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3/09/22
臺南場推出新品種落花生 臺南19號 ,冷凍涼食或是蒸熱溫食都好吃! 臺南場選育出的臺南19號,更是栽培友善環境的品種。耐高溫、高濕的生長環境,不易徒長,抗倒伏,適合機械採收。 而且他的種皮是相當討喜的「紅色」唷!就算經過高溫壓蒸煮加工後,仍能保留傳統花生風味。經蒸煮試製後的風味、口感均優於現行品種,且受到消費者青睞,新品種推出後有望成為蒸煮落花生主要加工原料。
2023/09/22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彙集了全球數百萬株樹木的觀察結果,並分析森林中樹木種子在被捕食和擴散間的複雜平衡,以了解植物同步大量結實的繁殖策略,並可作為森林保育工作的指引。
2023/09/21
農業試驗所運用台灣育成鳳梨品種,優化既有製程、開發多項新樣態和新口感加工產品,搭配省時省工設備提昇效率,研發加工技術,強化國產鳳梨與加工產業鏈結,創造新商機。
2023/09/20
由法國巴黎計算機電子工程學院實驗室與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研究團隊提出一種智慧農業管理和監視系統設計方法,以養蜂業應用為例,由於蜜蜂的消失,產業受到了危機的影響,運用基於感測器和開放數據架構來幫助業者做決策,例如:搭載感測器之設備以及收集蜂箱數據並向養蜂人顯示通知和警報,研究結果提出的架構可以在不同技術成熟度級別的背景下使用,是為農業4.0開發可廣用的架構。
2023/09/19
由墨西哥研究團隊提出水產養殖系統中重量和質量計算非常重要,因為可以決定捕獲時期;一般情況下,以上都是人工操作,對魚本體造成應激反應維持數小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使用人工智慧、近紅外光譜相機、哈爾特徵分類器和數學模型實施改善方案,軟硬體設計是為了在真實條件下拍攝魚在其環境中的照片,目的是在真實條件下獲得魚的重量和長度,以避免在上述過程中用手觸碰到魚,避免魚的應激反應,並減少反應時間。
2023/09/18
研究人員利用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SEM)分析加拿大國家森林清單(National Forest Inventory, NFI)的資料庫,探討天然林中樹木多樣性與土壤碳、氮儲存量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保護森林的多樣性可以確保其生產力,並有可能增加土壤中碳與氮的儲存量,這將有助於維持土壤肥力並減緩全球氣候變遷。
2023/09/15
現在有許多農作物已經可以由機器進行採收,但有些如覆盆子的柔軟水果,若用機器採收可能會將果實壓傷。為了要讓機器可以摘下柔軟的覆盆子,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帶有感測器的假覆盆子;這種假的覆盆子可以測量手工再採摘時對果實施加的壓力及壓力變化,再將這些數據讓機器學習,進而模擬出手工採摘的動作。
2023/09/15
中國貴港市港北區積極推動農業數位化轉型,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資訊技術融合應用,打造了智慧豬場、智慧農田示範基地,推動當地農業發展。
2023/09/14
林試所運用光達掃描及點雲軟體重建樹體模型,在不破壞樹木的情況下,進而測量樹木的材積量,此技術運用將可提供全國森林碳匯估算所使用的參考資料。
2023/09/13
巴西的研究人員利用柑橘皮中的檸檬烯衍生物與來自甲殼類動物外骨骼的殼聚醣開發了可生物分解薄膜,能延長食物保鮮時間。
2023/09/12
研究指出,東南亞與亞太地區國家必須在2030年前增加替代蛋白的產量才能對減緩氣候危機有所幫助。到2060年,如果要實現脫碳,替代蛋白將需要佔該地區蛋白質總產量的50%。
2023/09/11
台灣園藝治療在近10年來蓬勃發展,同時隨著園藝治療的觀點日益寬廣,參與的族群也不再專屬特定對象,而是人人都適用的全齡健康生活與休閒方式之一。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