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20/12/15
為了消弭全球資源分配不均的落差,FAO與各大組織共同承諾將以人工智慧的三大發展領域:農業機器人、土壤與作物監測、預測分析,致力實踐改善全球的營養攝取均衡問題與確保糧食安全,並藉此扶持發展中國家解決國內的糧食生產問題,善待小農、消除貧窮限制。
2020/12/14
愛爾蘭海洋漁業委員會結合國內研究團隊,透過運用淡化海水技術,以治療海洋鮭魚養殖場常見的阿米巴原蟲感染症,將鮭魚進行不同時間淡化海水浸泡處理,皆可有效去除海蝨並使其死亡,同時發現從淡化海水中分離出海蝨後,其蟲體回歸海水皆無法繼續存活。
2020/12/14
糧食安全的問題正是世界各國想盡辦法找出其解決之道,然而替代農業(alternative farming methods)或許可成為解決方案之一。南韓的室內垂直農業(indoor vertical farming)協助中東國家進行作物栽植,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項可能翻轉世界糧食供給規則的技術。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nited Arab Emirates, UAE,中文簡稱:阿聯)為中東地區的金融貿易重心,長年缺水的地勢條件不利於農業發展,但螢幕上那看似普通的集貨箱,裡面可是裝載著南韓運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垂直農場—Planty Cube農場的硬體設備,其中影片中長度約莫12公尺的設備內含長葉萵苣,利用人工照明的方式替代自然光,可有效控制植物日照時間;室內的環控設施也可以調節水位、空氣之溫度與濕度;垂直農業當然不會缺了水耕系統,可以讓農作物在沒有土壤介質的環境下供給養分快速成長,甚至是使用智慧型手機進行遠端參控,連人在南韓都能應用手機進行中東地區垂直農場的栽植環境控制,這樣的技術不受戶外的天氣、氣候影響,可以穩定地生產所需要的蔬果作物,這也說明了數位技術在中東地區逐漸取代傳統的農耕方式。   2019年7月南韓與阿聯首次建置2個室內垂直農場,目前共有10間相關企業進駐在首都阿布達比(Abu Dhabi),預計2021年正式對外販售;南韓室內垂直農業在阿聯的成功模式,也使得鄰近的沙烏地阿拉伯(Kingdom of Saudi Arabia)、阿曼(Sultanate of Oman)與科威特(State of Kuwait)等西亞地區國家要求室內垂直農業的合作。   由於南韓在2019年啟動與中東室內農業合作案後,希望也能如同美國、荷蘭等農業大國一樣,將國內智慧農業研發能量出口到其他國家,掌握農業先機。
2020/12/14
根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CRS)的一份報告指出,美國於2019年和2020年可能會超過WTO規定的191億美元農業境內支持補貼金額。   美國政府一直在向受貿易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導致經濟衰退打擊的農民提供援助。包括美國農業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部長珀杜(Sonny Perdue)在內的政府官員們都堅信,這些援助計畫皆符合WTO的規定。   但美國遵循承諾的方式依賴於使用微量措施(de minimis)比例來豁免計入某些農業境內總支持(Aggregate Measurement of Support, AMS)支出。CRS表示,自2017年以來,美國尚未向WTO通報其境內支持支出,也未揭露如何將新的財政支持計畫予以分類。   CRS補充表示,若USDA將境內總支持分類和向WTO通報其境內支持支出方面遵循前例,則預估美國2018年將符合WTO規則,但2019及2020年將會超過WTO規定的農業境內支持補貼金額。   該報告指出,美國此舉違反WTO規則將會使美國受到其他WTO會員的挑戰,但若美國的財政援助計畫是暫時性的,則WTO會員的挑戰將不會成功。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10/23)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0/12/11
日本茶品牌「茶のみ仲間」進行與縣立大學進行產學合作,試圖降低農業副產物的囤積與透過加值化將商品價值提升,遂以草莓莖與烘焙技術研發出新茶品,其茶湯滋味帶有草莓特有的酸甜香味,品飲方式也十分便利,希望能在2022年的秋季正式進入市場。
2020/12/10
乳牛也會有脹奶的苦惱?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導入擠乳機器人,取代人工早、晚各擠奶1次,平均1天可以到4.1次,乳量也可以增加10%到15%,還可以省下大量人工,畜產試驗所今天在新竹分所示範擠乳機器人等乳牛場日常工作動線,鼓勵智慧養牛。   台灣酪農約550戶,飼養12萬頭乳牛,但近年來農村缺工問題,畜試所推動智慧農業4.0,生乳產業機器人導入與研發推動工作近4年,今天、明天在新竹分所辦理乳牛場5大動線機器人示範場域運籌網研討會,分享相關人工智慧研究及成果,讓乳牛場的經營更加智慧化、智能化。   畜試所所長黃振芳指出,機器人替代酪農戶人工進行日常工作5大動線,包括每日擠乳、每日餵養、週期監測牛隻健康、周期管理母牛分娩及仔牛飼養,每日清理牛隻糞尿及環境整潔動線,例如傳統人工或機器人擠乳需要4名人工,機器人只要1人,還有推料機器人導入,都可以省掉大量人力。【延伸閱讀】靈巧的機器人可加速電子商務推進   根據機器人導入模式與場域測試,推料機器人取代每隔2小時人員到現場推料15到20分鐘的推料時間與人力,在台灣炎熱天候的飼養條件下,提升泌乳牛的採食量3%到8%;擠乳機器人導入,透過感測器辨識牛隻,結合自動餵精料功能,進行擠乳作業,並有效紀錄牛隻泌乳性能,增加泌乳量10%到15%。   新竹分所研究員兼分所長蕭振文說,乳牛產後泌乳約300天,傳統是早、晚各擠乳1次,1天產乳量25到30公斤,擠乳機器人模式是乳牛主動到擠乳動線,1天平均可以到4.1次,不僅提升產量,也解決脹奶之苦,有時還必須管控時間間隔,避免過度集中擠乳。
2020/12/10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委員會(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公布之數據,儘管今(2020)年第三季出現回升跡象,但預估2020年全球貿易總值相較去(2019)年將下降7%至9%。   UNCTAD在其全球貿易季度報告中指出,今年第三季的全球貿易總值較去年同期減少5%,但和第二季大幅衰退相比,仍有19%的成長。   UNCTAD表示,今年第三季景氣回溫的力道並不足以使貿易擺脫赤字,初步預測估計今年第四季將比去年同期下降3%。   報告指出,中國已出現最大的貿易復甦。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之初,中國的出口減少,在第二季開始逐漸回穩,並在第三季回升,年成長率達近10%,與此同時,中國的進口也在7月和8月趨於穩定,並在9月成長13%。   整體而言,開發中國家的出口表現較已開發國家為佳,儘管出口仍較去年減少。以2020年第二季來說,所有地區的國際貿易總值均下降,但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西亞和南亞地區,其中進口降幅達35%、出口則下降41%。   報告指出,自今年4月以來,因應COVID-19疫情的醫療用品貿易值平均成長50%以上,但大部分是較富裕國家從中受益。自COVID-19疫情發生以來,高所得國家的人民每人平均每個月獲得10美元的相關醫療用品,而中所得國家只有1美元,低所得國家則只有0.1美元。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10/22)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2020/12/09
西班牙在25年前曾遭逢乾旱之苦,對於現今的氣候變遷已提早進行應變措施,西班牙科爾多瓦大學聯合研究團隊致力於改善作物栽植之水資源管理,透過實驗證明杏仁樹相對蒸散作用與作物水分逆境指數(CWSI)之間的關係,並結合無人機或載人飛行器以遠端遙測確認相對耗水量,描繪園區中不同區域的蒸散圖,在最需要的地方提供準確的水量,做最有效的水資源利用,未來也希望能將此技術應用在橄欖等重要經濟作物。
2020/12/08
美國阿肯色大學研究團隊找出畜禽可減少抗生素用量的天然替代物品—probiotics益生菌,可抑制沙門氏菌、空腸曲桿菌等等容易使畜禽患病的病原,並且與植物提煉出的酚類物質一起搭配食用,可降低家禽因為高溫而罹患的腸漏症,促進腸胃保健;此外,訓練雞隻適應高溫,並同時監控羽毛的熱休克蛋白變化,驗證其效用。
2020/12/07
2009年,荔枝椿象開始在高雄蔓延,當時為荔枝、龍眼的果樹,為了降低荔枝椿象的危害,在主管機關的政策指導下,連袂相關的研究團隊,提出相關的防治策略。荔枝椿象一生中有三個時期:卵期、若蟲期、成蟲期,荔枝椿象到了冬天會進行休眠,每年的1月底至2月初,正當天氣回暖之際,就會開始活動,而成蟲經過取食交尾後即會產下蟲卵,到了四月,荔枝椿象已經產下相當多的卵,在卵孵化之時,同一時間若蟲就會同時出現。荔枝椿象是一個植食性的昆蟲,最喜歡荔枝與龍眼的新梢嫩葉處、花穗,有時候也會刺吸果柄處,讓果實變黑與落果,近而影響整體的產量。   荔枝椿象的防治方法為:清園整枝、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學防治等四種,農民可依照果園的氣候狀況、荔枝與龍眼的生長時期採用適切的防治方法,去控制他的危害性。荔枝椿象防治最重要的,就是預防勝於治療,即是越冬蟲的管理,主要推薦的就是化學藥劑防治;另一部分則為對症下藥,在正確時間選用正確的防治方法,如此一來方可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然而開花期至採收期請勿噴藥,此階段應注重物理防治與生物防治;而採收至採收後的時段,可以進行多餘枝條的修剪,使得植株間較為通風,病蟲害也比較不會藏匿其中。
2020/12/07
臺灣豬與進口豬應該如何分別呢?別擔心,政府都幫您把關好,進口豬隻安心保證五大口訣,放心相挺台灣豬肉!
2020/12/07
據了解,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杜哈規則談判小組主席哥倫比亞大使威爾斯(Santiago Wills)於今年(2020)年10月14日以「醫療原因」為由延後召開WTO 10月漁業補貼談判會議。   熟悉談判進展的人士表示,數個會員抗議威爾斯主席臨時決定召開的杜哈規則談判小組會議與稍早原定要召開的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理事會(Trade-Relat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ouncil)會議同一天召開。   威爾斯主席於10月14日寄給會員們的電子郵件中表示:「很遺憾,基於醫療原因,我必須推遲本週原定要召開的WTO 10月漁業補貼談判會議。儘管原因似乎只是一個簡單而溫和的普通感冒,但在此時期,特別是考量每個人的健康後,我認為最好還是謹慎一點,若我們下週能繼續談判,那就更好了。」   威爾斯主席已將會議定於10月21日至22日,以及10月23日召開。同時,由於瑞士日內瓦邦已宣布10月14日生效的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準則,因此可能無法召開涉及100多位會員的WTO實體會議。   瑞士日內瓦邦在一封信函中表示:「在原定於10月15日召開的會議中,日內瓦邦聯邦議會(The Council of States)已決定採取新措施,以保護人們免受COVID-19疫情的傳播。」   相關保護措施如下: 禁止在公共場所(公共廣場、長廊和公園)舉辦超過15人的聚會。 在所有公共場所皆須配戴口罩。 禁止舉辦超過100人的私人聚會。 對介於15人至100人的私人聚會,除一般防護措施(例如,社交距離和手部衛生)外,除非規定來賓不可互換座位,否則活動組織者必須保證全員皆需配戴口罩並禁止所有消費。組織者還必須收集每位賓客的身份和聯絡方式,且該清單應保存14天,並應衛生當局要求提供給衛生當局。 對於最多可容納15人的私人聚會,組織者必須確保遵循一般防護措施(社交距離和衛生狀況),並確保賓客配戴口罩。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王惠正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10/15)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