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6 @國際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研究團隊以蘋果應該以人工採收或是機械採收,做為釐清蘋果酒釀造品質的影響條件之一。研究證實採收作法對於釀酒品質並無顯著影響,但機械採收可有效節省農業勞力成本,對於產業具有經濟效益。
示意圖
蘋果酒(cider,又稱西打酒)是以西打蘋果(Brown Snout cider apple, Malus ×domestica)作為釀酒原料。因釀造過程會產生包含酚類(phenolics)在內等多種機能性次級代謝物(secondary metabolites)成分,因此蘋果酒相關飲品,不論在學術或商業應用上皆有其價值。多項研究均證實許多酚類具有抗氧化功能,可消除對生物體有害的自由基。此外,酚類物質亦可做為蘋果酒品質的指標,反映在酒品呈色、清澈度、西打蘋果熟成程度等,是生產蘋果酒的重要參考指標。
由於許多因素皆會影響蘋果酒的生產品質,為釐清蘋果酒的性質是否會因採收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來自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便分別比較人工採收與機器採收兩種截然不同的收穫方式,希望能藉由收穫成本的計算與產品的性質差異比較,以找出最有效率且符合經濟效益的收穫方式。
研究團隊為求實驗公平性,在採收樣區先進行標準化栽培作業,在果園中以低棚架系統(low trellis system)的建置模式,以便利用機器與無經驗農民分別進行採收並比較兩者差異。研究團隊於採後分別隨機挑選足量的西打蘋果進行為時5個月的發酵程序,並在發酵後分別評估機器與人工採收方法對酚類含量、性質等釀酒品質指標進行成分分析。研究結果發現,機器採收的釀酒品質與人工採收的作法相比幾乎無異,且也節省了一定程度的勞力成本,對於蘋果酒產業提供一種永續的生產方式,並證實其收穫方式符合經濟效益。【延伸閱讀】智慧攝影機的使用有助於確保肉雞維持健康活躍
該研究經費由華盛頓州農業局(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華盛頓大學新興議題研究獎勵(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Emerging Research Issues Grant)所提供,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HortTechnology>。
資料來源
文章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