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3/11/17
日本農林水產省綜整全球暖化之現況與國際動向,並提出農業因應措施。
2023/11/16
桃園區農改場召開「食農教育一起來~桃園場『智慧植栽照護管理系統』協力推動校園食農教育」記者會。相關系統有4大工具,已導入16校於推展食農教育時運用。
2023/11/15
由義大利都靈理工大學研究團隊進行模擬車輛之燃料電池(FC)/電池動力系統規模化測試平台設計和實驗,驗證出系統成功地按照所提出的能量管理策略模擬了動力,未來可進一步協助農業用移動機械碳排計算及能源管理。
2023/11/14
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薑黃中的薑黃素在治療消化不良症狀方面可能與藥物奧美拉唑(Omeprazole)具有相似的功效。
2023/11/13
由印度農業研究委員會與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研究團隊開發了人工神經網路(ANN)模型來估算垂直軸轉子型行間除草工具的具體能量需求,使用垂直軸轉子(RVA)進行土壤研究,以轉子與吃水、力矩、速度感測器和數據記錄不同操作參數範圍內工具所使用的動力。所開發的 ANN模型能夠高精度預測RVA的特定能量需求。研究結果強調了人工神經網路作為一種在特定實驗條件下模擬土壤與工具相互作用的有效技術潛力,對未來將優化並提高農具在農田間的性能效率。
2023/11/11
《日本2023創新農業戰略研究報告》特以「加速實現綠色糧食戰略之研究開發」、「因應勞動力人口減少,加速智慧農業發展」、「永續健康飲食」、「生物經濟發展之研究開發」等四大主軸為重點研發方向。
2023/11/10
全臺灣我走了將近一半以上的穀倉,想要教穀倉人員最重要的一個觀念,米蟲都是自己養的。......有人會稱我米蟲博士,我非常喜歡這個稱號,讓米蟲越來越少,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耗了34年時間,都在研究米蟲的姚美吉,從昆蟲所畢業後,經高考分發到農試所任職,傳承了林欉助理研究員對積穀害蟲的研究,積極與農糧署配合,提供防蟲策略。從穀倉清源、配合細目防蟲網阻隔蟲源侵入,以及貯藏期間運用LED誘蟲器。透過防治規劃,減少害蟲危害,降低農藥使用量,提高米糧的保存率,讓全民在糧食安全上更有保障。   另外,姚美吉博士與農試所及各試驗改良場所同仁一起努力開發建立病蟲害諮詢小幫手,將病蟲害資料、防治經驗,透過手機掃描即能分享給糧政單位、全國穀倉管理員及農業從業人員,讓更多政府單位、第一線人員以及一般大眾都能更了解「米蟲」及各種病蟲害專業資訊,宛如專家親臨指導。
2023/11/10
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管理局和農業信息研究所科技情報分析與評估創新團隊,遴選了2021年10項能夠充分代表中國農業科技前沿研究水平、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的基礎科學研究成果。
2023/11/09
中興大學阿米亞團隊開發「智慧農業前瞻預警平台」,結合人工智慧(AI)演算法辨識作物生理特徵,可即時反映水稻植株生長狀態,15秒內提供灌溉栽培建議,可減少灌溉用水2成。
2023/11/08
德國霍恩海姆大學的團隊利用洋蔥和真菌生產出模擬真實肉味的成分,希望未來能應用於植物肉的製作上,用於生產更美味的全天然肉類替代品。
2023/11/07
由日本國際農業科學研究所、京都大學、名古屋大學、理化學研究所、東京大學和國家農業食品研究機構(NARO)的研究團隊對早期乾旱期間植物中的磷含量進行研究,首次發現磷反應與乾旱相關。透過六年的農田試驗,使用此實驗系統對大田大豆進行的綜合分析,在早期乾旱期間,磷反應為植物是否處於乾旱生長現象之關鍵。
2023/11/06
由中東美國大學研究團隊將機器學習演算法整合至現代農業,透過分析從農場收集之數據,結合感測器,農民可以對影響作物生長因素做出更明智的判斷,整合這些技術可以提高作物產量,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浪費,從而改變現代農業,未來可協助農民盡早發現作物疾病,提高作物生產效率,避免面臨糧食短缺時價格提升。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