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6 @臺灣
為推展循環農業,台中區農業改良場表示,台灣每年產生15.6萬公噸廢菇包、2.8萬公噸廢棄羽毛,經木黴菌、羽毛分解菌處理,可產出園藝、設施作物適用的介質,生產成本還可降低。
示意圖
為推展循環農業,台中區農改場今天說,台灣每年產生15.6萬公噸廢菇包、2.8萬公噸廢棄羽毛,經木黴菌、羽毛分解菌處理,可產出園藝、設施作物適用的介質,生產成本還可降低。
為讓台灣每年產生500萬公噸的農業剩餘資材再利用,推進台灣循環農業發展,農委會台中區農業改良場今天召開「廢菇包與羽毛遇上功能微生物 多元產業應用之本土介質孕育而生」記者會,公布研發成果。
因應氣候暖化,各類產業莫不朝永續、循環發展。台中區農改場場長李虹曦說,台灣每年產生15.6萬公噸的廢菇包、2.8萬公噸的廢棄羽毛,已可再利用產出農業副產品銷售,促進台灣農業朝減廢零廢邁進。
她說明,使用篩選出的木黴菌處理菇類廢棄木屑,就能產出本土蔬菜播種及草花專用的介質,並可取代50%進口泥炭介質使用,對比進口泥炭每公升新台幣4.3元,使用這款介質每公升僅2.6元,生產成本可節省40%。
另外,也是應用菇類廢棄木屑,經由添加雞或鴨的羽毛及羽毛分解菌後,則成功開發羽毛生物堆肥及緩效供肥介質,每公升約2.1元,栽培作物時只需澆水或施用市售即溶肥料,就能生產出優質農產品,對使用泥炭介質,生產成本可省50%,對比使用椰纖介質則省19%。
台中區農改場補充,以上研發成果適合設施栽種花卉、蔬菜使用,目前正在辦理技轉,已有廠商洽詢,希望儘速完成技轉量產上市,而廠商也能申請將產品登記為有機資材,吸引獲得有機資材補助的有機農購買使用,開發有機農業商機。【延伸閱讀】開發綠色廢棄物再利用成為生產人造土壤的永續原料
資料來源
文章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