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0/09/28
農業的蓬勃發展係透過擴張作物栽植規模與增加產量,但隨著耕地與溫室的增長,農產品的外觀於消費端備受關注,若不進行田間土壤濕度與光照量、溫濕度的數值量測追蹤,不可避免地,會有越來越多田間管理的問題發生,對於農作物的產出品質與數量都有無法掌握的風險,然而智恩浦開發的感應式NFC標籤與智慧感測器可協助田間農務,將感測器設置在田間進行作物田間生長環境的數據蒐集,分析田間環境與植物生存最適條件後給予農民建議解決方法。   而智恩浦的NTAG智慧感測器還具備支援無人機的應用程式,程式連接至無人機可透過NFC自動安全系統讀取無人機所蒐集數據,或是應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進行數據分析,農民可閱讀分析結果,獲得田區栽植最適作物之建議,這些數據蒐集、分析資料都能從一台小型低功耗的NTGA智慧感測器開始實現,而這台感測器的裝載設置不論在溫室內或是田間皆十分便利設置。
2020/09/26
大豆為美國主要生產的雜糧作物之一,但深受猝死症候群困擾,年損100多萬噸,因此美國研究團隊對此進行大豆抵禦病原菌之研究,找出47種被孢黴屬與木黴菌屬的有益真菌可做為生物防治劑,並可與大豆產生交互作用產生大豆的防禦基因,也將此技術推廣至農民於田間應用,減少產量的經濟損失。
2020/09/25
美國加州大學研究團隊對於雞隻是否感染禽蟎,藉由穿戴式感測儀器作為判讀的輔佐工具,以雞隻啄食、整理羽毛與沙浴的日常行為為檢測是否有產生頻繁次數發生情況,再依據演算法進行平均值、最大值之數據特徵,對雞隻的健康情況作出判別。
2020/09/24
俄羅斯國立科技大學研究團隊以蛋殼衍伸物研發出具生物活性的陶瓷聚合物,可提高植入物的強度和生物整合性,因此適合用來固定植入物和修復頭骨缺損,利用生物廢棄物製成之複合材料的生物活性受到組成比例和關鍵成分的影響,其具有潛力做為生物醫學的應用以賦予更高的價值。
2020/09/24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說明其「重設」(reset)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關稅承諾的計畫,儘管其部分提案已遭WTO會員們反對。   萊特希澤貿易代表在《華爾街日報》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中指出,「國際貿易體系已演變成一種極不平等的關稅、貿易規則並非真正一體適用以及許多所謂的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在許多情況下成為保護主義的溫床,並侵蝕WTO最惠國待遇的核心原則。」「與此同時,WTO爭端解決機制變相鼓勵會員在談判中提起訴訟,並試圖建立異於WTO規則的判例(jurisprudence)。」因此,萊特希澤貿易代表提出維持WTO運作所需的5項改革: WTO應有可適用於全體會員的基本關稅稅率,僅能有最小限度的例外。並建議以工業化國家平均關稅為基準,限制會員以政治敏感性為由的差異例外。 我們需要終止任憑FTA滋長。除了促進相鄰國家間區域整合之協定,如歐盟或《美墨加協定》(United States-Mexico-Canada Agreement, USMCA)之外,應要求WTO會員彼此相互提供真正的、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 較大或先進經濟體之會員不應享有特殊與差別待遇(Special &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DT)。若WTO規則是為體現所有會員追求的世界級標準,那中國、印度和其他先進經濟體也應遵循約束美國、歐盟和日本同樣的貿易規則限制。 WTO需要透過新規則來遏制中國國營資本主義造成的貿易扭曲。當非市場經濟破壞全球勞工和企業前景時,就不可能維持大眾對國際貿易體制的信心。 應重新思考WTO爭端解決機制。將現行爭端解決小組及上訴機構(Appellate Body, AB)雙軌制(two-tier system)改採類似商業仲裁的單一階段程序。其中,特設法庭(ad hoc tribunal)權僅為快速解決特定爭端而設。這些一次性的小組裁決結果僅適用於爭端當事方,而非成為發展中的自由貿易法學的一部分。與其給予敗訴方可向司法機構上訴,不如建立一種機制,允許會員們可在特殊情況下,擱置錯誤的專家小組意見。   萊特希澤貿易代表針對上訴機構(Appellate Body, AB)提出嚴厲批評,並表示AB原應扮演有限角色。「但隨時間推移,它卻開始自視為一個有權利制定新的自由貿易普通法的高等法院。」   他並指控AB「不民主、過度發展的傾向」已損害全球貿易體系和美國。美國在小組階段(panel stage)多獲得勝訴,但AB「一貫地透過減少權利和創造法規文本未見的新義務來重新闡釋WTO規則,並以此推翻小組報告。」   萊特希澤貿易代表表示,中國等國發現可透過AB來挑戰美國貿易救濟法。「若各會員皆可透過訴訟而非談判來提高自身利益,將會大大降低會員談判的誘因。」「因此,自WTO成立以來,多邊關稅談判遲遲無法完成也就不足為奇了。」   目前刻正進行的二項談判為漁業補貼和數位貿易,但其談判進展遲滯。制度性癱瘓也使WTO「無法解決中國非市場經濟導致全球經濟嚴重扭曲,例如產能過剩、強制性技術移轉、補貼和國營企業活動等。」   特希澤貿易代表表示,雙邊FTA的激增已侵蝕WTO最惠國待遇原則,而這些協定卻歧視協議的當事方。他直接點名歐盟,其透過和較小型經濟體簽署貿易協定,「根本是複製其在關稅暨貿易總協定(pre-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pre-GATT)時代前盛行的殖民優惠制度的作法。歐盟在許多情況下利用貿易協定不是為了促進貿易自由化,而是迫使其他國家採取保護主義措施如「地理標示」,這些措施禁止對歐盟以外生產的葡萄酒和食品使用通用標示名稱(common labeling terms)。」   萊特希澤貿易代表表示,「美國可以接受霜般體系作為WTO的替代方案,也願意和志同道合的會員共同實現多邊體系,但維持現狀不是美國選項之一。」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李承樺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8/24)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0/09/23
球蟲是畜禽產業引起腸胃疾病的原蟲,容易造成罹病動物死亡,西班牙科爾多瓦大學研究團隊為避免球蟲造成的經濟鉅額損失,研發自動物源性食品使用SUPRAS,萃取出檢測有害物質與離子載體抗生素,也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係更具環保的新方法。
2020/09/22
澳洲與紐西蘭糖果販售企業Pascall研究團隊過往以殼聚醣為材料,進行可食用塗層研發化合物的研究,但他並不能殺死諾羅病毒,進而轉以綠茶萃取物進行對抗諾羅病毒的新材料,研究顯示綠茶萃取物做為食用塗層可降低諾羅病毒感染機率,但目前仍無法確認綠茶萃取物可適用於哪些食品塗層,目前相關研究仍持續進行中。
2020/09/21
日本農林水產省推動智慧農業,所設定內涵是依照地方特性發展,由於日本各地農田所擁有的強項與需補強的部分不同,所需面臨的問題與因應方法也截然不同,因此並非僅「智慧農業」能解決一切問題,須得針對地區栽植條件差異採取相應措施。日本政府於2019年啟動智慧農業試驗計畫,這次以日本農業未來最具規模之水田、梯田、露天蔬菜進行智慧農業試驗計劃之施行說明。
2020/09/21
美國和日本於今(2020)年7月14日宣布,自7月16日生效日起擴大其有機同等性安排,包括畜產品。   這意味著有機畜產品供應鏈涉及的任何一方將只需要完成一項有機認證,而取消雙重驗證意味著避免雙重費用、檢驗和重複的文書工作。   日本農業標準現在將要求自美國進口有機畜產品需取得JAS或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有機法規的驗證。自2014年以來,美日有機貿易安排已允許植物性產品取得雙方任一國家的有機標準驗證。   美國和日本技術專家進行實地查證,以確保有機畜產品法規、品質控制措施、驗證要求和標示作法兼容。雙方將持續定期討論,並檢討彼此的方案,以確保符合有機同等性安排的條件。   美國首席農業談判代表官陶德(Gregg Doud)表示,「日本是美國有機市場部門重要的國際夥伴。」「此種擴大有機同等性安排除了能保護農民之外,還可增加美國有機農民、牧場主和企業進入第三大有機出口市場的機會。」   此外,USDA還與其主要的有機出口市場,包括加拿大、歐盟、日本、韓國、瑞士以及臺灣簽署有機同等性協議。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7/15)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0/09/21
「永續經營」是樸門農法(permaculture,為permanent與agriculture合體字)中是非常重要的元素,生物多樣性則是落實永續經營的方法之一,Kat是一位樸門農法設計師兼教育家,而影片中的小花園佔地14英畝,其中三分之一栽植可食性作物,是個生態環境非常豐富的小花園,這個小花園的前身是破敗的房子與草木叢生的花園,在改造這片區域之前進行土壤檢測,發現這個區域有鉛污染的問題,人類居住的地方大多都有鉛污染的問題。   那麼是要如何在含有鉛汙染土壤上進行食物花園的改造設計呢?Kat在花園內整理出3座栽植作物的園藝栽植箱(大小為3立方公尺),裡面盛裝未遭受汙染的土壤,所以栽植箱內的作物是可供食用的,而Kat也會在這些可移動的栽植箱進行輪作。在這花園內的樸門設計概念,園藝栽植箱的大小一致是重要的,可以有規劃性的計量作物產量,若園藝栽植箱大小、形狀不一,不太方便規劃與推估後續適合栽植的作物品種、產量以及最適擺放位置。花園內還栽植了許多不同的木本植物,Kat不會任其隨意生長,會定期進行剪枝,以保持一年四季均維持著作物多樣性之樣態。   可運用空間的大小並非是都市農園/花園的阻礙,最重要的是能夠以靈活的思維與永續性的構想進行設計,無論是誰,都能夠擁有美麗而多樣、高效而豐收的個人空間。
2020/09/18
澳洲昆士蘭大學團隊監測畜禽行為並規畫使用無人機進行家禽體重量測,為雞群的健康進行智慧化控管;葡萄牙新創公司開發智慧系統,可連接不同廠牌的生物辨識感測器並綜整所收集到的資訊至雲端平台,使得飼養流程更加優化;美國密蘇里大學團隊研發出易攜帶的生鮮肉品的檢測感測器,簡化流程與時間也提升檢測精準程度;加拿大新創公司應用物聯網技術,以AI與預測模型軟體知悉養雞場飼料情況,順利降低運輸成本與訂單錯誤的發生機率。
2020/09/17
蘇格蘭海洋科學協會研究團隊針對水產養殖貝類的牡蠣進行人工繁養殖研究,牡蠣的激素分泌機制對於光線、溫度等外在環境因素影響甚深,其研究重點也放在外在環境對於牡蠣繁殖、內分泌系統間的控制機制,試圖解開牡蠣種苗的繁殖密碼,提升人工養殖的生產力。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