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13/02/19
摘要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8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水產綜合研究中心利用水產廳漁業調查船「開洋丸」成功捕獲在產卵海域與推算之海域成熟的鰻魚親代,此為世界首見,成功解開鰻魚產卵生態之謎,期待未來人工種苗技術開發的進展。近年來,由於養殖用的日本鰻天然稚魚(白子鰻)顯著減少,白子鰻人工種苗供應的需求強烈。到目前為止的研究結果顯示,白子鰻人工種苗雖可成功生產,生存率卻非常低,如何顯著改善已成重要課題。因此,有必要分析野生鰻魚的產卵生態及仔魚的棲息地等,並將其反映至人工飼育的環境。此次成熟親代鰻魚的捕獲調查,實施地點以過去調查研究中曾捕獲仔魚(preleptocephalus)的海域為重點,結果成功地在馬里亞納群島西方的太平洋海域捕獲成熟的日本鰻雄魚與雌魚,以及大鰻(Anguilla marmorata)的雄魚,為世界首次在海洋捕獲鰻魚屬魚類的成熟個體,同時解明日本鰻的迴游路徑與產卵生態,亦為重大的成果。在捕獲成熟親魚的周邊海域2~3日後如預期地捕獲仔魚(preleptocephalus),因此亦首次獲得仔魚孵化後立即的生存水溫。透過捕獲之成熟個體的海域環境分析、耳石分析、生殖腺分析等,可得知野生親代鰻魚成熟過程的相關資訊,並納入人工親代鰻魚的養殖技術中,可開發有效率地大量生產較高品質的卵的技術。此外,根據捕獲之仔魚的棲息地與胃內容物分析結果,可開發養殖人工孵化之仔魚所需的人工飼料。基於這些成果的發展,未來可望開發出人工種苗生產技術,以替代目前需100%仰賴天然資源的養殖種苗。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研究員 陳郁文整理) 關鍵字:農環 發布日期: 2013/02/19 資料出處: 農林水産研究成果10大トピックス http://www.s.affrc.go.jp/docs/10topics.htm
2013/02/19
摘要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8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農研機構動物衛生研究所與北海道力畜產試驗場共同開發了以聽覺腦幹誘發電位檢查罹患BSE牛隻的腦幹機能障礙特徵的技術,可望應用於BSE的臨床診斷。過去大多使用牛隻死後的腦來進行BSE的檢查,尚未建立BSE的生前診斷技術。此次以聲音刺激活牛,並以針電極置於牛隻的頭部皮膚,捕捉到腦內產生之非常短暫且微細的電氣變化,稱為「聽覺腦幹誘發電位」,解析此電位的波形,可以證明BSE症狀將引起腦幹特定部位的波型特徵的變化。本技術實用化後將可應用於牛隻出現神經症狀時進行BSE的初步篩檢,然而BSE的確定診斷仍必須採用Western blot技術進行牛隻的延髓檢查,以及免疫組織的化學檢查。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研究員 陳郁文整理) 關鍵字:E化 發布日期: 2013/02/19 資料出處: 農林水産研究成果10大トピックス http://www.s.affrc.go.jp/docs/10topics.htm
2013/02/19
摘要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8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農研機構畜產草地研究所為核心的研究團隊,開發豬舍排放水的水質改善技術,僅需透過簡單的操作,將豬舍汙水倒入網中並通入空氣,便可將汙水中的磷透過磷酸銨鎂(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 MAP)結晶化反應將其除去與回收,回收後的MAP將可作為洋蔥栽培用的磷肥使用,亦可作為陶瓷原料利用。期待此技術實用化後,不僅可降低汙水的水質汙濁物質的濃度,同時可回收因資源有限而價格高漲的磷資源。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研究員 陳郁文整理) 關鍵字:農環 發布日期: 2013/02/19 資料出處: 農林水産研究成果10大トピックス http://www.s.affrc.go.jp/docs/10topics.htm
2013/02/19
摘要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8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農研機構中央農業綜合研究中心與茨城縣常總市畜牧業者共同開發了以種植飼料水稻的水田來進行繁殖和牛周年放牧的方法,期待可以發展為降低家畜生產與農地保護成本的有效技術。此方法利用通電柵欄限制牛的行動,春夏以牧草進行放牧,秋天則在水田上栽培飼料水稻,直接放牧給牛隻食用(即所謂立毛放牧),進入冬天後則使用收穫後發酵的水稻粗飼料放在放牧的給牛隻食用,以積極利用水田進行周年放牧。常總市的示範案例在飼料水稻收穫後利用,降低成本約1/5。畜產農家的家畜飼養頭數增加,然而勞動的時間卻減少了,飼料的自給率提升;水田耕作的農家亦因為轉作實施的面積擴大6公頃以上,解除了農地閒置休耕的問題。未來將開發用於立毛放牧的水稻品種的栽培方法,使其飼料供應可延長至12月下旬。再者,將在有機物蓄積豐富的菜園開發新的低投入型大豆輪作栽培模式,以供作冬天給與牛隻食用的發酵粗飼料(whole crop silage)。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研究員 陳郁文整理) 關鍵字:農糧 發布日期: 2013/02/19 資料出處: 農林水産研究成果10大トピックス http://www.s.affrc.go.jp/docs/10topics.htm
2013/02/19
摘要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8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農業環境技術研究所從稻科作物的葉表面,發現兩種對生物可分解性塑膠具有強力分解能力的微生物,期待將應用這些微生物以有效分解使用過後之生物可分解性塑膠的相關技術實用化。農業環境技術研究所發現,植物的葉表面的構造與生物可分解性塑膠的構造很相似,開始探索稻科植物葉表面的微生物,期望從中找出可強力分解生物可分解性塑膠的微生物,成功的發現兩種(酵母菌與絲狀菌)。透過實驗分析,發現這些微生物及其生成的生物可分解塑膠分解酵素,對於農業用多層膜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succinate, PBS)與聚丁二酸/己二酸(Polybutylene succinate adipate, PBSA)的分解能力很低,但對於用作包裝容器的聚乳酸則有很高的分解效率。為了減少塑膠廢棄物的回收步驟與處理量,因而在農業資材中導入生物性可分解塑膠,然而生物性可分解性高的資材,強度會降低,反之強度越高的資材大多越難分解,因此同時亦應加強分解技術的開發。此次發現之微生物不僅可用於控制生物可分解塑膠的分解,亦開啟保有強度又容易分解的農用資材的技術實用化的開發道路,期望能簡化農用多層塑膠膜的廢棄處理程序。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研究員 陳郁文整理) 關鍵字:農環 發布日期: 2013/02/19 資料出處: 農林水産研究成果10大トピックス http://www.s.affrc.go.jp/docs/10topics.htm
2013/02/19
摘要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8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國立大學法人東京農工大學使用超音波馬達,開發了可減輕農業作業負擔的動力協助機器人套裝(power assist robot suit)。此農業用機器人套裝,以輕又高鋼性的ABS樹脂作為骨骼架構,在人的關節附近配置8個超音波馬達,以輔助作業者的動作,減輕農業作業的負擔。動作的操控由操控中心的程式控制,如進行蘿蔔的收穫作業時,膝蓋與腰部的負擔最大,則可設定在這些重點部為提供協助,以減輕負擔。由於此操控程式可依作業內容修改協助重點,一套機器人套裝可應用於多種情形。透過農業作業的動作解析與力學解析,可進一步開發改善影響裝著性與動作性的感應器,並使馬達縮小。未來搭載外部電源或操控中心的機器人套裝,可望進行著裝的疲勞度與作業效率等農業作業現場測試。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研究員 陳郁文整理) 關鍵字:農糧 發布日期: 2013/02/19 資料出處: 農林水産研究成果10大トピックス http://www.s.affrc.go.jp/docs/10topics.htm
2013/02/19
摘要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8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農研機構作物研究所與九州沖繩農業研究中心共同育成飼料用米與適合作為水稻發酵粗飼料的水稻新品種「モミロマン」,糙米收量與總重收量表現優異,實現了糙米採收量每1,000平方公尺800公斤的目標。且此品種的耐倒伏性強,適合低成本的直播栽培。栽種此品種作為飼料用米,不僅可以增加國產飼料的生產,達成提升糧食自給率的目標,同時亦作為休耕地問題的對策,期待可以在關東以西的地區進行栽種。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研究員 陳郁文整理) 關鍵字:農糧 發布日期: 2013/02/19 資料出處: 農林水産研究成果10大トピックス http://www.s.affrc.go.jp/docs/10topics.htm
2013/02/19
摘要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8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國立大學法人奈良尖端科學技術大學研究所證明水稻中包含OsRac1蛋白質的複合體在植物抵抗病害過程中擔任控制中樞的角色。植物受病原體感染時,首先會產生活性氧,引發各種防禦反應,國立大學法人奈良尖端科學技術大學研究所發現直接控制活性氧之發生反應的水稻蛋白質(OsRac1),此為世界首次的發現。此外,亦發現包含OsRac1的蛋白質複合體Defensome,證實當水稻受到病原體感染時,將以Defensome為中心感知後啟動防禦反應。減輕病害損害是作物生產需要克服的重要課題,本研究成果不僅可應用於抗稻熱病與白葉枯病等具抗病性水稻的育種,強化作物生產的安定性,為糧食問題帶來貢獻,更期待能應用作為開發生質燃料植物的基本技術。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研究員 陳郁文整理) 關鍵字:生技 發布日期: 2013/02/19 資料出處: 農林水産研究成果10大トピックス http://www.s.affrc.go.jp/docs/10topics.htm
2013/02/19
摘要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8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農研機構中央農業綜合研究中心、東北農業研究中心、井關農機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開發施肥技術,在栽培高麗菜、大白菜前,進行田埂建立作業時,在苗的移植位置附近的土壤中,帶狀攪拌施用肥料。僅在田埂中加入肥料的作業方式,對於使用大規模土地栽培高麗菜、大白菜等葉菜類時,可以大幅削減化學肥料的使用量,約可減少過去的使用量的70%,在可以確保品質與收量的情況下,不僅可以降低成本、簡化移植前的作業工程,同時可減低環境的負荷。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研究員 陳郁文整理) 關鍵字:農環     發布日期: 2013/02/19 資料出處: 農林水産研究成果10大トピックス http://www.s.affrc.go.jp/docs/10topics.htm
2013/02/19
摘要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7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中央農業綜合研究中心、東京大學與九州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了花粉難以向周圍飛散、進行閉花受粉的水稻突變體,並解開閉花受粉的機制與原因基因。九州大學育成突變族群、東京大學認定為閉花受粉的變異體、中央農業綜合研究中心與東京大學共同分析其分子機制。水稻的花瓣間有一稱為鱗被的器官,普通的水稻中,鱗被膨大後潁(日後會變成糠的部分)會被向外擠出,花瓣便打開了,花葯會向外露出,花粉便向四周飛散。所研究的突變種水稻在開花期無法向外伸出花葯,進行自花受粉後仍可正常的結實。由於其鱗被突變為扁平細長狀,無法正常膨大,因此無法擠開穎而開花。根據基因分析與水稻基因體資訊,造成閉花受粉的原因基因被認定為決定鱗被性狀的SUPERWOMAN 1 (SPW1)基因。本研究期望可發展為阻止基因改造作物花粉飛散、影響一般農作物的技術,開發基因改造水稻的實用品種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研究員 陳郁文整理) 關鍵字:農糧 發布日期: 2013/02/19 資料出處: 農林水産研究成果10大トピックス http://www.s.affrc.go.jp/docs/10topics.htm
2013/02/19
發布日期: 2013/02/19 資料出處: 農林水産研究成果10大トピックス http://www.s.affrc.go.jp/docs/10topics.htm 摘要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7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以農業資源研究、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及資訊・系統研究機構國粒遺傳學研究所3機關為核心之國際合作計畫Rice Annotation Project (又稱RAP)決定單子葉植物---水稻的基因體全鹽基序列上所存在的29,550個基因的位置,並基於此結果推定水稻的基因數約有32,000個。此數目遠比預想的少約50,000個,與基因體大小約為水稻的三分之一的阿拉伯芥(Arabidopsis,雙子葉植物)相比(基因數約26,000~27,000個),並沒有大很多。該研究亦指出水稻基因體上約有28,540個基因之功能可能為蛋白質的製造,將這些蛋白質的機能透過電腦進行資訊分析,並請專家進行資料的精查,推定的結果可說明其中19,969(約70%)個基因的機能。這些情報已以資料庫的形式公開(http://rapdb.dna.affrc.go.jp/ 或http://rapdb.lab.nig.ac.jp/)。2004年12月雖已完全解讀水稻的基因體全鹽基序列,然而僅解讀出四種鹽基ATCG之排列,為使未來的研究得以順利進行,有必要解明基因體鹽基排列上哪裡有怎樣的基因等生物學資訊,此回的成果期待為促進未來水稻育種等研究帶來很大的貢獻。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研究員 陳郁文整理) 關鍵字:農糧
2013/02/19
摘要 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林水產技術會議事務局」為促進農業科技的產業化發展,2007年宣佈「日本十大農業研究成果」。由29個農業相關報章、雜誌社進行投票,從被受社會關注的農業研發課題中,選出以下最具代表性的重點成果: 北海道立北見農業試驗場(農林水產省小麥育種指定試驗地),育成烏龍麵加工適用性足以與澳洲產小麥ASW匹敵的、製粉性優、產量多、穗之發芽力強的小麥新品種「北保奈美(きたほなみ)」。北海道產小麥約占日本國內小麥產量的六成,其中約有九成為日本麵用品種「北辰(北極星)」。由於日本產小麥用作麵的原料時品質不如西澳洲產小麥「ASW」,粉的顏色與製粉性都較差,一直以來皆在尋求符合實際需求的改良。新品種「北保奈美」不僅改良了粉的顏色與製粉性,在烏龍麵的加工適用上的品質亦可與「ASW」匹敵。且其收穫量亦較「北辰」為多,穗的發芽耐性與病害耐性都較優,在栽培適性上也獲得改良。因此期望「北保奈美」得以取代「北辰」進行栽培,同時提升日本國產小麥的生產性與品質。   (文/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研究員 陳郁文整理) 關鍵字:農糧 發布日期: 2013/02/19 資料出處: 農林水産研究成果10大トピックス http://www.s.affrc.go.jp/docs/10topics.htm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