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6 @國際
示意圖
七國集團(Group of Seven, G-7)於今(2020)年3月16日召開緊急視訊會議,會後發布聯合聲明,表明在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間,G-7領袖誓言全力支持全球貿易與投資。
隨著越來越多海外旅行被暫時禁止及商業活動也被迫暫時停止營業,世界各地愈發關切疫情會帶來的全球經濟衝擊。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於今年3月16日承認美國經濟可能因此走向衰退,但他預期這次衰退應是短期,且預測經濟將會隨著疫情結束而回升。
以下是G-7領袖之聲明:
「身為G-7領袖的我們必須承認,COVID-19肺炎疫情不只是人類悲劇,也是全球公衛危機,同時COVID-19肺炎疫情也將為全球經濟帶來重大風險。我們承諾會致力於採取必要措施,以透過更緊密的合作與加強協調彼此的投入,來確保強而有力的全球響應。儘管目前面臨的挑戰可能需要採取國家緊急措施,但我們仍舊承諾會致力於穩定全球經濟。為此,我們堅信目前關於COVID-19肺炎疫情大流行所帶來的挑戰需要一個國際協調機制,其應基於科學與證據,同時與我們的民主價值一致,並善用私營企業的力量。
承諾全力動員我們政府來進行:
協調必要的公衛措施以保護人們免於COVID-19的威脅;
恢復信心、成長與保護工作;
支持全球貿易與投資;
鼓勵科學、研究與科技合作。
藉由協力合作,我們將會解決疫情所帶來之健康與經濟風險,並為強勁、永續的經濟成長與繁榮的強勢回歸作好準備。
加速因應COVID-19
我們將會盡全力去保護國內人民的健康與安全。並且升級對疫情爆發的回應仍是我們首要之重。我們將會配合各國的努力以延緩疫情的傳播,包含藉由合適的邊境管理措施。
我們將會強化國內與全球的健康系統。我們全面支持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針對疫情與健康所建議的緊急措施,以避免留下任何地理破口,並鼓勵所有國家、國際組織與私部門來參與支持全球合作,諸如「全球防治與因應計畫」(Global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Plan)。
我們強調即時資訊分享的重要性以確保取得最佳且最新情報,並優化防疫策略與減緩措施。
我們將會整合流行病學與其他資料以更了解病毒,也更能有效地對抗病毒。
我們將會提高彼此合作研究的努力,包含透過自願性支持全球聯盟如全球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global alliance 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and Innovation)。我們秉持有效、安全與易取得的原則,支持來自公私部門所贊助之共同研究專案的發表,以及支持設備共享,以達到快速開發、製造與分配療法與疫苗。
我們將努力提高該等最需要醫療設備地區的醫療設備可得性。
基於數百萬民眾主要是透過社群媒體來取得資訊與新聞,因此我們將透過協調線上平台,以最大程度地讓公眾取得最新且最正確的相關官方資訊。
為了執行這些目標,並且在必要時候改變措施,將需要各國國內各級部門的共同努力,且我們將會要求衛生部長持續定期進行每週一次的協調。
積極因應疫情造成的經濟衝擊
我們決心配合各項措施且採取一切政策手段,來確保G7的經濟強勁成長,以防範下方風險(downside risk)的發生。
最後,我們動員所有工具,包含貨幣、財政措施以及特定行動來立即支持勞工、企業與深受其影響的部門。這些支持行動對中小企業與勞動家庭來說尤其重要。
我們也會要求央行持續配合提供必要貨幣措施,以維持經濟與財政穩定,且推動經濟復甦與成長。
我們要求財務部長定期每周針對該等措施的執行情形來進行協調,並制定更及時且有效的行動。
即便是面對企業永續性(Business Continuity)的挑戰,我們仍強調國際組織協作的重要性。作為一個全球響應的行動,我們呼籲國際貨幣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與其他世界組織來共同參與以更加全面地支持世界各國應對這項挑戰。我們也要求我們的財務部長與國際組織緊密合作,以快速地設計並執行國際財政協助,以幫助包含新興與開發中國家在內的經濟體來因應COVID-19所帶來的衛生與經濟的衝擊。
我們也將會解決疫情對國際供應鏈造成的混亂,並繼續努力促進國際貿易。
恢復並擴大經濟成長
我們將保持決心持續合作以執行是項措施來回應這次疫情造成的全球危機。面對經濟挑戰,我們有決心不僅要恢復疫情爆發前所預期之經濟成長,也要為未來更強勁的經濟成長建立基礎。我們將持續透過G-7來合作並呼籲二十國集團(Group of Seven, G-20)也能支持,以強化並擴大上述這些努力。」
農科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陳逸潔、鄭亦君編譯
備註:原文資料來源為Washington Trade Daily(2020/03/17)付費報導,故暫不提供連結,敬請見諒。
更多WTO農業新聞,請見→→臺灣WTO農業研究中心
文章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