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見回饋

中國發布3000份水稻基因組研究計畫成果

2018/05/29 @國際

示意圖

中國發布3000份水稻基因組研究計畫成果

  水稻是熱帶季風地區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水稻品質及產量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面對氣候變遷、自然資源短缺等挑戰,並因應人們對於高品質、多功能等生活要求,如何更有效率的完成育種,提高水稻品質以應對病蟲害威脅、營養或健康需求,是研究人員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標。全球共計保留了78萬份水稻種源,需要適切且良好的利用這些資源,才能真正有利於人類社會。

  為弄清水稻基因組中隱藏的秘密,2011年9月份,中國農業科學院聯合國際水稻研究所等單位共同啟動了「3000份水稻基因組研究計畫」,樣本來自於中國、南亞及東南亞等89個地區,該研究通過全基因組定序、建立基因圖譜SNP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分析與進行族群分類,將水稻品種由傳統的5個亞群增加為9個,分別是東亞(中國)的秈稻、南亞的秈稻、東南亞的秈稻和現代秈稻品種等4個秈稻群體;東南亞的溫帶粳稻、熱帶粳稻、亞熱帶粳稻等3個粳稻群體;以及來自印度和孟加拉的Aus和香稻。為了深入了解水稻基因的進化與馴化歷程,進行蛋白質序列比對以推估新基因出現的時間,並討論不同水稻間的基因變異與遺傳多樣性。【延伸閱讀】運用生物工程技術將可望提升近三成水稻產量

  傳統育種在親代植株的雜交過程中無法得知預期的基因性狀出現在何種位置,只能依據經驗判斷;透過如此大規模的資料收集與整理分析,有助於加快優質水稻的開發,未來將致力於加強遺傳資訊平台與分子育種的整合,提高重要農業性狀的分子育種效率。此外,該研究首次提出了秈、粳亞種的獨立多起源假說,秈稻中很多基因並不存在於粳稻中,反之亦然;而水稻依據地緣不同,長期演化後會形成獨特的基因群,因此研究人員認為秈稻和粳稻屬中性名詞,不應帶有明顯的地域性差異。

  該研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聯合國際水稻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美國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等16個單位共同完成,相關研究刊登於<Nature>。

資料來源

關鍵字

文章摘譯

資料讀取中

推薦文章

資料讀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