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綠趨勢】評估印度於綠色革命後穀物種植的永續性

2020/01/20 @國際

摘要

印度商學院研究人員針對季風地區的穀物生產進行評估,並列舉出6大構面作為優化條件的評比標準,若以環境友善面做為考量,可考慮部分地區進行作物轉作,但經濟因素與政府的補貼政策,則需要擬定相關配套措施,將農業效益最大化。

示意圖

【綠趨勢】評估印度於綠色革命後穀物種植的永續性

  考量於地球人口的持續擴張,實行永續食品系統能提供充足和營養的食物,並提高氣候適應能力,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過去的綠色革命促進農作物產量不斷提高,支持了大量人口的糧食供應,但也造成天然資源使用需求增加、溫室氣體大幅排放等情況。同時,也排擠到傳統穀物的消費,過去50年來,印度穀物產量已成長兩倍,其中稻米占了將近一半。目前印度仍持續消費傳統穀物,但消費程度與以往相比較低。

  雖然印度是綠色革命的主要受惠者之一,但考慮到環境永續,還是需要了解國內營養供應、氣候環境、自然資源分配與利用狀況等因素,以尋找更加適應未來氣候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糧食種植方式。印度商學院(Indian School of Business)的研究人員就以稻米為主的季風地區穀物生產為例,對鴨腳稗(Eleusine coracana)、珍珠粟(Pennissetum glaucum)、稻米(Oryza sativa)和高粱(Sorghum bicolor)進行種植評估,並針對以下條件進行優化(①最大化蛋白質供應、②最大化鐵供應、③最小化能源需求、④最小化溫室氣體排放、⑤用水需求最小化,以及⑥氣候適應力最大化),幫助探討地區性糧食生產決策可以如何改善。【延伸閱讀】美國也開始重視全球未來潛力產業—水產養殖

  研究發現,水稻需要利用大量水資源灌溉,對於印度國內的地下水資源負擔較大,且稻田中的細菌在阻隔空氣的情況下進行無氧呼吸會促進甲烷(一種溫室氣體)排放。與水稻相比,高粱等傳統穀物營養更豐富,對環境的破壞也較小,部分節水地區可以考慮以其他穀物取代稻米種植。然而,農民生計也是決定是否轉作的重要考量,政府還應該思考經濟因素與補貼政策等現實面的問題,才能擬訂更為周到的政策,將農業效益盡量最大化。相關研究發表於<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

資料來源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