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氣候智慧型農業將有助於農民對抗全球氣候變遷之衝擊

2018/12/24 @國際

摘要

氣候智慧型農業為解決氣候變遷造成農業生產方面之衝擊,而在農業經營管理上做出之調整與建議,發展適地適種的方法,將可視種植作物種類與適當的栽培管理方式,在短時間便可獲得較佳的收入。

示意圖

氣候智慧型農業將有助於農民對抗全球氣候變遷之衝擊

  在全球氣候變遷下,各地出現長時間乾旱及強降雨等極端氣候的頻率增加,嚴重衝擊農糧及經濟作物的產量。除了透過研究抗逆境的物種外,因應氣候變遷而發展新的作物經營管理方法,將是對抗氣候變遷衝擊、維持農糧生產的方法之一。國際熱帶農業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ropical Agriculture,簡稱CIAT)與西澳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共同研究發現,現階段以氣候智慧型農業(climate-smart agriculture,簡稱CSA)方式經營下的農業生產,將具提升農業產值的潛力。

  氣候智慧型農業乃為解決氣候變遷造成農業生產方面之衝擊,而在農業經營管理上做出之調整與建議,氣候智慧型農業法主要包含三項目標:
    (1)永續提升糧食生產力穩定糧食安全
    (2)提升農糧體系對氣候變遷之調適力及回復力;
    (3)降低溫室氣體在農糧生產過程中之排放。

  國際熱帶農業研究中心研究非洲、亞洲及拉丁美洲等地推行氣候智慧型農業法之成果,這些農業生產都位於熱帶地區且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該研究以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簡稱CBA)發現,若遵守氣候智慧型農業原則,發展適地適種的方法,將可視種植作物種類與適當的栽培管理方式,在短時間便可獲得較佳的收入,然而大部分的調查卻呈現相反的結果。研究顯示,雖然氣候智慧型農業具有解決工業化農業所衍伸的問題,例如:減少大量化學肥料施用改以其他有機肥施用以改善土壤肥力問題,間接減少農業資材的投入與碳排等,但在大部分的案例中,許多地區仍未採用氣候智慧型農業的作業方法,這可能與當地農民不熟悉新型態的農作法、農民勞力限制及無足夠資金投入等原因,因而造成氣候智慧型農業法並未被農民採納。研究發現,除亞洲越南地區外,中美洲尼加拉瓜與非洲烏干達地區所推行之氣候智慧型農業法尚未有明顯的效益,這顯示氣候智慧型農業的推廣仍有成長的空間。氣候智慧型農業的推廣若能結合傳統農業生產、生活及生態三大功能,將能有效調適與減緩全球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融入在地農業生活,減緩地球暖化,最終必能達到預期之社會經濟效益。【延伸閱讀】人工智慧秒測豬隻重量技術

  氣候智慧型農業作為國際農業研究諮商組織(Consultative Group on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簡稱CGIAR)與國際熱帶農業研究中心共同推廣與研究的目標,其研究成果可做為各國政府擬定相關農業政策與推動時重要的參考依據。該研究由國際農業研究諮商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簡稱IFAD)提供研究經費上的協助,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PLOS ONE>。
 

資料來源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