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6 @國際
全球正面臨氣候變遷的危機。其中,維持人類生存最重要的農業生產活動是造成溫室氣體排放主因之一。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報告指出,全球農業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約佔總體排放量的14%。
示意圖
如何減少農業活動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提升農地的碳吸收能力,讓農業從溫室氣體的「排放源」轉變為「吸收源」,農業脫碳化成為解決的關鍵鑰匙。然而,這過程並不容易,特別是氣候變遷的驅使下作物生長環境變化、生產力下降,早已嚴重衝擊農業生產者。對此,世界各國積極提出相關政策和技術開發,推動農業脫碳化,協助農業生產者應用新技術排解經濟壓力,以韌性因應這項外在長期危機,以下詳細探討相關的挑戰與可能性。
氣候變遷與農業間的關聯性
隨著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全球暖化加劇了極端氣候與氣候條件的變化,農作物的生長深受影響。與此同時,農業雖為溫室氣體的排放源,卻也為固碳增匯帶來貢獻,充分顯示農業脫碳化有利於實現永續農業之目標。
世界各國因應農業脫碳化之對策
世界各國正積極推動農業脫碳化之各項因應措施,例如,法國提出「千分之四倡議」(4Per 1000 Initiative),以增加土壤碳含量減緩氣候變遷影響性為目標。其內容主要推動土壤的永續管理,讓土壤有機物每年達到0.4%成長率。另外,澳洲則是導入「碳農業」制度,農地的土壤碳儲存量可作為碳信用額進行交易,成為農業生產者新的一項收入來源。【延伸閱讀】- 農田減排、增固碳、增碳匯的科學管理
此外,國際間也致力發展「氣候智慧型農業CSA」(Climate-Smart Agriculture)的公私夥伴關係,藉以平衡糧食發展與氣候變遷,在維護農業系統與因應全球暖化上發揮更具體的作用。【延伸閱讀】- 【減量】什麼是氣候智慧型農業
農業脫碳化與再生能源的應用
為實踐農業脫碳化,再生能源應用同樣不可或缺。例如:在農地上設置太陽能發電設備或風力及地熱發電,將產生的電力用於農業生產上。另一方面,由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和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共同主導的再生能源協議RE100((Renewable Energy 100),主要以企業使用的電力100%來自再生能源為目標。農業領域也正朝此方向推進。
農業脱碳化之技術開發
新技術方面,農地土壤碳儲存技術,透過適當使用肥料、堆肥以及植被管理等有助於農地土壤中吸收和儲存碳,讓農地可作為碳的吸收源。另一方面,為了減少農業生產中的能源消耗,節能型設施、設備也不可或缺。例如:節水型灌溉設備和高效智慧機械,皆助於實現環保農業。再者,農業機械電動化對於減少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不僅可有效達到脱碳化效果,更能提高作業效率,減輕農民負擔。
碳信用與農業新收入來源的可能性
由於碳信用可以作為碳交易的額度,特別是農業中的減排活動,有助於為農業創造新的收入來源。目前碳信用取得來自農業領域中生物碳應用、有機農業與再生能源等項目。
農業脱碳化與地方再生的連結性
地方再生與農業脱碳化有著深厚的關聯。直接利用在地資源,不僅可以減少農業的碳排,亦可促進地方活力。特別是當地有機農業、再生能源應用,不僅促進產業成長,對於整體環境改善也有積極作用。此外,農民可透過與在地企業鏈結,進一步加速農業脱碳化。例如,利用在地企業產生的廢棄物進行生質能發電,不僅為地方創造就業機會,同時活絡地方經濟。【延伸閱讀】- 國際間以生質能為主的負炭技術發展趨勢
農産品的「脱碳可視化」措施
為了讓農產品的脱碳效果可視化,可利用「碳足跡」計算工具,計算並在產品上顯示從生產到出貨過程中,每個環節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藉此,讓消費者在購買上有新選擇,並藉由市場的銷售讓友善環境農產品有了新契機,且同時激勵生產者建立綠色生產體系。
農業脱碳化未來面臨挑戰
農業脱碳化為實現永續社會的重要方向。目前,相關新型技術研發正如火如荼進展中,包括再生能源應用、土壤碳固定技術的推廣、各式節能性設施・設備導入以及農業機械的電動化轉型。此外,碳信用作為新的收入能源也備受關注,相關資訊的可視化,以及提供消費者的資訊傳播也十分重要。透過上述相關措施方案,期待未來的農業活動,可以在減緩氣候變遷上發揮重要作用。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農業脱碳化的挑戰,持續探索新的可能性。
資料來源
文章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