢。為了達成目標,本部門將策略細分成以下幾個管理計畫劃領域:人力資本、外援成果、績效管考、資訊技術、綠色行動、國土安全以及能源儲備。除此之外,建立更為細緻的任務範疇以及行政機構計畫,藉以支撐策略計畫報告。 報告書依照以下架構評估14個主題: 績效測量(Performance measures) 將會追蹤達到每個主題和整體目標的執行過程。同時測量往年表現和長期表現(未來2015年)。 策略和方法(Strategies and means):被用來描述須採取何種行動已達到策略目標。 外在風險因素(External risk factors):凸顯出USDA在訂定每個策略目標的過程時可能會面臨的挑戰。 14個主題分別為: Enhance Rural Prosperity Create Thriving Communities Support a Sustainable and Competitive Agricultural System Restore and Conserve the Nation’s Forests, Farms, Ranches, and Grasslands Lead Efforts to Mitigate and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Protect and Enhance America’s Water Resources Reduce Risk from Catastrophic Wildfire and Restore Fire to its Appropriate Place on the Landscape Ensure U.S. Agricultural Resources Contribute to Enhanced Global Food Security Enhance America’s Ability to Develop and Trade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rived from New Technologies Support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Production in Food-Insecure Nations Increase Access to Nutritious Food Promote Healthy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s Protect Public Health by Ensuring Food is Safe Protect Agricultural Health by Minimizing Major Diseases and Pests to Ensure Access to Safe, Plentiful, and Nutritious Food   作  者: 吳亞恬 副研究員 資料出處: Strategic Plan for FY 2010-2015 - USDA 相關連結: http://www.ocfo.usda.gov/usdasp/sp2010/sp2010.pdf 關鍵字: Agriculture Performance measures Climate Change Food Security Technologies 報告檔案: 美國農業發展策略計畫 2010-2015
2013/02/14
摘要 半世紀來全球糧食生產雖已有豐碩的成長,而全球當前最重大的挑戰,是如何供養在21世紀中後期約90多億的人口。尤其受到氣候變遷、能源安全、區域飲食習慣的轉變等影響,在不調漲糧食價格的情況下,若要滿足此一需求量,全球預估還需要增加70%以上的糧食供應量。因此,農業目標不再單純只是加強其生產力,而是需要在地域生產、農村發展、環保、社會正義及糧食消費之關係間作最適當的資源分配。此外,農業的另一項挑戰將來自於如何研擬國內與國際政策以永續的使用土地,以及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雖然證據導向(Evidence-oriented)的政策制定方式已逐漸受重視,但科學界、農民及政府決策者間仍缺乏溝通,使得這些挑戰更形艱鉅。 在本文中,運用全面檢視法(horizon-scanning approach)將整理全世界頂尖的專家及各主要的農業機構代表之意見,鑑定100個全球農業首要問題,以加強研究與政策之間的對話。本文主要目的是在為政府決策與立法者提供確實的科學證據,以指導他們能在未來農業研究方向及政策性支援上做出明智的擘劃。倘若這些問題可獲解決,我們將可預見它對全球農業實作的重大貢獻,同時加強農業政策,實務及研究三者間相輔相成的綜效。   作  者: 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李宜映 鄒篪生 資深顧問 資料出處: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Volume 8, Number 4, 2010 , pp. 219-236(18) 相關連結: http://www.ingentaconnect.com/content/earthscan/ijas/2010/00000008/00000004/art00001 關鍵字: Farming food security global agriculture horizon scanning policy research questions 報告檔案: 全球農業重要百大問題
2013/02/1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為使該農業科技前瞻資訊進一步落實科技政策規劃,完善我國農業科技決策支援體系,農委會特於本(101)年度委託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簡稱本學會)執行「農業科技決策支援體系之建立」計畫。日前已完成台灣農業重要問題與需求之問卷調查,將以本次優先議題問卷議題調查進一步聚焦並規劃研發策略,做為決策單位研提優先議題與相關科技規劃之重要參考。 本問卷之設計係參考日前農業重要需求調查結果與農業科技前瞻議題,盤點近三年政府資源投入情形,將議題分為新興型、成長型與成熟型之三種議題類型。本次問卷的目的,即是要對新興型(24題)與成長型議題(6題)進行評比,評比準則包括(1)此議題對產業發展之重要性、(2)政府投入資源發展此議題之優先(急迫)性與(3)藉由科技手段解決此議題之可行性,再次聚焦後選擇出優先議題,以作為政府優先進行科技資源分配之參考依據。 本次問卷可由此下載: 農業科技103年度優先議題問卷
2013/02/12
由於黃金十年為重要施政主軸,為更了解農委會102年度中程綱要計畫與相關政策和黃金十年之連結性,因此進行政策盤點之整理,藉以評估黃金十年實施重點對應之政策內涵是否充分,以做為未來決策之參考。 對照表由此下載: 台灣黃金十年四大策略與102中綱之對照表
2013/02/08
摘要 2012年烏克蘭一份報告中指出,現有的基因改造作物為經濟與環境帶來許多的助益。該份報告的共同筆者強調「基改作物能讓農民使用較溫和的農藥及除草劑,對自然環境有所幫助。」而英國顧問公司PG Economic也表示「如果被允許使用基改作物,對經濟及環境的利益非常大,並可提高農民收入和減少風險。」 研究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1)目前每年烏克蘭有關基因改造作物的利益高達5.25億美元;(2)基改技術能提高四種主要作物的生產量90萬公噸至320萬公噸,等於增加1.5%至9.5%的年生產總量;(3)更密集的生產及產量的提高有助於成本的降低;(4)四種主要作物總除草劑的使用量,可能會因此下降4.4%和7.8%之間(約0.24萬至0.42萬公斤)。其將有效減少對環境的影響;(5)每年約種植面積約10萬公頃的玉米,將不再需要使用殺蟲劑,有助於進一步降低約23,000公斤的農藥使用;(6)減少除草劑和殺蟲劑的使用,每年節省78萬公升和156公升的石油使用,進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73萬公斤和535萬公斤。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副研究員 黃旭平整理) 關鍵字:基因改造作物 農藥 除草劑 發布日期: 2013/01/22 新聞來源: The potent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using current GM traits in Ukraine arable crop production; http://www.pgeconomics.co.uk/page/34/crop-biotechnology-gm-crops-ukraine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