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19/12/09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為解決過往甜菜汁作為路面防凍劑產品的添加劑對水生生物與水體環境的影響,試圖以葡萄萃取物以及相關農業副產品取代甜菜汁,除了葡萄萃取物對於水體環境與水生生物較為友善,其融化地面冰層的速度也高於傳統化學的防凍劑與添加甜菜汁的防凍劑。
2019/12/09
目前玉米的全球農作物產量佔了十分之一以上,堪稱為農作物全球化的著名案例。   在美國,高達99%的玉米種植品種為Yellow Dent NO. #2,為何會如此大規模種植單一品種呢?在1800年代,美國各地種植著各式各樣不同品種、重量、口味的玉米,但對於如此眾多的玉米品種,除了不便於貿易商的包裝,在市場上也難以販售,於是乎開始鼓勵規劃玉米的育種,希望能培育出可使得玉米標準化的新品種,最後於1893年世界博覽會上實現,成功推出Yellow Dent品種的玉米。   往後的50年,這股黃色玉米的風潮席捲全美各地方玉米農戶,而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技術研發,收割機的研發加速玉米收穫時間,化學肥料的發明更使得玉米成為無須農地間作使土壤進行固氮作用,即可終年生產,再加上當時的政治環境影響下,始得玉米產量激增遂為全球現象,更多關於玉米的副產物接踵研發問世—玉米澱粉可以作為增稠劑,或是加工為高果糖玉米糖漿(high-fructose corn syrup)、便宜的動物飼料等等。如今,人類僅食用全球40%的耕種玉米,其餘的60%則化身為全球消費品的原物料。
2019/12/06
法國國家農業研究院等聯合研究團隊針對歐盟於2013年起頒布限制於田間使用三種類型尼古丁農藥的中止令進行實際影響層面的探討,發現農田與周邊環境的農藥殘留對野生及人為飼養的蜂群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脅。
2019/12/05
日本東京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藉由動物相關動畫傳播以及相關圖片、文章與遊戲等週邊商品的推廣,有助於喚起一般民眾對於動物保護議題的重視,後續如何加固民眾對於保育動物的認知,後續仍持續進行相關認知行為之研究。
2019/12/04
欲克服農業用電的不足,日本新創公司與當地種苗園藝業者合作研發離網發電的自動化溫室。若能達到百分之百溫室自動化控制,再加上友善環境的意識型態影響下,進而提升離網溫室的價值。
2019/12/03
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針對啤酒花進行機能性研究,進而發現啤酒花的機能性成分可有效地改變腸道菌相組成與膽汁性質,改善肥胖及其他與代謝症候群相關的疾病問題。
2019/12/02
世界上有群海洋保護者在海底尋找產卵的珊瑚,他們蒐集珊瑚的卵子與精子,為繁殖珊瑚努力著。   由於氣候變遷、人為汙染等原因,全世界的珊瑚數量急遽減少,珊瑚礁復育計畫從海底撈取珊瑚的配子後,即刻至實驗室中進行繁殖程序,微小的珊瑚幼蟲一但在實驗室提供的3D打印星狀板上找到適合的附著面,就會附著在上面變成珊瑚息肉,隨後搬移至海上的珊瑚苗圃豢養著,免遭受海星與海蝸牛等天敵迫害,等待生長至一定大小,這些珊瑚苗就會移植到海底的珊瑚礁群終,作為當地珊瑚群的補充小苗。   研究團隊先後在墨西哥與加勒比海的珊瑚礁群進行復育計畫,計畫第四年發現了復育計畫時種植的鹿角珊瑚蹤跡,顯示珊瑚復育計畫的進展往前邁進一個里程碑,但這個前提是——全球氣溫不再持續上升。
2019/12/02
日本伊藤忠飼料公司團隊運用人工智慧,開發可即時拍攝影像測豬隻重量之技術,只需3秒鐘即可量測出豬隻重量,簡化人工量測豬隻的繁重工作,將豬隻飼養作業數據化,可大幅減輕養豬農民負荷。
2019/11/29
日本農研機構(簡稱NARO)針對水稻田有機農法、農藥減量栽種與慣行農法之間生物性關係進行全國性田野調查,其研究結果證實有機農法與農藥減量栽種的農地較慣行農法更具多種生物(植物、無脊椎動物,兩棲動物和鳥類)棲息。此外,因應生物多樣性的水稻栽種確實可以為環境減少負面影響,並可透過生物多樣性功能性加以應用,提升農產品新價值。
2019/11/28
伊朗設拉子大學研究團隊根據羊、犬的長骨作為骨釘材料,並將受傷家鴿隨機配置為控制組(不做處置)、鋼釘固定組、羊骨釘固定組、犬骨釘固定組等,並觀察家鴿恢復情況,發現羊骨釘與犬骨釘有助於家鴿恢復,可維持術前飛行能力。
2019/11/27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研究團隊針對以都市在地生產之都市農業作為研究領域,進行環境控制農業效益相關研究,都市環控農業估計可提供一些當地部分就業機會,帶動區域農業發展,及解決部分糧食安全問題。
2019/11/26
九州大學與日本福岡市的新創公司協力研究,將蠶體內的蛋白質作為疫苗藥物開發之原料,將蠶的應用從傳統的紡織絲線中,提高其產值,躍昇為生醫材料。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