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9 @國際
由墨西哥研究團隊提出水產養殖系統中重量和質量計算非常重要,因為可以決定捕獲時期;一般情況下,以上都是人工操作,對魚本體造成應激反應維持數小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使用人工智慧、近紅外光譜相機、哈爾特徵分類器和數學模型實施改善方案,軟硬體設計是為了在真實條件下拍攝魚在其環境中的照片,目的是在真實條件下獲得魚的重量和長度,以避免在上述過程中用手觸碰到魚,避免魚的應激反應,並減少反應時間。
示意圖
水下物體檢測一直是挑戰,因為水影響了物體辨識,圖像分析有助於農業和醫學領域的應用,在水產養殖中,也可以使用成像檢測來執行多項任務,自動化及AIoT技術有助於從水箱培養中獲取數據,並可避免氧氣含量低、水污染、寄生蟲或疾病傳播。水產養殖場重點是魚類生長,魚的體長和寬度與魚的重量有關,資訊計算投餵率、魚的大小分類和收穫,通常這些數據是手動收集的,對於這種密集型系統來說,這是費時費力及高成本的,用手觸摸魚會使魚感到壓力,而壓力會產生皮質醇,進而影響生長。
研究重點在於減少觸碰魚,降低魚應激反應,並且自動化可以提高水產養殖業的效率並減少勞動力需求。研究團隊使用數學模型估算魚類生物量的數值觀測,而機器視覺系統(MVS)由圖像採集系統、圖像處理和統計分析組成,MVS是用於估算魚類質量和大小的非侵入性技術,可避免對魚的壓力和傷害,任務包含魚類檢測(將水下影像中魚類與非魚類物體區分)和魚類種類分類(辨識檢測到的魚種類)。圖像質量取決於拍攝時的光線條件,而近紅外(NIR)光譜不受可見光強度的影響,並可快速收集數據,另外,哈爾特徵機器學習方法來自許多不同面向的照片分類器,優點是檢測時間短、檢測率高、對光線變化的適應性強。
研究結果為使用紅外光譜相機搭濾光鏡,以減少波長,在捕魚時避免可能干擾噪音;使用哈爾特徵分類器來辨識養殖中的魚類,此研究使用比其他研究更複雜的分析,例如卷積神經網路、多列卷積神經網路、人工神經網路等,搭配使用數學模型取得良好的效果,魚在重量跟質量上皆穩定成長,預測更加準確。
研究成果已發表在MDPI應用科學期刊《農業4.0》第1期,人工智慧相關的應用將會更加普遍,該技術可以改善大多數生產系統,在為未來對於農產業營運及生產系統做出貢獻。【延伸閱讀】- AI、5G與視覺機器聯手轉型水產養殖業
資料來源
文章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