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0/11/24
切葉蟻原本是熱帶地區的農、林業害蟲,但英國的研究單位應用配位高分子中的金屬有機框架、切葉蟻的費洛蒙與電腦模型進行運動模式的試驗結果,並慢慢調整化學基團,進而改變費洛蒙的釋放速度,可以讓費洛蒙中的化學分子緩慢釋出,並且找出最佳的釋放效率。該研究對於作物噴灑大量灑農藥的爭議得以平息,目前正以英國的果園進行田野研究,希望能快速應用到高單價作物上並且控制農藥施用之用量。
2020/11/23
數千年前,最早進行香蕉栽植的地方是在東南亞地區,而香蕉於西元1500年早期來到美洲,非裔奴隸就在製糖田區的邊際土地種植香蕉,當時有許多不同種類的品種,但都不同於現在流通在市場販售的品種。   1800年代,紐奧良的船隻前往加勒比海開發有價值的商品,在航海期間他們購買了大麥克香蕉(Gros Michel  Banana),其果實特性為厚皮,故耐長途運輸,然而香蕉在美國大受好評,可全年生產,價格也親切,也有不少醫生為香蕉的營養價值背書,隨著香蕉在美國的需求擴大,也開啟事業體的端點,美國的水果公司聯合果品公司(現名:金吉達品牌國際公司,Chiquita Brands International Inc.)也開始想要栽植香蕉,為了能確保土地使用權,聯合果品公司向中美洲的官員進行賄賂與遊說,以確保盟友關係。   取得宏都拉斯土地權之後,也獲取香蕉的買賣權,直至1930年,聯合果品公司掌握了中美洲的香蕉源頭,一度還擁有瓜地馬拉40%的耕地,將哥斯大黎加、哥倫比亞、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巴拿馬等國的森林剷除改為果園,也建造鐵路、道路、宿舍供給香蕉園的勞工使用,然而受到高薪資的誘惑,許多當地居民到香蕉區工作,而聯合果品公司就開始在這些地方密集性地種植大麥克香蕉,造成無生態多樣性的環境,淪為難以抵禦香蕉流行疾病的困境,而連結農場的簡陋設施會讓疾病快速蔓延,工人的靴子、體路運輸等都是疾病蔓延的途徑,從A園區傳染至B園區,如此持續下去,這也正是1910年所面臨的真菌侵襲,初始真菌摧毀了巴拿馬的大麥克香蕉園,接下來擴散至中美洲,一夕之間讓原本可帶來可觀利潤與廉價的香蕉系統也成了快速傳播病毒的媒介。   欲競速對抗巴拿馬真菌疾病的聯合果品公司放棄了哥斯大黎加、宏都拉斯、瓜地馬拉的農園,導致數千名的農民、勞工失業,而公司又持續接掌雨林進行砍伐、整理出大片新的香蕉耕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合果品公司在瓜地馬拉與宏都拉斯相互合作的獨裁政府屈服於土地改革的民選政府,新任總統向聯合果品公司買回香蕉園土地並且配給給沒有土地的農民,本想依據課稅價格來決定土地支付價,然而聯合果品公司卻低報土地價值,引發幫派不滿並且反對新任民選總統,也在美國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CIA)以共產主義的相關議題推翻了民選總統;為了逃離不斷惡化的巴拿馬真菌經濟成本與政治因素的侵襲,同年聯合果品公司位於宏都拉斯的員工罷工抗議,要求公司承認新設置的勞方公會,而聯合果品公司也在1960年代同意了將大麥克香蕉改種植可抵抗真菌疾病的香芽蕉。   現今,中美洲的香蕉經濟重要性已經不復存在,而聯合果品公司也改名為金吉達品牌國際公司,也失去了可掌握拉丁美洲政治圈的籌碼,但這也不表示現今的香蕉產業就沒有問題,香牙蕉需要使用殺蟲劑,這也危害的生態與農場員工的健康,雖然香芽蕉的可抵抗大麥克香蕉的特殊病原體,但也缺乏生物多樣性,讓香蕉很有可能再次為疫情所苦。
2020/11/23
都市熱島效應作用越來越明顯,因此Google設置樹冠實驗室,蒐集航空圖、近紅外線等影像資料,並以人工智慧分析都市內的綠化覆蓋率,快速找出需補強綠化的區塊,進行綠化措施進而快速降低熱島效應,讓都市有效降溫。
2020/11/23
在今(2020)年9月22日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roup of Twenty, G-20)貿易部長雲端視訊會議中,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副祕書長沃爾夫(Alan Wolff)呼籲WTO會員們「應重新參與談判(renewed engagement)」,以「確保WTO已充分做好準備,來應對不斷變化的全球經濟挑戰。」他要求會員們應儘速達成刻正進行的談判,且在具體提案的基礎上推動WTO系統性改革,並取消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而制定但現已不必然需要的貿易限制措施。   沃爾夫副祕書長在會議中指出,證據表明貿易在緩解COVID-19疫情蔓延早期發生的關鍵醫療用品短缺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WTO經濟學家初步的研究數據顯示,與去(2019)年度相比,2020年上半年全球個人防護用品、洗手液、呼吸器等產品的貿易成長30%左右,而此貿易成長和整體貨品貿易下降18%形成強烈對比。沃爾夫副祕書長指出,若非政府採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去應對市場需求下降,則整體貨品貿易下降將會加劇。   儘管事態出現相對正向的發展,沃爾夫副祕書長仍警告G-20貿易部長們,「COVID-19疫情蔓延尚未結束,而各國面臨的經濟挑戰將會持續。」他並表示,與COVID-19疫情相關的貿易限制措施的持續抑價(rollback)所導致的經濟好轉可能會逐漸失去動能。會員們應避免「為應對經濟衰退而需獲得政府支持,但最終可能會扭曲市場的競爭條件並加劇未來的貿易緊張情勢。」   沃爾夫副祕書長強調在COVID-19疫情蔓延下開放和可預測的貿易對促進各國強勁的經濟復甦的重要性。他並表示,WTO會員們有機會和下一任秘書長共同合作,以確保全球貿易體系維持正常運作,並為參與國際貿易或受影響的會員提供公平的貿易機會」。   「G-20領導人和貿易部長要求推動WTO系統性改革進程,應從會員認真審議具體提案開始,把WTO恢復到其應有的狀態:成功完成談判,在普遍獲得認同的結構內解決爭端;由強大、敬業、專業的祕書處積極提供服務。」   沃爾夫副祕書長建議,應透過G-20在今年3月提出的標準來審查緊急貿易限制,即此類措施應具有針對性、適當性、透明性和臨時性。此審查將可逐步取消不必要的貿易限制措施。   沃爾夫副祕書長並呼籲WTO會員們應儘速達成數位貿易和漁業補貼等議題談判。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9/22)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0/11/20
2020年讓許多國家意識到糧食自給率的重要性,也想要執行相關改革計劃。位於中東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過往倚賴糧食進口程度甚深,然而COVID-19使得國家與人民思索著糧食自給的新方法,透過垂直農場的智慧科技、水耕技術順利生產出一批批的生鮮蔬果,而政府相關部門也已積極投入垂直農業,預計2021年能夠將國內農業生產的比率提高至15%。
2020/11/19
「一杯春露暫留客」、「寒夜客來茶當酒」,以茶會友自古就是友善的待客之道,更在濃茶淡水、細斟慢酌中,品味人生。當快速便利的泡沫紅茶、手搖飲、罐裝茶滿街竄起,店招密集程度幾乎與超商不相上下,又是另一番世道人情即景。面對飲茶文化的消費習慣和市場改變,臺灣該如何站穩腳步、精準布局,甚至進軍海外,以追求最大的營運效益,這不僅要靠經驗,更得借助現代智慧科技策略。
2020/11/19
根據聯合國人口司預估,2050年住在城市人口比率可能高達68.4%,等於全世界3分之2的人口皆住在城市中。如何有效運用城市空間創造價值,韓國Metro Farm或許是其中一個解套之法,透過建置在捷運站的農場,減少糧食生產與運輸成本,也是未來農業的新型態之一。
2020/11/19
美國於今(2020)年9月18日建議設定某些類型漁業補貼金額上限,作為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新漁業補貼協議的一部分,但此建議卻受到歐盟和其他幾個國家的冷淡回應。   數個開發中國家也反對讓WTO監督漁業管理,同時要求其依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SDGs)第14.6條給予開發中國家和低度開發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y, LDCs)適當和有效之特殊和差別待遇(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DT)。   開發中國家表示,在漁業補貼協議範圍和補貼範圍尚不明確的情況下,討論執行新漁業補貼協議的透明度和通知條款並不合適。   WTO杜哈規則談判小組主席威爾斯(Santiago Wills)於9月底召開的非正式代表團團長會議中,對會員們進行談判的方式表達憤怒。他強調會員們應真誠地為獲致成果而努力,並暗示「部分代表團刻正談判有關如何在訴訟中捍衛其立場以及在允許他國履行承諾前就先質疑他們。」   威爾斯主席表示,其對會員們就「如何使其豁免於某一特定規範,同時又將其他會員納入該規範之適用範圍」堅持其立場感到吃驚。   他並表示,「這是行不通的,正值我們刻正處理永續性問題之際,應確保會員們遵循刻正談判的內容,而非挑戰現行措施。」   威爾斯主席對9月14日至18日召開的WTO杜哈規則談判小組會議未能取得進展表示嚴重關切。「訴訟應是萬不得已,而非對談判的基本態度,若此問題不解決,我們將會很快面臨實質性問題。」 美國介入   美國貿易代表署副代表兼駐WTO大使習達難(Dennis Shea)上週支持漁業補貼規範彙編草案文件(consolidated draft text)和整體談判進行。習大使表示,美國並不認同持續討論該草案文件第5條第1款有關禁止導致產能過剩和過漁(overfishing and overcapacity, OFOC)補貼是可望取得重大進展的議題。   習大使表示,「簡言之,數個會員提出設定漁業補貼金額上限的提案,但我們屢見禁止其他會員進行補貼,並透過無數次豁免和排除來豁免自己補貼之提案。」此外,美國對「反對遠洋漁業強化透明度條款」表達關切。 開發中國家   加勒比海共同體(Caribbean Community, CARICOM)國家和萬那杜表示,其人口仰賴漁業以保障糧食安全,這暗示應有平衡的規範。   印尼貿易官員西里格爾(Syamsul Bahri Siregar)大使呼籲應將該草案文件變得更加簡明,並認為該草案文件仍存在「具大差距」。他呼籲應重新擬定有關OFOC草案文件並強調S&DT對印尼及其他開發中國家非常重要。印尼要求應依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第14.6條,採取「包容、透明、客觀的方式」。   印度今年排除任何有關漁業補貼協議,並強調S&DT仍是該協議的重點。   印度沒有點名包含中國、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及臺灣等國透過大規模工業化捕撈導致全球魚類資源枯竭,其僅表示非屬製造問題的國家不應承擔責任,並建議應採行汙染者原則(polluter principle),要求製造問題的國家來承擔責任。   非洲、加勒比海及太平洋國家集團(Africa, Caribbean and Pacific group, ACP)、非洲國家集團(Africa Group)、低度開發國家集團(the least-developed countries, LDCs)和南非等數個開發中國家集團,對該草案文件表達關切,並警告表示,應將其提案納入並修正該草案文件。   南非表示,「雖然針對不同群體討論關鍵的議題是您的權力,但重要的是應瞭解漁業補貼協議條款與議題選擇優先順序之連結,而非廣泛瞭解這些議題間彼此的影響。」   南非表示,透明度對會員們非常重要,但目前無法預判核心的規範。透明度規範不應造成會員們不必要的負擔,並應將開發中國家漁業部門的特殊性納入考量。   歐盟表示,應削減某些有害的漁業補貼,而漁業補貼上限則不在授權範圍內。數個會員仍反對漁業管理,但漁業管理在限制漁業補貼方面則扮演重要的角色。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9/21)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0/11/18
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團隊研究小型感測器的靈感源自於戰場空投物資的做法,試圖在小型昆蟲或無人機上裝設感測器,並以藍芽遙控感測器之電流並使其自脫落;若感測器在高空中脫落,為避免墜落時造成損害,在感測器設計之際刻意將電池擺設位置偏向一方,就能在高空中卸下感測器時不造成損壞。
2020/11/17
為了解決農場長年勞力不足的問題,英國Fieldwork Robotics公司進而研發多款作物採收機器人,過去曾與多家廠商合作,研發出漿果類的草莓、黑醋栗,以及蔬菜類的番茄採收機器人,這次與Bonduelle Group聯袂合作,希望能開發出便於採收花椰菜的機器人,其計於2023年能夠商業化生產並進入市場。
2020/11/16
位於新加坡的國際農業永續學會日前舉辦線上研討會,將農業科技、農業創新、農業永續、農業投資納入主題,並且由26國學者進行議題討論,未來氣候變遷、國際局勢動盪將持續影響,進而糧食自給率躍升為國安重點,若以農業科技與創新商業模式的變革下,後疫情的各國勢必不容忽略永續農業的重要性。
2020/11/16
您是否曾經心生念頭,想在自家栽植農作物,卻又不曉得該如何入門嗎?這個問題農委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已經提出對應之策,歷經2年來的都市場域栽種試驗,於今年推出都市農耕試栽作物檢索表,內含有適合50種蔬果、香藥草作物栽種的環境資訊,供民眾參考使用,除此之外,也建置屋頂農園科技澆水管理模組、室內盆花澆水警示套盆組,一次滿足室內、室外的栽植需求。   使用檢索表前可先檢視自家環境屬於高樓層或是低樓層,抑或是陽台、露臺的方位,再利用檢索表就能輕易歸納出住家適合栽種哪些作物。選擇適切的作物品項後,要如何照顧作物也是一門學問,桃園區農業改良場也依照作物的需水性研發科技澆水管理模組,可偵測水壤水分含量,透過傳輸遠端監控系統,可在作物需要補充水分時啟動給水裝置,讓住家農園可以輕鬆照顧作物無負擔,還能節省50%以上的用水;而室內盆花澆水警示套盆組係結合水位感測、缺水亮燈裝置與硬式吸水棒,利用毛細作用的原理,吸水棒能供給植物所需用水,日後只要缺水裝置亮燈就表示盆栽缺水需要水分滋養。   都市農耕試栽作物檢索表未來也繼續擴充資料庫內容,提供民眾更豐富的內容供都市造景的選擇。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