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餵養世界的未來農場

2020/04/06

示意圖

餵養世界的未來農場

  倘若想要在2050年餵養全世界人口,在接續的40年期間,若以每年同樣的農作物產量,我們必須持續生產8,000年才能達標,這凸顯出目前全球食物系統正面臨著人口增長、消費習慣改變等壓力;面對氣候變遷的危機,如何確保糧食生產,而真正的解答是農業永續生產—精準投入資源,減少水資源、農藥、肥料的投入。

  假設將人類對於飲食的需求量以美國人的數據作為計量水準,將所有居住土地都拿來生產作物,仍不足38%,如何在有限的農地上生產更多糧食?關於這個疑慮,尼德蘭(舊名:荷蘭)似乎已經找到解答。尼德蘭為世界第二大食品出口國家,政府與研究單位、業界間的合作非常密切,他們接受創新的思維與技術,並有著共同目標,這也使得效率達到最大化,在尼德蘭的溫室栽植的項目中,以番茄作為舉例,相同農耕面積相較,尼德蘭(每平方公尺生產80公斤)的番茄產量會是西班牙(每平方公尺生產4公斤)的20倍,然而尼德蘭番茄栽植的用水卻只有西班牙的四分之一,證實高科技為農業永續生產帶來了實質幫助,不僅番茄,連同辣椒、青椒、洋蔥、胡蘿蔔等作物皆是如此。

  尼德蘭正將溫室栽培提高到另一種水平,他們在溫室中模擬作物生長環境並持續進行實驗測試,優化現有栽植方法—從基礎到色相分析,LED可提高作物抗蟲的能力並增加農作物營養價值、無人機偵測飛蛾並透過感應器了解飛蛾的飛行軌道蒐集資料,試圖找出撲滅飛蛾的方法,因為有無盡的創新動力,進而創造更有效的栽植技術。運用AI進行深度學習,同時也不斷調整溫室內的環境條件,利用感測器測量植物的生長狀態,根據溫室的調控狀態、電腦運算,創造溫室內的生長環境。

  事實上,解決糧食需求不能只是依靠大型跨國食品供應商,尼德蘭的世界園藝中心(world horti center)正為糧食需求的問題研發新技術,在溫室內設定各種氣候環境,找出需要調整的栽植條件,以確保每個地區的氣候都能產出與尼德蘭相同產量的作物。尼德蘭正在規劃—成為世界各地的開發商,將知識出口以及於世界各地建造生產設施,建造連結網絡,農業方能永續。

資料來源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