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0/12/04
日本成功研發出耐用兼具省工節力的防護果實網,日前於栽植Aki Queen品種的葡萄園進行試驗,除了裝設可省下三分之一的時間,在成效上也較未裝設任何保護網的的葡萄樹佳,未來更希望能推廣至其他作物應用,將此新農業資材設備研發的功效發揮極致。
2020/12/03
臺灣獨步全球的球型包種茶產製,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創新研發「全自動束包機」,極耗體力的球型茶團揉製程,藉機械手臂效勞,一指搞定,省時又省力。當前農業人力老化、傳統製茶技藝流失的隱憂,可望大幅紓解。
2020/12/03
美國50位參議員於今(2020)年10月1日要求其政府與臺灣展開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談判。   國會議員們越來越支持美國與臺灣達成FTA,部分原因是想警告中國勿像最近香港那樣試圖接管臺灣。   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愛達荷州共和黨參議員的芮胥(Jim Risch)(R-Idaho)與參議院臺灣連線(Senate Taiwan Caucus)主席奧克拉荷馬州共和黨參議員殷霍夫(Jim Inhofe)(R-Okla)和紐澤西州民主黨參議員梅南德茲(Bob Menendez)(D-NJ)等50位參議員聯名致函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並要求其與臺灣展開臺美FTA談判。   目前為止,美國對臺美FTA談判的熱情不高。   但參議員們認為,臺美FTA將可推進美國政府實現自由且開放的印太倡議(Indo-Pacific Initiative),並促進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 印太倡議   參議員們在信中表示:「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是美國積極努力的目標,以打擊中國使用不公平貿易行為與其他政策提高在該區域的經濟主導地位。經由與臺灣達成協議,建立理念相近的政府網絡,致力於公平競爭與不受政府操縱的開放市場,將能實現此一目標,也能向其他國家發出信號,表明臺灣是切實的商業合作夥伴。」   參議員們在信中還提到,美國必須與臺灣共同解决一些議題,特別是農業標準方面。而臺灣近幾年來首次决定允許美牛和美豬進口,這正是朝正確的方向邁進。   參議員們表示:「臺灣為美國第11大貿易夥伴,臺美貨品貿易總額2018年達760億美元,服務貿易總額為185億美元,臺灣證明有實力與美國保持強大的經濟夥伴關係。強勁的貨品和服務貿易狀況,臺灣為美國提供約20.8萬個就業機會,該數字只會隨著簽訂臺美FTA而提高。」   此外,參議員們在信中指出,臺美FTA將可使美國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10/02)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0/12/02
德國慕尼黑大學為解決人為海洋污染的燃眉之急,以海洋中的海綿作為生物監測,以雙光子激發顯微鏡與拉曼光譜儀實證其生物特性可將洋流中的微汙染物有效吸附,且在分析過程中進行切片檢驗也不會對海綿造成傷害,為探勘海洋中的微汙染具有相當大的貢獻。
2020/12/01
為解決糧食自給的問題,新加坡歐聖集團進行室內水產垂直養殖計畫,耗費6年時間應用純生物系統、生物過濾機制進而優化立體養殖系統,在室內養殖白蝦、鱸魚、吳郭魚等魚類,相較於一般養殖更是減少耗能,達成零換水、降低飼料轉換率的汙染程度,為永續與都市農業樹立水產養殖的新典範。
2020/11/30
為了讓畜禽動物吃得健康、減少使用抗生素,又能讓農業副產物獲得妥善處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研發「植生素(phytogenics)保健飼料」,內含枸杞莖桿與菇類下腳料,能有效增加飼料換肉率進而提升畜禽產品的附加價值。   以土雞為例,植生素保健飼料可以提高約莫6%飼料轉換率,可降低飼養成本,而飼料原料的蕈菇含有豐富纖維素,葉用枸杞具有抗氧化力,含有酚類物質(例如:類黃酮、綠原酸),這些植生素適口性佳,也能讓畜禽達到保健效益,經過實驗證實,下列為各畜禽動物的研究結果: 仔羊食用菇類飼糧平均可增重18%,對於我國肉羊產業,每年約莫有2,600萬的經濟效益; 雞隻產蛋量提高6%,雞蛋的保鮮期可延長2週; 若以1場1萬隻鵝,1年可省下7.2萬元飼料費用並提升約1.5%重量,改善飼料換肉率5.6%。   植生素保健飼料除了對於我國畜禽產業增添強大的助力,對於我國農業副產物的減量,也有著實質效益。而在全球國際市場,植生素保健飼料的市場規模約為6.3億美金,預估2023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9.6億美金,畜試所為我國飼料市場創造全新的產業契機。
2020/11/30
位於法國巴黎的都市農業「都會大自然」正式於今年7月對外開放,除了部分區塊為私人公司所有,也有一部分作為社區都市農業所用,可供土地認養親手栽植作物,讓民眾更加貼近農業,從農業的根本了解日常飲食的來之不易,除了降低碳足跡,也讓巴黎的居民上了一堂都市農業的體驗課程。
2020/11/30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會員們於今(2020)年9月29日召開的非正式代表團團長會議中,反對杜哈規則談判小組主席哥倫比亞大使威爾斯(Santiago Wills)的一項提案,即擬議的漁業補貼協議應作為一項單獨的協議,抑或是作為《補貼及平衡措施協定》(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ASCM)的附件。   據了解,會員們向威爾斯主席表示,漁業補貼談判應先關注新漁業補貼協議的核心規範和實質內容。   即使擬議的漁業補貼協議之核心規範尚未取得進展,威爾斯主席仍在會中要求會員們就最終漁業補貼協議的「形式」(form)作出決議。   在二十國集團(Group of Twenty, G-20)貿易部長於9月22日承諾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漁業補貼協議後,威爾斯主席於9月23日在寫給各會員的電子郵件中強調,其希望會員們認可「漁業補貼規範彙編草案文件,猶如是一個單獨的協議,若我們發現會員們認為該草案文件是ASCM的附件時,則應重新研擬該草案文件,以反映此種情況。」 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   一位不願具名的與會代表表示,在看似非理性繁榮行為中,威爾斯主席認為在核心漁業補貼規範並未取得進展的情況下,他會持續追蹤該協議的「形式」。   包括美國在內的工業化國家、開發中國家和低度開發國家的貿易官員們在會中討論該草案文件是一項獨立協議抑或是ASCM附件的利弊(pros and cons)。   另一位不願具名的與會代表表示,會員們向威爾斯主席表示,當各國在有關產能過剩和過漁(overfishing and overcapacity, OFOC)以及非法、未報告及未受規範漁業(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 IUU)和過漁規範之所有核心實質性議題上仍意見分歧時,要討論該協議的「形式」則為時尚早。 意見分歧(Difference)   與會代表表示,雖然加拿大等部分會員傾向達成一項單獨的協議,但其他會員表示,該協議應作為ASCM的附件,其中包括防衛條款(safeguard provisions)。   舉例來說,美國談及談判的歷史和授權加強漁業補貼,暗示著其將該協議視為ASCM的附件。一位不願具名的與會代表表示,美國建議會員們應先討論實質性議題,然後再決定該協議的形式。   在面對激烈的反對以及缺乏共識下,威爾斯主席在總結會議時表示,會員們需要在適當的時機回頭正視此議題。一位不願具名的與會代表表示,會員們向威爾斯主席表示,應注重新漁業補貼協議的實質內容,而非其形式。   與此同時,威爾斯主席於9月28日在寫給會員們的另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其通知會員們從10月5日開始將密集召開會議,該等會議將側重於討論定義,特別是定義「魚」(fish)一詞,是否應豁免自然災害或此類事件,以及保留項目(placeholder)10有關爭端解決的領土議題。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9/30)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0/11/27
鮭魚不僅口感肉質柔嫩,也富含各式營養,受到大眾喜愛,然而鮭魚的漁獲需經由捕撈船隻長途運輸,漁獲的保鮮技術顯得格外重要;然而魚肉腐敗時會水解蛋白質進而產生生物胺,因此生物胺也被拿來當作魚肉腐敗程度的量測標的,原有生物胺檢測儀器成本過高,因此中國與澳洲的研究團隊共同開發出新型的鮭魚生物胺檢測法,一解過往的缺點,未來更期望能適用於其他海鮮的保鮮檢測。
2020/11/26
廣積科技公司以AIoT系統技術聞名,近期除了與嘉義大學聯盟智慧農業戰情中心,藉由大數據資訊、智慧4.0場域建置、資料庫數據儲存等科技技術,也成功研發出茶葉自動包裝機,希望以智慧技術與農業產生鏈結,協助農民生產出可供給需求端的優質農產品。
2020/11/26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農業談判特別會議(Special Sessions of the Agriculture Committee, COASS)新任主席哥斯大黎加大使亞伯拉罕(Gloria Abraham)於今(2020)年9月25日召開的COASS中表示,在明(2021)年第12屆WTO部長會議(the 12th Ministerial Conference, MC12)達成一項農業協議對於維護全球貿易機構(global trade body)的信譽至關重要,係因此舉將可印證WTO有能力因應COVID-19疫情蔓延所帶來的挑戰。   亞伯拉罕大使自今年7月21日被任命為COASS新任主席以來,她向各代表團提交的第一份報告中表示,明年召開的MC12也應為後續談判做好準備。而近期明顯遭遇的困境是與COVID-19疫情相關的不確定性,包括MC12召開的日期和地點的不確定性,屆時再視疫情情況作調整(WTO News, 20200925)。   會員們指出,境內支持(Domestic Support)議題仍是許多代表團列為首要的優先事項。許多會員們還表示,應在市場進入(Market Access)議題取得進展,但也承認該議題將無法在MC12達成協議。   此外,會員們還呼籲應重新關注世界糧食計畫署(World Food Programme, WFP)的糧食採購可豁免出口限制,並在整體出口限制方面提高透明度和澄清度(clarification)。   其他優先事項包括糧食安全目的之公共儲糧(Public Stockholding Programs for Food Security Purposes, PSH)的彈性、特別防衛機制(Special Safeguard Mechanism, SSM)、棉花(Cotton)議題。 農業談判進程   亞伯拉罕主席向會員們表示,協調人(facilitators)將在未來幾週內就各項議題逐一討論,該進程將具有針對性和技術性,並透過釐清各項議題為日後的決議奠定基礎。此外,還將評估縮小意見歧異的方法且儘可能找出可被會員們接受的「著陸區」(landing zones)並將於今年底或明年初進行首次評估。她並補充表示,其將於不久後寄送一份邀請函,邀請有興趣被任命為主席協調人的代表替自己宣傳。   亞伯拉罕主席將於11月16日和12月7日召開2次COASS會議,屆時各協調人們將報告其進展並請會員們說明新提案和建議。 會員的提案(WTO News, 20200925)   澳洲代表由農產品出口國組成之凱恩斯集團(Cairns Group)說明有關透過開放貿易保護全球糧食安全的提案。該提案呼籲WTO會員們確保因應COVID-19疫情所採行之任何緊急農業措施應具有針對性、適當性、透明性和臨時性,且應符合WTO規則,並應斟酌採行新措施。此外,各國因應疫情所採行該等農業措施應具透明度,並儘快向WTO通報。該提案還呼籲WTO會員們不對WFP和其他人道主義機構為非商業人道主義目的而購買的糧食實施出口限制,並強調談判的重要性,以建立一個公平和具市場機制的農業貿易體系。   數十個會員支持該提案,但部分開發中國家會員警告,應彈性處理糧食不安全國家的關切事項。許多代表團支持對WFP的糧食採購豁免出口限制,但其中一個會員對「適用於任何情況的豁免」(blanket exemption)表示關切。與會者贊同馬利共和國的一項提議,即邀請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和WFP的代表向會員們簡要說明COVID-19疫情蔓延對各國之影響。   加拿大代表提出加拿大、挪威和瑞士的聯合提案,該提案要求會員們應在MC12就提高出口競爭(export competition)的透明度作出決議,並呼籲未履行第10屆WTO部長會議(10th ministerial meeting, MC10)對出口競爭之決議的會員應確保在2021年6月或12月前,將取消出口補貼的承諾反映在WTO承諾時間表中,並要求會員們在出口競爭年度調查表的回覆中提供更多資訊以及補充WTO秘書處的資料。該提案還提出提高出口競爭年度調查表回覆率的方法並重申會員們應持續就出口競爭議題進行談判的承諾。   數個會員支持該提案,但一個會員警告表示,應瞭解開發中國家和低度開發國家履行新的透明化義務的限制。   加拿大還代表澳洲、巴西和加拿大提出聯合提案,旨在解決因會員突然加徵關稅而引發的議題,這將對出口業者帶來不確定性,並對進口業者增加額外成本。該提案的目的是編制實施關稅改變時各國當前作法的清單,且與會員們分享因實施關稅改變而產生的潛在問題,並提出各種選項以提高實施關稅以及運送過程中之運輸管理的可預測性。   數個會員呼應該提案提出的透明度議題並支持根據會員當前的作法制定可行的方法,而部分其他會員則警告,該提案將會增加開發中國家的行政管理成本並限制其政策空間。   俄羅斯根據去(2019)年1月有關提高實施關稅透明度的圓桌會議討論的結果向WTO提交一份提案。俄羅斯表示,該會議的結論是(1)關稅改革很大比重是在正式公佈日生效;(2)關稅政策缺乏可預測性,可能會使微型和中小型企業無法有效整合至全球價值鏈中;(3)線上資料庫和入口網站的可得性對便捷化取得貿易資訊至關重要。俄羅斯表示,其將持續探尋提升實施關稅透明度的方法,以便在MC12提出具體的提案。   日本就日本、以色列、韓國、瑞士和臺灣等5個會員審查各國因應COVID-19疫情所採行之出口限制措施說明其審查結果。日本表示,該審查結果的相關資訊來源於WTO秘書處、會員通知以及今年6月18日召開的COASS中各國有關COVID-19疫情的回覆資訊。   日本指出,自今年3月以來,共有16個會員實施21項出口限制措施,其中11項是出口禁止,5項是出口配額,2項是許可證要求。最初採行的3項出口禁止措施,後來更改為出口配額。該等措施之平均執行期限約為130日,1/3的措施尚未取消,部分措施的執行期限在今年底前維持不變。此外,21項出口限制措施僅有6項措施已向農業委員會通報但沒有任何措施提前通報。日本還分析會員們在6月18日召開的COASS中各國有關COVID-19疫情的回覆資訊,以確定與現行規範應用有關的問題。日本認為,若沒有明確的出口限制規定,糧食價格將會上漲,並對進口國之糧食安全產生負面影響。   十多個會員表示,其願意持續討論並強調會員們應向WTO通報所採行之任何出口限制措施和/或此類出口限制措施對全球農產貿易產生不利影響。一個代表團表示,WTO會員們應確保脆弱國家能保障其國內的糧食需求。   澳洲代表說明凱恩斯集團提案,並探討解決具貿易扭曲效果的境內支持措施的可行方式。澳洲表示,此種溝通源於自1995年以來各國因境內支持議題談判進展有限而日益沮喪且對具貿易扭曲效果的境內支持總金額持續成長而感到擔憂。凱恩斯集團預估,若不加以限制,在2030年,「全球琥珀色措施」(Amber Box)總金額將達到2兆美元。   擬議的架構包含5個要素,其中以權利為重點,而非實際的境內支持水準,以確保政策空間;考量《農業協定》第6條「境內支持」條文中具貿易與生產扭曲效果的所有形式之支持措施,但不影響各種要素的處理方式;確保那些擁有最高權利並對全球市場產生潛在影響的國家作出最大的貢獻;並確保考量會員們各自的發展需求。   約有20個會員發言,其很大程度反映其在各項議題的長期立場,例如應將境內支持作為農業貿易談判的優先事項、應將境內支持的要素作為未來規範或減少承諾的重點以及會員們的貢獻,特別是在發展階段。   巴西因透明度目的而提交一份概念文件,旨在提出一個討論和反思的架構,以指引渥太華集團(Ottawa Group)官員執行該集團在6月18日召開的COASS商定的3個農業行動要點。該文件特別著重在WTO會員們根據COVID-19疫情所汲取的經驗教訓以及可採行哪些措施來持續改善農產貿易,以確保未來的危機不會破壞貿易、糧食安全和長期農產品市場的穩定。   數個渥太華集團成員國表示,其將致力於就該文件所提出的各項議題開展後續的工作。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9/28)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0/11/25
荷蘭農業知名學府瓦赫寧恩大學聯合園藝培育者、供應商合作,選擇以非洲菊與AR進行農業數位轉型的應用試驗,除了軟體模組,還應用數據庫資訊檢索技術,協助AR進行植物相關資訊的檢索,明確計量溫室中所有非洲菊花朵的雄蕊數量、辨識非洲菊的壓力程度、定位確認,並且在使用者進行AR觀覽時,能以語音收錄並轉為文字檔,省下了紙筆記錄與轉譯的時間。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