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21
單以天然資源之少,知我國必要依賴於農產品進口才能養活全民是冷酷的現實。但是,由國土永續經營的立場,如何維持農地的充分利用以改進糧食自給率、及改進農業經營型態以提升農民得自農地的利益、都必要與農產品國際貿易開放的策略,密切配合才能求得我國農業的生存與發展。站在以上原則,建議我國可採取的農業經營原則及策略如下:
一、基本方針
1. 確保現有農地規模並維持以水稻栽培為主的永續農業生態系。 2. 涵養水源,有效管理國土,減少土石流之害,減少農業用水量。 3. 在五年內將農家得自農業經營收入提升到其總收入之五成以上。 4. 在十年內將農民所得提升到非農民所得之八成以上。 5. 維持國民健康膳食之農業生產及農產品貿易互配方案之周全規劃與執行。
二、提升農民的農業收入的具體方案
1. 將部分休耕田轉換為特用作物如藥用植物之生產及分子農場之用,並建立特用作物與分子農場之生產、加工及販銷直接連接之農企業機制。 2. 建立農畜生產與加工業兼營,又與餐飲業結合為一的「服務城市型農村」。 3. 豬屠宰場、魚與肉品加工業下腳之生技產品(如胰島素、肝素、蛋白質分解酵素、肝抽提物、血蛋白質水解物等),並將一切廢棄生質轉換為甲烷利用。 4. 如有剩餘休耕田,可用於高產量飼料用稻米的生產。
三、提出上列生技項目的理由
以農業產值的提升為目的之「農業生技國家型科技計畫」及其後續方案,雖然有不少成果,但是得以產業化者皆以小型公司為技術接受體的單一型計畫,不但對國家經濟效益不大,既未解除農地休耕問題,亦未增加農民收益的農業經營基本問題,有調整策略的必要。
農委會有「小地主大佃農」政策,但是缺乏以農業立地及人力資源為基礎的包括生產、加工、運銷與服務為一體的「合作農村」經營與管理方針與策略,而未將食品消費鏈的運作加入於農村經營的一部份,無法提升農民所得。
四、農業振興與農村永續經營的想法與建議
本人二年前實地考察宜蘭縣政府認為成功的合作農村,發現其雖然有配合生產、加工、銷售的雛型,卻無正確的環境與資源利用與技術整合觀念,又對於可資應用農業生技的認知不足,因而發揮整合能量非常有限,只以獲得政府獎勵金額為成果指標。因而本人建議選一個農村為對象,依據其兼顧自然與群社農業立地條件,研究規劃符合農委會「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的植物生產與畜牧混營的「永續性」合作農場,先以電腦模擬方式檢視其資源利用合理性、技術連結可行性、以及與其服務對象城市的接受配合性,一再修正與再模擬,同時評估經濟效益,最後以最成熟計畫獲得地方的同意與認可後,向農委會提出實場驗證計畫,如獲成功,可為擴大推廣的藍本。(蘇仲卿,2013/2/7)
評析專家: | 蘇仲卿榮譽教授 |
---|---|
職稱: | 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榮譽教授 |
報告檔案: |
文章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