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人工智慧於農業領域的實務應用有望解決糧食安全問題、彌合數位鴻溝

2020/12/15 @國際

摘要

為了消弭全球資源分配不均的落差,FAO與各大組織共同承諾將以人工智慧的三大發展領域:農業機器人、土壤與作物監測、預測分析,致力實踐改善全球的營養攝取均衡問題與確保糧食安全,並藉此扶持發展中國家解決國內的糧食生產問題,善待小農、消除貧窮限制。

示意圖

人工智慧於農業領域的實務應用有望解決糧食安全問題、彌合數位鴻溝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IBM、微軟與宗座生命學院 (Pontifical Academy for Life)在共同舉辦的活動中再次承諾,將遵循羅馬教皇所認可的《羅馬人工智慧倫理宣言》(Rome Call for AI Ethics),致力於發展具包容性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以永續的方式改善營養和糧食安全

  人工智慧能透過許多方式來解決農業領域問題,包含優化種植和收割方式來提高生產效率、減少時間和勞力的消耗來改善農民工作條件,以及運用更好的知識管理計劃有效率的提高自然資源的使用。在氣候變遷、人口增長和自然資源枯竭的時空背景下,農業機器人、土壤和作物監測及預測分析系統三項是農業人工智慧的主要發展領域,而這些研究可以有效促進環境水土保持,對於糧食永續生產來說相當重要。

  實際應用又以FAO的WaPOR入口網站為代表,能監測和回報非洲和近東地區的農業用水生產效益,開放相關數據資料庫及數以萬計的地圖影像圖層供人使用,允許直接查詢數據,進行時間序列分析、面積統計、水和土地的生產率評估以及關鍵變量數據下載。而乾旱比起其他自然災害對於生計的破壞最為嚴重,也影響更多的人,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如此,由FAO所開發的農業壓力指數系統(Agricultural Stress Index System, ASIS),是一種運用衛星科技在全球、區域和國家農業活動範圍內,監測並能快速查詢可能出現缺水壓力或乾旱地區的指標系統,能防止未來可能發生的飢荒並拯救生命。【延伸閱讀】太空科技協助打造後疫情時代的綠色經濟

  現今全球共有60億人無法連接寬頻、40億人沒有網際網路、20億人沒有智慧型手機、4億人沒有數位訊號,而在不同性別和年齡之間的可用資源也存在著巨大差異,其資源獲取上的數位鴻溝還需要想辦法彌合。《羅馬人工智慧倫理宣言》中強調,人工智慧係統在構想、設計和實踐過程中,必須以服務、保護人類賴以為生的環境為基礎,須遵循透明、包容、公平三大原則,意即人工智慧在技術的運用上必須公開透明且不帶或造成任何偏見,一視同仁的滿足所有人的需求,避免僅受益少數人的情況。

  基於以上原則,《羅馬人工智慧倫理宣言》的合作夥伴和締約方一致認為,在農業領域運用人工智慧的過程中,必須尊重農民知識財產並保護其權益,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呼籲各國政府和公部門抓住人工智慧帶來的機遇,扶持小農、消除貧困、促進農村發展、提高糧食安全,為此各方應投資人力資本,落實政策和法規來降低不平等風險和社會邊緣化。

資料來源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