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2/01/28
澳洲生技公司開發改良釀酒酵母菌株,可在製造生質能的過程中生產高蛋白食物,另該技術與類似產品相比可減少29%的碳排放和75%的用水量,有望解決生質能作物競爭糧食及其耕地增加碳排之兩難議題。
2022/01/27
維持生物多樣性不能只靠設立自然保護區!各國政府今年將達成協議,目標包括擴充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但學者提出,若僅關注建設自然保護區,可能不足以減緩生物滅絕的速度,更應該要減少人類過度的農、漁、牧業;同時由政府與企業共同進行綠色投資。
2022/01/26
日本十大農業技術新聞係由嚴選2021年度這一年來民間企業、大學、公立試驗研究機關與國立研究開發法人所發表的農林水產相關研發成果,透過加盟會員(農業相關刊物等29個單位)以內容卓越度與社會關注度評選出十大農業技術新聞。
2022/01/25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環境汙染是全世界面臨的主要問題,許多工業廢水、農業用藥及塑膠製品,都含有戴奧辛、多氯聯苯、DDT或雙酚A等有機污染物,會干擾生物體的內分泌,很難被分解外還會累積在生物體內,對生物體健康及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危害。本篇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植物,帶有不同的動物源化學受體,能夠與環境中多項化學物質結合,進而活化報導基因轉錄出蛋白質產物。因此只需要用少量樣本的土壤和水來栽培植物,並透過報導基因產物的檢測及植物根長的觀察就可評估是否存在污染物,可用於篩選大量的環境樣本並大幅縮短檢測時間。
2022/01/24
因為氣候變遷加劇,世界上許多半乾旱/草原地區,越來越乾燥,因為缺「水」而限制了農業發展,引發作物生長問題,這些地區的多數作物,在生命的早期、發芽及幼苗階段常因乾旱而死亡。因此本篇研究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種子塗層,可由廢棄物製成,且成分為生物可降解物質。此塗層為雙層結構,內層含有固氮細菌協助植物吸收養分,而外層能夠鎖住水分。在撥種前將塗層直接用於種子就可以幫助種子在乾燥條件下存活和發芽。此項創新讓作物種子更具抗旱性,更能適應氣候的變化。
2022/01/22
世界人口不斷增加,對食物的需求也不斷上升,水產養殖業為一關鍵解方,挪威千禧年鮭魚計畫的開展是以更加健康、永續的鮭魚生產為目標,透過與產業中的領頭企業合作,加速鮭魚養殖產業變革,藉以尋找創新解決方案,提高未來在永續鮭魚飼料原料選擇上的靈活性。
2022/01/21
現今因燃燒石油產生的溫室氣體使地球暖化加劇,導致氣候異常,因此尋找替代的生質燃料越來越受重視。伊利諾大學研究團隊開發了基改釀酒酵母菌,並證明轉化過程中同時添加木糖和醋酸鹽,可讓原本對酵母菌有毒性的醋酸鹽轉變為有用的碳源,除了可作為商業化生產生質燃料的方法外,還能產生更多的TAL及其前驅物乙醯輔酶A,而TAL為有機合成反應中的中間物質,所以後續可做為大量生產衍生之高價值化學產品如維生素A、類固醇和類黃酮等等。
2022/01/21
花蓮縣政府推動食農教育,下月將舉辦食農博覽會,除了邀集全台推動食農、食育單位參展,更請來英國、日本相關協會分享,也讓花蓮食農教育得以與國際接軌。
2022/01/20
茶改場今天表示,已技轉製作茶粉技術給業者,生產數種可沖泡飲用的蔬菜粉,營養又提升抗氧化力,黃金配比甘藷葉、菠菜葉的產品還可有助改善汗臭,還有玫瑰花、水蜜桃製成粉。
2022/01/19
花蓮有機大豆栽培近年來持續成長,為了因應人力短缺、氣候變遷等瓶頸,配合導入智慧化系統,推出全國首創的「有機大豆智慧省工生產技術平台」,將田間氣象及土壤監測數據進行整合分析、搭配栽培生育期並結合專家知識建構出大豆智慧模型。   應用大數據分析、建立病蟲害及施肥等栽培建議,農友只要在家用手機或是平板就能看到田間狀況,若田間出現強降雨、土壤過度乾旱等需留意的情況,系統會自動向綁定的LINE帳號發送警示訊息,提醒農友留意。透過智慧省工生產技術平台,邁向精準生產,未來該平台模式也規劃廣泛運用至其他作物,以提升臺灣農業競爭力。
2022/01/19
無人機變得越來越小,他們的潛在應用卻越來越大。過去20年,無人機在農業和林業的應用皆有所增加,像是監控保育區野生動物和定位稀有植物。而現在無人機正在解決一個歷史悠久的老問題-蟲害,目前對害蟲管理逐漸由殺蟲劑轉變為生物控制的方式,除了能減少對環境的損害,還使種植者能夠以有機農產品來得到更高的利潤。而目前生物控制大多以人工進行,相較之下,無人機能利用無人機上的鏡頭提供各類影像,來使種植者及早發現害蟲侵擾,並且針對受影響地區進行害蟲防治。
2022/01/18
全球人口不斷快速增加,但隨著全球暖化加劇,開始出現極端氣候,導致主要糧食作物如稻米、小麥和玉米適應能力無法負荷,造成減產而出現糧食危機。因此本篇研究團隊在InnoFoodAfrica計畫中,將目標鎖定在傳統非洲作物穀物,因為它們除了能適應極端氣候變化外,還具有高度營養價值及抗病蟲害能力。研究團隊透過系統生物學育種出有利性狀的品種,提高作物品質同時也能增加產量,並開發這些作物的新型食品導入人民飲食中,期望未來這些新型糧食能在國際銷售,來應對氣候變遷、改善營養狀況和增加農民收入。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