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1/01/29
植物體中光合作用相關酵素RuBisCO的作用效率低,約只有50%的效能,導致整體光合作用效率差。來自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研究團隊將阿拉伯芥改造轉入藻類特化二氧化碳濃縮機制相關蛋白-EPYC1及似〝蛋白核〞結構,結果顯示改造過後阿拉白芥生長效能提升6成,且對環境變遷有更好的適應能力。
2021/01/28
日本筑波大學與森林綜合研究所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經常做森林浴的人,因應壓力的能力可能比完全不做森林浴的人來得高。
2021/01/27
以色列最大連鎖超市Ramy Levy與以色列農業技術公司Vertical Field合作簽署協議,將在都市中數十個超市附近建立“垂直農場”。垂直農場的作物在受控條件下生長,無需使用化學農藥或肥料,不受季節或天氣影響,可保證全年產量與品質,將以高競爭力的價格出售在地最新鮮的農產品供都市居民購買。
2021/01/26
植物的根系決定碳的攝入、存活率和農業產量,並佔世界植被碳庫量約三分之一。世界上許多植物生物量以根的形式存在於地下看不見的地方,植物間地下競爭關係的研究因無法觀察地下的根而受到阻礙。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個理論模型並進行了實證測試,解釋控制根系生長的規則。植物會根據鄰近植物的緊密程度來調整其根的生長方式和生長位置。
2021/01/25
UbiQD 公司已開發出一種專利保護的量子點配方,首個商業產品UbiGro正在進行推廣。UbiGro是一種發光的溫室薄膜,可以幫助植物更有效地利用陽光。紅色波長已被證明是光合作用最有效的波長。UbiGro膜可將紫外線輻射和藍光轉換為紅色/橙色光,轉換後的光波提高了植物冠層的光合作用效率,使植物更易於生物量的積累、根系發育、開花和結果。許多溫室客戶和技術機構都對UbiGro進行測試,反覆驗證UbiGro能協助縮短生產的週期,提升作物產量10-20%。
2021/01/25
臺灣的高科技產業是全世界知名的,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臺灣的農業也隨著科技優勢不斷在進步。   為了防止雜草蔓生,農地膜對於農民栽種是不可或缺的資材,但傳統農業塑膠布不屬於一般廢棄物,更換時容易破碎,經常殘留於農田中,造成回收困難並衍生環境負擔等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業者開發出「可分解生質農地膜」,可分解生質農地膜雖具有塑膠的特性,可以控制雜草生長,降低水分蒸散,但也擁有可輕易分解的特性。使用後可直接透過機器翻土打入土壤內,可以很自然地把它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用囤積塑膠殘留物或支付垃圾處理費,可大幅減少人力和清潔成本。透過這些新型科技明顯地對環境永續經營帶來益處,相較傳統塑膠膜其回收成本更具優勢,更是環境友善的好幫手。
2021/01/22
砷是一種慢性毒性重金屬物質,長期攝入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由於一些人為工業活動的不當排放,部分地區地下水、土壤皆受砷所汙染,而植物生長其中,也會吸收砷進體內,導致人在不知覺的情況下,飲用這些水及食物,導致中毒。新加坡-麻省理工學院科研中心研究團隊發明一奈米級仿生光感知器裝載至植物體內偵測近紅外光變化,藉由簡易電子裝置即可即時得知植物體內的砷含量,過程簡易、耗費低,有望投入應用,縮短檢測流程,大幅降低食安疑慮。
2021/01/21
台中市政府為維護空氣品質禁止燃燒稻草,輔導農友將稻草剪斷翻耕,並補助含稻草分解菌的有機質肥料。企業攜手龍井農會共同推廣使用益菌肥,加速稻草分解腐化,避免稻作收割後露天燃燒稻稈造成空氣汙染,成效良好。於近日簽訂2021年至2023年的益菌肥推廣合作計畫,與農民朋友合作一起讓環境更好,提升空氣品質。
2021/01/20
效率對於競爭激烈的乳品製造業來說非常重要,而乳牛生活舒適與否往往和它的產乳能力有很大的關連,由愛爾蘭農業技術初創公司Cainthus所開發出的ALUS Behavior,可以透過攝影機拍攝的影像數據進行人工智慧分析乳牛各項生理活動並將評估過後之數據結果透過手機、平板等裝置即時傳送給生產者,讓酪農能及時對牧場狀況進行反應,提高效率做出精準決策。
2021/01/19
神奈川川崎市農商工合作促進計畫,不僅促進都市農業的發展,也藉由跨域合作,發揮各產業的優勢,注入不同面向的視野與可能性。例如與餐飲店合作,直銷販售蔬菜;與社福團體合作,應用休憩療育農地功能;與ICT企業和學校合作導入新栽培技術等。透過各跨域的連結除了獲得民間重視外,也一同帶動農業發展。
2021/01/18
聖塔克魯茲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經濟高效的新型無魚配方之水產養殖飼料,以海洋微藻的細胞代替魚油,與從海洋微藻中萃取藻油之剩餘生物質(富含蛋白質)代替魚粉,結果顯示無魚配方飼料組的吳郭魚之體重增加百分比較常規飼料組高58%,且該組的吳郭魚肉含有較多DHA omega-3脂肪酸。研究人員期望將此結果應用於開發其他魚種之無魚配方飼料,並朝向永續發展。
2021/01/18
品種是農業的基礎,在變化快速的花卉產業裡,育種專家除了專業技術外,同時也須具備市場流行的高敏感度,透過創新品種開發,才能在花花世界裡開創新的商機。   臺灣花卉產業在多年經營下,已累積豐富的外銷能量。花卉育種學者與業者透過科技創新研發技術以及嚴謹的病毒檢測流程,來保存與育成優良的花卉品種,大幅地提高臺灣在花卉與育種出口貿易的國際地位。   一起來看看臺灣農業科技如何選育出具抗病性的美麗花朵,打造符合各國市場的花卉與育苗技術,增加臺灣在國際花卉市場的價值。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