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科普影視
2023/05/26
你想過吳郭魚可以生吃嗎?來來來!我們獲得第33屆神農獎的科技育種神農黃壹聖 這裡有,他用晶片來追蹤種魚,取得的數據用來育種,他的吳郭魚種原庫現在有高達20多種,不同的環境需求的吳郭魚他這兒都有,他厲害的不只如此,在地下水管制區養魚,他是如何降低用水量將有限資源達到最大利用率的,一起來看看黃壹聖的養殖撇步!
耐病小果番茄新品種─種苗亞蔬25號
2023/05/19
圓滾滾的橙紅色小番茄,外型可愛、顏色又討喜,吃起來帶有酸感,跟我們吃到比較甜的玉女番茄口感些許不一樣!搭配蜜餞一起入口更棒喔~   這是耐病小果番茄新品種 種苗亞蔬25號,除了外觀亮眼、具有新鮮感,還可耐捲葉病、青枯病、萎凋病、耐熱,有助於對抗氣候變遷的逆境。   目前「種苗亞蔬25號」正申請品種權中,有興趣的農民和業者可洽種苗場周佳霖助理研究員(08)7222718
導入AI精進3R 實驗動物不犧牲
2023/05/12
藥毒所團隊打造無動物犧牲的農藥新穎皮膚過敏性評估平台,也是打造亞洲第一個適用於農藥產品的「 皮膚過敏性評估人工智慧演算平台 」,透過AI辨識化學品與過敏機制相關的關鍵結構,並結合人體細胞試驗,進而預測人體暴露於農藥時可能發生的過敏發炎反應。 ✔可減少100%的試驗動物犧牲 ✔從傳統動物試驗所需要3週至5週,減少到只要4天內即可完成測試   達到符合動物倫理、提升科學評估驗證品質與增加產業效益的3贏局面。
蔬菜預冷的五種方法
2023/05/05
「預冷」也是就預先冷卻,蔬菜預冷很重要!我們能夠買到優質的農產品,除了注重田間的管理以外,在運送之前,若沒有去除蔬果採摘下來的熱氣,加上運送過程中還會隨著溫度持續升高,蔬果就會很容易腐爛,新鮮度就會大大降低喔!   今天是春分,一起來了解「蔬菜預冷的五種方法」吧!
✦看他的故事✦回到枋寮的小漁夫 陳右穎
2023/04/28
『離鄉打拼』與『回鄉定居』一直是許多在地年輕人思考的課題,如何能夠創造在地特色,讓年輕人主動想留下來生活,不管是務農還是從事地方行銷也是現在努力的方向,一起來看看屏東養青陳右穎的故事。   小時候的陳右穎一心想要遠離枋寮生活,因為童年時候過得太辛苦了,當時家裡養九孔,公寓式的養殖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餵食,家中四個兄弟姊妹就輪著做,那段日子他想到就害怕,在心中默默立誓,絕對不要回家養魚,於是國中畢業就離開枋寮到嘉義唸書,故意不填水產養殖科系,就是為了離開家,大學畢業到念完研究所在嘉義創業當老闆,陳右穎真心覺得他以後應該就是在嘉義買房成家立業了。沒想到一場毒茶風暴讓他的店收起來,忽然之間,陳右穎也茫然了,不知道未來何去何從,但老師的提醒下,陳右穎決定,好吧!那就回家吧!   剛回枋寮的那一兩年,陳右穎學著養魚,當時枋寮的養殖產業轉變,不養九孔開始大量的養殖龍膽石斑和午仔魚,從頭學起,陳右穎從農民學院開始上課,參加產銷班,慢慢地學養魚,選上 #第四屆百大青農,接受農委會的輔導,一步一步的越來越上手越來越好,兩次獲得 模範漁民 的殊榮,不只在養殖技術上精進,陳右穎想為鄉里做點事,行銷自己的社區把消費者帶入社區玩漁村,於是他開始寫計畫,和社區的人一起努力拿下 第二屆金牌農村銅牌獎。當初那個喊著要離開枋寮的青年,現在卻是最用力最努力的把遊客帶回枋寮的人....一起來看看 小漁夫陳右穎 的故事。
蔬菜上的「小黑點」是什麼?還可以吃嗎?
2023/04/21
蔬菜上的「小黑點」是什麼?還可以吃嗎?常出現在大白菜上的黑點點,不是髒汙,也洗不掉,這是什麼   蔬菜上的黑點,其實是十字花科葉菜常見的生理障礙,黑點病或稱芝麻病喔!這個節氣也是常見到大白菜的時候,就在象徵萬物甦醒的「驚蟄」這天,小編來為你解答🎬這些黑點是怎麼產生的?什麼原因會造成黑點病? (資料由臺中農改場陳葦玲博士提供)
國產、進口洋蔥怎麼分?
2023/04/07
喜歡吃國產洋蔥也要會分辨🧅 哪顆洋蔥是進口、國產,你有答對嗎?外型大不同,吃起來的味道也不太一樣喔! 在口感味道上,國產洋蔥的水分多、甜味足,購質優新鮮的臺灣洋蔥絕對是大拇指的啦。正港臺灣味的洋蔥,依採收季節的還可分為「早蔥」和「晚蔥」,趕快看影片了解更多吧!
\手作午仔魚一夜干/滿滿魚鮮味都濃縮在這一塊!
2023/03/31
\手作午仔魚一夜干/滿滿魚鮮味都濃縮在這一塊! 國產午仔魚油脂豐厚,肉質細緻又肥嫩,還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像是蛋白質、維生素B6、菸鹼酸、維生素B12。料理方式也是怎麼吃都好吃,除了煎、煮、烤、蒸,也常被製作成居酒屋常見的「一夜干」喔! 你認識一夜干嗎?午仔魚一夜干又是怎麼做成的?點影片帶你一窺DIY過程👀
二十四節氣「雨水」 教你怎麼切青花菜!
2023/03/24
今天是24節氣中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此時的雨水剛好可以使農民翻土耕種,並有利作物生長,現在也是吃當季青花菜的時候。   不過,你知道嗎?大家口中常說的綠花椰菜,其實叫做「青花菜」喔!青花菜富含維他命A、B、C、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鉀、鈣、磷、鎂、銅等礦物質,是很棒的食材。   對青花菜的處理總是霧煞煞嗎?還怕清洗不乾淨、有菜蟲藏身,你可以像影片這樣清洗!還有去除老皮的處理方式、保存方式,也都在影片中一併教大家囉!
用燈光趕走晚上吸食果實的吸果夜蛾 旋轉式避蛾燈防治水蜜桃吸果夜蛾影片介紹
2023/03/17
拉拉山的水蜜桃果農,受到吸果夜蛾叮咬果實的危害。吸果夜蛾是一群晚上會飛到果園吸食果實的蛾類的統稱,有些夜蛾有著硬棘的口器,可以穿過果實的套袋吸食果實。桃園區農改場透過夜蛾對黃光的避光性,使用旋轉式避蛾燈來驅趕夜蛾。
有關分子技術的二三事
2023/03/10
分子技術如何幫助農民呢? 透過創造耐旱、耐淹或抗病蟲害的優良品種,讓作物能夠調適逆境,進而打造韌性農業。        DNA是生命的藍圖,透過DNA分子檢測技術,可以精準選出理想的品種,達到縮短育種期、提高種子品質、時安把關等目標。
「茶園智慧除草機器人」 就是你的田間小幫手💪
2023/03/03
茶園 除草無人化 靠「這台」! \茶園智慧除草機器人/ 就是你的田間小幫手。人工除草不管是使用自走式、乘坐式割草機,都要耗費許多人力成本。 茶改場研發茶園智慧除草機器人,採用即時動態定位技術(RTK),依照茶園的軌跡,自動幫你除草。並搭配避障除草機組,當除草頭靠近茶樹時,電動缸拉動除草頭可避免誤傷根部,造成茶樹環狀剝皮死亡! ✔️作業速度約1-1.5公里,1公頃茶園僅需4-6小時即可完成除草,節省更多人工成本。 ✔️高履帶式無人車行走之精準度,行走誤差範圍可達10公分以內。 (影片00'24處 字幕更正為:牛筋繩)
從危機到轉機 這條石斑魚不簡單
2023/02/24
面對突來的市場變動 石斑魚在各方產業的支持及合作下 化危機為轉機 克服困難開拓內外銷市場! 今年6月中國大陸公告禁止臺灣石斑魚進口 農委會與各界第一時間展開協力應變 讓石斑魚重新活絡起來👍🏻 《外銷部分,開發新興市場🏹️》 ✅舉辦多元行銷活動 ✅持續深耕既有市場,開發新興市場 ✅明年正式進軍日本藏壽司通路 《內銷部分,開拓全新通路🏹️》 ✅拓展線上線下全新通路 ✅擴增石斑魚產品項目,提升食用便利性 ✅「班班好食材」進入校園餐桌 《創建加工產業鏈🏹️》 ✅建立加工產業鏈與冷鏈系統 近兩年臺灣農漁產品屢遭逆風挑戰 農委會與農漁民們站在一起 持續努力突破困境💪🏻 穩定產地價格、保障農漁民收益!
111年度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得獎者-3分鐘精華版
2023/02/17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今年舉行有綠色奧斯卡之稱的「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表揚大會」,表揚15位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與3組推動野生動物生命教育楷模團體,肯定他們在林業及自然保育上傑出的表現與貢獻,他(她)們的事蹟值得全民學習與表率。         農委會主任委員陳吉仲表示,近年因氣候變遷明顯對環境造成衝擊,正在改變全人類和動植物的生活,去(110)年森林大火次數更大幅增加,感謝這些跨部會合作的單位,共同守護臺灣這塊土地,也感謝民間專家、學者及眾多有志之士的無私奉獻,在各自的領域中發光發熱,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營造能兼顧生態環境的優質家園。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也表示,本次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共47件投件推薦,創下新高,競爭相當激烈。感謝多位評審委員用最嚴謹的態度,評選出各界具代表性的得獎者。個人獎項方面,包含公部門合作夥伴、專業學術領域長年耕耘的研究員與學者、還有深耕在地實踐的環境友善團體代表、將林業文化歷史撰寫成書的民間專家等;而團體方面,由長期推動蝙蝠保育的台灣永續聯盟、撐起苗栗地區救傷第一線的後龍動物醫院及持續倡議石虎保育的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獲獎。多元的面向,展現出環境價值可以體現在不同領域之中,也期望獲獎者們動人的故事,喚醒民眾對林業及保育的理解與重視。 執法護山林:守護國土永續的公部門夥伴         偵破近年嘉義地區最大森林盜伐集團的南投地檢署張鈞翔檢察官,擔任森林法專組檢察官近十年,除偵辦各種違反森林法案件,強力掃蕩盜伐集團外,也十分熱心積極參與培育第一線的森林護管員,強化護管員專業能力;而為沈默的被害者臺灣黑熊發聲的新竹地檢署葉子誠檢察官,在偵辦觀霧國有林地盜伐集團期間,透過細心的採證分析,查獲盜伐集團盜獵臺灣黑熊等惡行,並榮獲行政院頒發109年「表揚偵破重大經濟案件有功人員」獎項。         在森林火災救災期間絕對不缺席的空勤總隊趙清松技正,多次執行直升機空中滅火,並配合林務局各林管處林地空勘與演習救火隊人員吊掛訓練,為救災打下良好基礎;而滅惡火護山林的保七總隊梁家賢大隊長,運用科技與分析技巧,改進林政案件的偵辦技巧,成功破獲盜伐集團及燒毀山林案件,更大力打擊在山林傾倒廢棄物的不肖業者,為守護國土的最佳夥伴。 科學護山林:以研究奉獻於環境的學術夥伴         現任林業試驗所副所長吳孟玲研究員,除了積極投入國內樹木保護與病蟲害防治研究、指導及諮詢服務,更建立樹木醫療體系、培育樹醫人才,結合產官學推動樹木醫學行動計畫,並獲得美國樹藝協會樹藝師及風險評估師執照;第33屆全國十大傑出農業專家的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陳建名組長,致力臺灣野生菇菌資源調查研究,累計發表臺灣野生菇菌新種 7 種及新紀錄種49 種,為國內牛肝菌目菇菌資源調查與應用建立基礎,並開發以非農藥天然抑菌成分高壓注射防治有樹癌之稱的樹木褐根病,有效減少生態環境破壞及治療成本。         110年榮獲社團法人臺灣植物分類學會「終身貢獻獎」,被譽為「蕨類教父」的郭城孟教授,現任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名譽理事長,長年推動臺灣生態保育、環境教育、生態旅遊,鏈結政府、民間團體、地方社區及旅遊業,成功改善臺灣生態獲得永續發展利用的環境,備受國內產官學各界肯定;而在國內林業界德高望重的專家臺灣大學王松永名譽教授,貢獻於林產利用5 0餘年,積極參與林產品驗證制度之建立及示範,至今已協助輔導4家林產業者建立生產規格產品(製材品)之備料工廠,克服國內長期以客製化銷售形態,製材品更取得臺灣林產品生產溯源系統QR-code、CAS等標章,對振興林產業、帶動國內林產業轉型與升級等工作貢獻卓著。 保育護山林:關注物種的守護與復育先行者         搶救國寶魚的關鍵人物是雪霸國家公園廖林彥主任,於雪霸國家公園81年成立初期,即負責臺灣櫻花鉤吻鮭的復育及保育工作,當時臺灣櫻花鉤吻鮭數量僅200多尾,瀕臨滅絕,從建立完全養殖技術、擬定相關保育策略及執行復育工作,迄今20多年,在109年達到歷史新高至1萬2,500多尾,族群分布也從1條溪流增加到4條,為臺灣國寶魚櫻花鉤吻鮭保育工作立下新的里程碑;而有武俠人物「太極鷹王」之稱的屏東科技大學孫元勳教授,帶領研究團隊共同為熊鷹、黑鳶、草鴞等物種及生態保育工作一起努力,並多次舉辦熊鷹保育論壇,開啟保育界與在地原住民一起對話、溝通,另在原鄉部落推廣熊鷹仿真羽毛,讓羽飾文化與熊鷹保育能共存;長期關注臺灣鳥類生態的台北市野鳥學會阮錦松研究調查員,整合國外相關資源,為臺灣建立專業的鳥類名錄系統,並以6年時間與專業人士合作,編撰第一本臺灣手繪野鳥圖鑑,近期更投入全球瀕危物種黑嘴端鳳頭燕鷗的研究調查工作,成功建立世界唯二黑嘴端鳳頭燕鷗繁殖復育區,為一級保育類動物黑嘴端鳳頭燕鷗保育帶來巨大助益。 扎根護山林:帶來在地力量的行動者         本職非自然博物學相關工作的中華電信公司吳永華專員,109年起陸續完成出版臺灣第一套古道三部曲:《桃色之夢》、《霧林之歌》、《貂山之越》的宜蘭古道自然發現史,作為業餘文史工作者,不但開啟了古道與自然史結合的記錄,也為古道沿線鄉鎮帶來創生活水,注入新的能量,該等出版品亦獲得臺灣出版界最高榮譽「金鼎獎」第43、44屆「優良出版品」獎項榮耀,深度豐富的書寫廣受各界好評;法國巴黎第一大學法學博士、臺北大學法律學系張惠東副教授,長年關注原住民狩獵議題,以自身法學專業知識背景協助鄒族修訂行政契約草案,熱心參與社區及部落發展,起草原住民狩獵自主管理辦法,並跑遍全台各地區與部落對話溝通,在保育與文化傳承間找尋平衡共存之道,對原鄉保育工作推展極具貢獻。         帶領雲林縣成龍地區居民以及成龍國小師生進行濕地教育活動的觀樹教育基金會洪粹然執行長,以長時間在地輔導、推廣及陪伴,翻轉雲林成龍地區居民對濕地的負面想法,進而主動加入濕地巡護、環境解說、友善養殖的行列,讓成龍濕地成為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里山、里海的重要示範點;致力為部落奉獻的花蓮縣阿美族社區營造協會張慧芬總幹事,在豐濱鄉復興Dipit部落長期推動山林生態保育工作,並扎根部落居民對環境保育共生觀念,共組豐濱鄉新社村「森、川、里、海」平台,協力濕地保育計畫,並陪伴長輩們一起活化部落產業、提倡無菸無酒健康生活,建立人與生物和諧共存的聚落,也為青年準備好回家的路。
畜試所『好配、好生、好養「三好」養豬-母豬AI生育技術』
2023/02/10
啪!啪! 畫面上愛的小手輕輕拍一下母豬🐷,這是在提醒母豬休息時別壓到仔豬囉!進而增加仔豬存活率及照護👐 更厲害的是! 畜試所成功開發的「母豬AI生育技術」人工智慧化系統,可以透過偵測母豬外陰部腫脹情形來辨識母豬是否已發情,掌握最佳配種時間,準確率可達92%。也應用在聲紋及影像技術辨識,判斷母豬是否即將生產。 從配種、分娩、豬仔照護都能靠這個系統,節省不少人力成本以及缺工問題,提升豬場生產效益及國內養豬業之國際競爭力。
臺灣茶分類分級系統TAGs-守護臺茶的純淨身分
2023/02/03
臺灣茶分類分級系統(Taiwan tea Assortment & Grading system, TAGs),是茶業改良場開發的茶葉評鑑系統,以茶改場研發的風味輪系統為基礎,讓每一款分級後的臺灣茶都能擁有專屬的風味敘述,使消費者更容易了解茶的風味特色。此外,更結合臺灣茶溯源系統及藥檢,確保經過分類分級的茶葉都能安心無虞,達到產品安全、產地明確、消費者安心的三贏局面。         分類分級系統由產官學專家組成的評審團進行評審,依據茶業改良場建置的茶葉風味輪來描述茶葉風味、製作風味說明圖卡,並依據不同地區的茶葉特色加以分類分級,讓消費者能輕鬆了解、認同分類分級的結果。         本場擬定一套臺灣茶分類分級系統,期能一次解決「安全、國產及產品分類分級」的問題,形成一個可供國內外愛茶人士,深入了解臺茶並安心購買之系統,建全臺灣茶產業發展。
國內首件微生物殺蟎劑(防治紅蜘蛛) 「發光光桿菌」
2023/01/13
你也有葉蟎蟲蟲危機嗎? 世界上公認的「不易防治作物害螨」- ✔️神澤氏葉蟎(紅蜘蛛)與✔️二點葉蟎(白蜘蛛) 危害作物種類繁多,世代短、繁殖迅速,具強環境適應力,且葉蟎害蟲對木瓜作物有不小的影響。 面對木瓜農友最頭痛的害螨,現在有解了❗️ 藥毒所成功開發防治葉蟎類的新型微生物製劑 #發光光桿菌,具高活性、環境友善與無抗藥性等特點,是國內生物農藥發展的新里程碑! 看影片有種植木瓜農友的使用心得👇
臺灣特色茶風味輪介紹
2023/01/06
風味輪就像是一種索引工具,藉由圖形化和既定詞彙的協助,讓品飲者方便聯想,去描述出他所品嚐到的風味,而不是憑空去想像。而透過風味輪的協助,消費者可以清楚明瞭的知道不同品種、不同產區甚至是不同等級風味的差別。如此一來減少了業者與消費者間對產品風味溝通上的落差,有助於茶葉的行銷推廣。臺灣特色茶風味輪開發過程是由 25 位茶改場從事製茶與茶葉感官品評專業研究人員組成風味輪工作小組,從全臺各地優良茶競賽中,挑選具有代表性的茶樣,其品質涵蓋入等至淘汰,目前共計已針對 495 個樣品進行品評,研究方法採用描述性分析,並經小組會議後達成共識,最後將選用的詞彙繪製成風味輪。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於今年度 109 年 1 月 20 日及 7 月 21 日正式發佈了六大茶系之臺茶風味輪,其風味涵蓋了全臺各地的特色茶。臺茶風味輪甫一推出便引起了茶產業界的熱烈討論,茶農及茶商朋友們都對於利用風味輪行銷臺灣茶躍躍欲試,而除了國內市場外,國際市場亦是臺灣茶未來發展的主要重點,臺灣特色茶因種類繁多、製程複雜,國際上一般消費者多半僅對「臺灣烏龍茶」有印象,為增加國際消費者對臺灣特色茶之印象與記憶點,需善用國際消費者之生活性語言,連結國際消費者之味覺記憶與臺灣特色茶之共通性,方能突破臺灣特色茶長久以來行銷國際的困擾。未來,茶業改良場將以英、日文版臺灣特色茶風味輪為媒介,讓臺灣特色茶走出臺灣,提升於國際市場之能見度,讓臺灣特色茶走入國內外消費者的日常生活,進而成為臺灣茶的忠實消費顧客,以此逐步提升臺灣茶之國際競爭力。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