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3 @臺灣
台灣水稻田可能因厭氧環境排放大量甲烷,一種強效溫室氣體。研究顯示台灣水稻田的甲烷排放量可能被低估,甚至成為歐盟點名的氣候變遷原因。甲烷主要在插秧至收割期間釋放,而**「曬田」**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
水稻田,不只是長米飯的地方,還可能造成氣候變遷? 每年夏天,花東縱谷的稻田像金色海洋,但在那片浪漫的風景底下,藏著一個被點名的問題——甲烷。 甲烷是強效的溫室氣體,雖然只占全球排放量的少數,卻貢獻了將近20%的暖化效應。它偏愛「厭氧」環境,也就是水多、空氣少的地方,而水稻田恰恰符合這個條件。 研究人員發現,臺灣的水稻田甲烷排放量可能被低估,甚至成為歐盟直接點名的氣候變異元兇之一。特別是在插秧至收割的這段期間,稻田進水、乾濕變化之間,就會釋放出一波波的甲烷。 解方是什麼?不是少種稻,而是「曬田」。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