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3/10/06
農藥是用來保護農作物免受害蟲侵害的化學分子,但再清洗這些施藥設備時也可能會汙染水及土壤。生物床(Biobeds) 提供了一種過濾系統,可以吸附水體中的汙染物,同時降解這些農藥,讓作物生產更為永續。
2023/10/06
日本知名大集團東急公司,與開發「複合發酵技術」的長大公司,以及東建產業三方共同攜手合作,以位於宮古島的熱帶果樹園為示範園區,導入應用複合式發酵技術的節水循環系統於現場進行相關試驗,期盼這項研究有助於在2030年前達成整體企業包括子公司在內全面減少10%用水的願景。
2023/10/05
蕎麥是近年來秋裡作新興的輪替作物,除為糧食生產或同時也是良好蜜源綠肥植物,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研究證實,蕎麥花蜜源豐富可生產商品蜂蜜,蕎麥蜂蜜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確效約為龍眼蜂蜜的6倍、荔枝蜂蜜的10倍,為機能性極強的新興特殊蜂蜜。
2023/10/04
美國農業部於2023年5月發表了該部的2023-2026年科研戰略,說明如何結合農業科學技術與創新作法,推動美國進入下一代永續、有韌性的農業和林業系統。
2023/10/03
由韓國世宗大學農業工程系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基於圖對圖翻譯模型的數據增強方法,透過補充這些不足的病葉圖像來解決數據偏差,所提出方法在健康和患病葉子影像之間進行轉換,並利用注意力機制(attention)來創建更明顯疾病紋理反映影像,並進行了實驗來驗證這種數據增強方法是否可以進一步提高植物早期診斷分類模型的性能,實驗中使用PlantVillage資料集,利用生成影像和原始影像建立擴展資料集,並透過測試集評估分類模型的效能。
2023/10/02
由立陶宛維陶塔斯大學農業工程與安全研究所團隊分析2016至2020年間在立陶宛67台聯合收割機遠程訊息數據,評估聯合收割機對全球暖化潛勢(GWP)影響。對環境空氣的相關影響,並使用相同的聯合收割機類型進行現場測試,以確定廢氣成分以及不同技術操作對GWP的影響,數據證實運行期間釋放了大量GWP,並且估計長時間閒置約20%和運輸約13%。據計算,透過改善空轉和運輸操作,每台機器的全球升溫潛能值可年減少超過1噸。雙遠程訊息/現場測試數據方法有助於全面評估聯合收割機廢氣對GWP的影響以及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的方法。
2023/09/28
素食界的天菜「天貝」你吃過嗎?天貝是一種大豆發酵食物,有著淡淡堅果及菇類香氣,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等營養,是植物性飲食很棒的選擇喔!甚至還被稱為「田裡的牛排」。   農試所運用國產大豆,開發不需去皮的發酵技術,生產出的全豆天貝,保留種皮營養,比起傳統天貝,增加了60%膳食纖維呢!這天貝可做成素漢堡排、打拋料理、天貝排,好吃程度不輸葷食喔!   另外,還有素食者可飲用的補品,像是大豆植物雞精及滴菇精,萃取天然菇類及大豆營養,濃縮成一瓶滿滿精華,想了解更多一定要打開影片唷~
2023/09/28
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副教授林韋至團隊近日研發推出AI自動噴灑車,透過超寬頻定位技術,AI自動噴灑車可依設定的路線,自動行走噴灑,農民不出門就可遠端操控。
2023/09/27
中國農業科學院創新團隊通過奈米載體的精細結構調控,實現了農藥活性成分的智能響應釋放和多靶標害蟲的低劑量高效防治。該研究在降低農藥使用量和提高功效的同時,可降低其對非靶標水生生物的毒性,以及提高對施用者的安全性。
2023/09/26
香港浸會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甘草根的天然物質可以有效對抗胰臟腫瘤的生長,有潛力作為胰臟癌的治療藥物。該研究已在義大利舉行的 2023 年歐洲癌症研究協會年會上發表。
2023/09/25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與英國零售商特易購(Tesco)於2021年所公佈的「Driven to Waste」報告書指出全球平均每年約有25億噸,近40%所栽培與生產出的糧食因諸多因素遭廢棄。加上,食物廢棄焚燒處理所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嚴重影響地球暖化,為了減緩這項情況繼續惡化,各國積極提出相關解決之道。
2023/09/23
農業光伏系統(AV)可同時將土地用於太陽能和農業,在太陽能板下種植農作物,不僅能生產作物,還可提供電力,且不須額外佔用土地,同時減少二氧化碳進入大氣,以達永續發展。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