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0/12/23
魚粉是全球水產養殖中重要的飼料添加物,而人類對於漁產需求日益擴大,魚粉需求也拉大,美國農業局與明尼蘇達大學研究團隊以美國第三大農耕作物苜蓿進行魚粉原物料研發,並以黃鱸作為苜蓿飼料樣品進行肉質感官品評試驗,除了飼料重量較傳統魚粉輕,關於魚體健康狀態、換肉率、品質、口感、顏色等試驗參數並無太多差異,係具有新魚粉飼料的潛力。
2020/12/22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肯亞奈洛比大學一同研發出可提供炎熱乾旱地區可使用的農作物保鮮儲物室,應用建築與器械原理在貨櫃內進行植物纖維水廉片、太陽能電子控制系統、風扇與水泵之組裝工程,可依照農民需求客製大小,也降低能源依賴與提高冷卻效率,成本也大幅減少50%,對於當地農民是一大福音。
2020/12/22
聯合國12月12日的巴黎氣候5週年視訊會議中,各國對於氣候變遷的議題,期望美國未來由新任總統統御時,能再次加入協定,實踐降低碳排放的承諾,並且引導其他國家朝向逐年降低碳排放的目標。
2020/12/21
英國公司Be Seen Be Safe開發出畜禽疾病緩解平台Farm Health Guardian™,獲得多種專利並且具有控制入口、即時追蹤、立即警報、預防損失之特點,可讓使用此系統平台之農場有效降低畜禽疫情爆發的機率,目前已被北美、英國、歐洲畜禽相關企業廣為導入使用。
2020/12/21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農業談判特別會議(special sessions of the Agriculture Committee, COASS)於今(2020)年11月10日舉行,會員們討論亞伯拉罕主席近期任命的11位各議題協調人所提出的第一份報告。   美國於會中表示,會員們於明(2021)年召開的第12屆部長會議(the 12th Ministerial Conference, MC12)應著重在農業談判可獲致的實際成果,並建議透明度是最有可能實現的成果,因為會員們在其他議題的立場仍保持不變,而達成透明度協議,未來將可取得更多成果。   美國表示,會員們不應浪費時間在其他議題反覆表達其立場。   一位貿易官員表示,歐盟還要求會員們應避免保持敵對立場,並贊同美國的看法,透明度應是WTO農業談判的優先事項。   美國和歐盟及大多數會員們皆贊同由新協調人來主導農業談判進程。   11位各議題協調人向會員們報告其迄今為止的進展: 境內支持   加拿大籍協調人麥當諾(Greg MacDonald)、印尼籍協調人瑪哈拉尼(Fenny Maharani)和墨西哥籍協調人奧爾梅達(Elisa Olmeda)表示,其11月與會員們舉行約20場次雙邊會議,並指出,所有會員皆強調需解決導致貿易扭曲的境內支持問題,但對境內支持新規範應如何看待,則持不同的看法和立場。而要在MC12獲致成果的關鍵因素包括應建立會員間彼此的信任以及會員立場的彈性。會員們選定幾份文件,作為深化技術性討論的良好基礎,包括凱恩斯集團、中國和印度以及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國家集團(Africa, Caribbean and Pacific Group, ACP)所提交之文件。協調人表示,會員們對如何解決境內支持的失衡和日益嚴重的貿易扭曲問題提出不同看法,並強調需要明確某些關鍵概念,例如需依據會員們不同的想法來定義「比例性」概念(亦即具貿易扭曲效果潛力會員應作出更大的削減承諾)。   部分會員還重申其對開發中國家和低度開發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y, LDCs)特殊與差別待遇(Special & Differential Treatment, S&DT)的重要性。有關會員們就COVID-19疫情對農業談判所面臨挑戰的看法,部分會員對某些會員向農民提供大量補貼表示關切。部分會員亦對糧食安全表示關切,並強調需有手段和政策空間來應對未來的危機。部分會員強調需持續進行農業改革,包括限制和削減具貿易扭曲效果的境內支持,還強調需透明度並向WTO即時通報為應對危機而採取的境內支持措施。 市場進入   哥倫比亞籍協調人阿貝利達(Daniel Arboleda)及烏克蘭籍協調人珂齊茨(Mariya Khrystyna Koziy)表示,其目標是促近非正式對話,以便為談判確定明確的討論起點,並強調透明度、包容性及中立性的指導原則。協調人指出,會員們對影響談判的外部因素表示關切,例如新任WTO秘書長的遴選,MC12召開的日期和COVID-19疫情蔓延。   會員們也在諮商中同意,談判不應從零開始,並建議可以前任主席版的報告作為談判的基礎。主持人根據他們的磋商確認,談判過程應以會員提出的技術性分析工作為基礎,並歡迎會員們提出新的意見和想法。協調人表示,其將與志同道合的支持者和非支持者分別召開會議並以小團體討論進行。 出口競爭   瑞士籍協調人高爾(Laura Gauer)表示,部分會員認為前任主席先前提供給會員參考的選項文件和加拿大、挪威和瑞士之提案作為後續談判討論的出發點。因此協調人要求會員們儘快和首都進行諮商,並以書面提供意見和反饋。 出口限制   巴西籍協調人班圖(Leonardo Rocha Bento)表示,在出口限制議題似乎存在兩個不同的陣營,第一個是部分會員提議的決定,「會員不應對世界糧食計畫(World Food Programme, WFP)非商業人道主義目的而購買食品時,採取出口限制;另一陣營則認為應把重點放在透明度上,至於如何前進則尚未達成共識。 棉花   巴西籍協調人卡瓦略(Sergio Carvalho)和布吉納法索籍協調人瓦利(Emmanuel Ouali)表示,需要一個新的方法來重啟棉花議題談判,並建議透明度可能會是將所有與會者帶回談判桌的一項議題。 糧食安全目的公共儲糧計畫(Public Stockholding for Food Security Purpose, PSH)   牙買加籍協調人道格拉斯(Craig Douglas)表示,其在第一回合諮商中已向會員們提出4個問題: 如何改善有關PSH的峇里過渡機制決議(Bali Interim decision)? 貴國政府目前面臨那些挑戰?如何因應? 要在此議題取得進展,需回應哪些關鍵問題?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是否已改變優先事項?   承認PSH是一項棘手的議題,且需要會員們相互妥協和彈性,協調人指出幾個「有希望的跡象」使得PSH可能獲致成果,包括所有接受諮商的會員們皆表示繼續談判的意願並認為COVID-19疫情的影響可能會提供後續探討PSH計畫相關性的機會。 特別防衛機制(Special Safeguard Mechanism, SSM)   協調人指出,部分會員希望此一進程將由新的投入推動。其他會員指出,透明度和包容性原則應指導整個過程的討論。實質上,支持者強調需採行一項簡單的工具來應對其進口量激增和價格下跌。協調人表示,支持者強調SSM是一項強制性的議題,應根據會員自身的情況發展,而非支持者則提出應與市場進入和境內支持建立連結。   他並表示,部分非支持者認為前任主席在上次報告中提出的想法將是一個很好的起點,但數個支持者則警告說,這將無法提供其正在尋求的解決方案,反而他們認為過去G33提案是進行討論的更好起點。協調人計畫持續與更多會員進行諮商,以調和不同立場,並制定一項行動計畫。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11/13)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0/12/21
螢幕中正在分切的哈密瓜價值200美金,它值得這樣的高價。2019年5月,北海道有兩個顆哈密瓜在拍賣會現場以500萬日圓售出,換算美金則是超過了45,000元,那麼,究竟是甚麼原因讓日本哈密瓜得以如此高價?   在日本,哈密瓜並不是當作日常購入的鮮果,它是種奢侈品的代表,在注重送禮縟節的日本文化中占有重要的意涵。皇冠哈密瓜是日本哈密瓜最有名的品種之一,踏入東京高端水果攤,就會看到皇冠哈密瓜(crown melon)上頭貼著專屬標籤,而這些哈密瓜盛產於日本靜岡縣(Shizuoka),每顆價格均超過200美金(約5,500元台幣),皇冠哈密瓜與一般超市看到的大量量產約莫5元美金一顆的哈密瓜不同,皇冠哈密瓜在它生長時就受到細心的呵護,Fumiyoshi Chujyo一家栽植哈密瓜的已有60年的經驗,每顆哈密瓜需要100天的生長期,四季皆可採收,根據季節的不同,皇冠哈密瓜有著約莫20種不同的變異,然而高架栽培的方式可以讓農民精準的控制每株哈密瓜植株所吸取的水分多寡,而溫室內裝設的空調也可保持全年恆溫之效。   皇冠哈密瓜共有4種等級,任何有些微瑕疵的哈密瓜都被分為"雪"(YUKI),其餘外觀完整的皇冠哈密瓜可依照含糖量與外觀分為三種等級與產量比率,分別為55%的"白"(SHIRO)、25%的"山"(YAMA),以及最高級別、數量稀少0.1%的"富士"(FUJI),在皇冠哈密瓜栽植的第50天起,植株會開始開花,若小的果實也開始一一現身,但其實栽植皇冠哈密瓜最辛苦的工作才正要開始,為了使哈密瓜口感、外觀達到高標,需要全面純手工的照料哈密瓜,當瓜果開始變大之際,需要使用白紙裹住哈密瓜保護之;而哈密瓜外觀的網紋形成後,還需要戴上手套以手工為每一顆哈密瓜按摩、拋光,並且留意避免陽光直曬。   為了使皇冠哈密瓜的價格與品質維持在高水準,靜岡皇冠哈密瓜公司負責檢驗200多名瓜農的哈密瓜,從栽植到採收後的分級,這些皇冠哈密瓜的口感與風味帶來令人不可思議的美妙滋味與香甜,如此的高價水果,在日本仍有極大的銷售市場,消費者願意支付高價購入作為禮物贈予他人,這些哈密瓜通常單顆放在展示盒內,用緞帶繫好待售。皇冠哈密瓜完美的高級口感,再加上高單價,被視為高品質的象徵,那麼500萬日圓的夕張哈密瓜品嘗起來的感受又會是怎麼樣呢? 【補充】影片中日本哈密瓜品種 yubari king:夕張哈密瓜,為紅色果肉,盛產於北海道。 ibara king:茨城哈密瓜,其特色為果肉厚實多汁,顏色帶有黃綠色,盛產於茨城縣,產季為四月下旬至六月。 andes melon:安達斯密瓜。 crown melon:皇冠哈密瓜,為綠色果肉,盛產於靜岡縣。 otome melen:乙女瓜,otome是縮寫,全名為OSHIMA TAKII ORIGINAL MELON,其特色為皮薄、肉厚、多汁,甜度維持在15度,盛產於茨城縣。 prince melen:王子蜜瓜,類屬無網紋的甜瓜。 homerun melon:以棒球全壘打Home Run命名,為白色果肉,培育自熊本縣。 higo green melon:日果青哈密瓜肉質鮮甜,甜度高達16%,盛產於熊本縣。 arus melon:亞魯斯哈密瓜,盛產於愛知縣。
2020/12/18
美國伊利諾大學應用擠壓膨化技術製作豬隻飼料,有效提高飼料中的胺基酸消化率,而在對照實驗中,發現若餵食豬隻經過擠壓膨化程序的飼料,連帶著能量消化率的增長,因此得出胺基酸消化率與能量消化率間有著密切關係,對此豬隻的消化系統能吸收到更多能量與蛋白質,顯示經過擠壓膨化處裡的豬飼料係可提升飼料在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
2020/12/18
台灣台糖公司早期以製糖為主要業務,近年來致力於循環農業的發展,試圖將製糖剩餘的蔗渣百分百循環再利用,其中以生物燃料、有機肥料、蔗渣太空菇包為循環三寶,日前研究證實蔗渣所製成的太空包能使杏鮑菇的產量增加,期望未來蔗渣全循環的應用不再有侷限。
2020/12/17
以往昆蟲監測的相關試驗需要耗費大量人力、時間,所費不貲,然而美國加州大學的新創公司成功研發出一款智慧智慧昆蟲監控系統,使用備有感測器與發信器的昆蟲誘捕器,外加雲端檢測平台以及數據資料庫,可有效辨識目標作物的害蟲與益蟲,再將相關資訊發送至使用者綁定的智慧應用程式內,可使得農民更明確、快速做出合乎成本管理效應的田間管理與害蟲殲滅策略。
2020/12/17
今(2020)年10月23日,美國政府對第一階段美中貿易協議美國對中國的農產品銷售表示樂觀,儘管中國可能無法達到其購買承諾。   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及貿易代表署(US Trade Representative's Office, USTR)在一份聯合報告中指出,中國目前已履行第一階段美中貿易協議2020年農業採購目標的71%,約236億美元的農產品,今年似乎是美國對中國農產品銷售最好的一年。   該份報告指出,「中國是否能完全履行該協議的目標仍有待觀察,特別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對全球經濟產生的影響,但中國刻正取得實質性進展。」「值得注意的是,該協議直至今年2月14日方生效,而3月是該協議生效的第一個月,這意味著美中雙方已履行該協議7個月。」   該份報告指出,中國已履行該協議所規定57項技術性承諾中至少50項。這些代表著減少與消除美國農產品在中國市場所面臨的結構性和非關稅障礙的具體承諾,包括肉類、禽類、海鮮、稻米、乳製品、嬰兒配方奶粉、園藝產品、動物飼料和飼料添加劑、寵物食品及農業生技產品。   迄今為止,中國已履行的承諾包括: 取消進口美國禽肉的禁令,包括含禽肉的寵物食品。 取消30月齡及以上的美國牛肉和牛肉製品的進口禁令,並移除符合中國進口條件之牛肉產品清單中所有牛齡的限制的規定。 簽署協議,允許進口美國園藝產品,包括生鮮切片馬鈴薯、加州油桃、加州酪梨及藍莓。 允許進口美國加工用大麥、草料提摩西乾草(Timothy Hay)、苜蓿乾草顆粒和立方體以及杏仁粉顆粒和立方體。 取消對含有反芻動物成分的美國寵物食品之進口限制。 更新允許可出口至中國的美國海鮮種類清單。 擴大允許可出口至中國之美國牛肉和豬肉產品清單,包括肉類加工品。 發布新的食用低蛋白乳糖粉(dairy permeate powder)國內標準,並允許美國該項產品出口至中國、承認美國乳製品食品安全的監督體系、允許進口美國超濾牛乳製品(ultra-filtered)用以強化並延長有效期限,以及簡化美國乳製品和嬰兒配方奶粉的註冊要求。 簽署區域化(regionalization)協議,即美國若有發生禽流感或雞瘟(Newcastle disease)時,中方容許美國未受感染區域的禽肉仍可出口至中國。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10/26)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0/12/16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研發出用途廣泛的Capacitivo智慧桌巾,其原理為智慧織物經由放置物的電荷變化進而判別物品為何,再搭配機器學習、資料庫建置,可使得這條智慧桌巾的正確判別度提高至94.5%,它的用途可協助人們日常生活判別食材,計算菜餚的卡路里、盆栽是否該應該澆水,再經由物聯網功能發讓語音小幫手出聲提醒,隨著人工智慧與務聯網的快速成長,Capacitivo智慧桌巾的應用層面將更加寬廣。
2020/12/15
新加坡食品局於今年12月2日公布,美國Eat Just公司利用動物肌肉細胞所培養的人造雞肉允許製作成雞塊,期盼通過此人造肉原物料有助於新加坡解決高度依賴進口糧食的潛在糧食危機,待技術成熟可大幅量產即可加速商業化。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