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8
示意圖
自工業革命以來世界人口快速激增,可耕地面積不變的情況下,糧食缺口該如何填補?提高效率的集約農業遂為解決選項。集約農業的主旨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以生產更多食物,進而壓低販售價格,滿足了糧食安全的需求,但集約農業對於環境的影響也引起了爭議,例如:動物福利、破壞自然棲息地、肥料汙染造成優養化 (eutrophication)、有毒農藥(toxic pesticides)進入食物鏈、抗生素濫用並引發抗生素抗藥性等等。
食物鏈間的能量傳遞,隨著每一層級的能量損耗,約莫剩餘10%的能量可移轉至高一層的食物鏈消費者之中,若限制食物鏈中的能量轉移即可提高產量,這也意味著人類能夠擁有更多的能源,例如:將畜禽飼養在室內,在有限的運動空間而減少肌肉運動,使得能量損耗降低,餵養高蛋白質的飼料、居住在恆溫裝置內減少能量損耗,但這樣的飼育方式也為人詬病,有一派認為動物擁有動物權利(animal rights),應該豢養在戶外並擁有足夠的活動空間,若限制生活空間將使得動物承受壓力,而飼育的環境狹小無法保持清潔,也容易導致傳染疾病發生。
此外,作物過度使用殺蟲劑、農藥與化學肥料,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在食物鏈中發生生物累積(bioaccumulation),對於頂端消費者體內累積過多的有毒物質;化學肥料被沖入河流、湖泊中導致優養化,致使水生生物死亡,人類過度開發土地對於陸地、海洋均有負面影響,有些國家/地區使用大型拖網漁船從海中擷取大量的漁業資源,再進行加工、包裝,導致漁業資源枯竭。
下次當您品嘗食物之際,請想想您的食物來自哪裡,其製作過程涉及那些非人道手段,對於環境又產生哪些影響。
資料來源
文章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