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文章
文章
2017/04/17
本報告目的是為增加對目前農業和糧食系統與21世紀所面臨之挑戰的認識。內容將對15種全球趨勢進行分析,提出其所處風險和所需行動之見解。這些大多數趨勢在很大程度上均相互依存,內容中也將陸續介紹其對實現糧食安全和營養以及發展永續農業構成的十項挑戰為何。若想充分實現糧食和農業更夠確保所有人和整個地球都享有一個安全和健康未來的潛力,未來農業系統、農村經濟和自然資源管理都將需要有重大的轉型與變革(下圖)。 圖、糧食和農業的未來趨勢示意圖   世界需要轉向更加永續的糧食系統,更有效地利用土地、水和其他投入,大量削減化石燃料的使用,大幅減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更多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並減少浪費。且這些將需要更多的農業和農產食品系統資源投入,以及更多的研究和開發支出,以促進創新與支持產量增長,以期望找到更好的方法來解決缺水和氣候變化等問題。   報告內容亦指出,除了提高產量和抵禦衝擊的能力之外,如何創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農民與城市市場聯繫起來的食物供應鏈也相同重要,以及擬定消費者可以負擔的價格獲得營養和安全食品之措施,例如定價政策和社會保護計畫等。【延伸閱讀】聯合國糧農組織與國際水稻研究所加強合作以推動全球永續稻米生產   同時該報告亦是為了對糧農組織每四年一次《戰略框架》的審查以及2018-2021年之中期計畫規劃提前做準備。   針對目前所面臨15個趨勢與10項挑戰,摘自原書內容依序臚列如下:
2017/04/13
氣候變異亂象,已影響農產品,台中區農改場場長陳學詩說,地球氣候變遷是長期、廣泛性問題,建議農民可經由挑選品種、調變種植方法因應氣候變化,並非遇到天氣改變就無計可施。農改場副研究員兼課長蕭政弘表示,洋蔥品種多,像屏東地區708、806品種耐冷藏,彰化縣伸港鄉種植以101和定遠6號為主,屬於早生、短日照,種110天即可採收,主打鮮甜多汁,有「鮮蔥」之稱,當季販售,不適合長時間貯藏,蕭政弘說,伸港洋蔥優勢就是搶早,在屏東洋蔥大量上市前搶商機,但遇到氣候改變,只能減災,無法避災。
2017/04/10
本文摘錄自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2016年糧食及農業狀況報告一書本文內容將具體著眼於氣候變化、農業與糧食安全的聯繫,討論了氣候變化對農業部門的生物物理影響,以及這些影響如何轉化成社會經濟影響,進而影響糧食安全和營養。本章還分析了農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和吸收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反映出農業既要通過建設抵禦能力適應氣候。
2017/04/10
G7各國農業部長會議於2016年4月23日在日本新瀉市召開,為因應全球糧食安全、生產者高齡化、以及氣候變遷所帶來之影響為此會議主要議題,宣言亦提出活化農村地區與提升農業者所得、農業永續性生產與生產效率及糧食供應能力、實現農林漁業永續發展等相關課題等進行共同討論,並於會後發表會議綜整成果「新潟宣言」,其摘要如下: 一,振興農村,增加農民收入 1. 提升農民能力 2. 增加從農婦女和青年機會 3. 擴大農民參與食品價值鏈 4. 全球食品價值鏈之責任投資與貿易 5. 農村地區資源利用與永續性發展 二、 提升永續性農業生產、生產力和糧食供應能力 1. 促進研究與技術開發 2. 防治動植物疾病和生物威脅 3. 因應抗生素抗藥性(AMR) 4. 建立合作組織 5. 減少糧食損失和浪費 6. 滿足營養需求 7. 農業和糧食安全政策之可靠統計數據 三、 實現永續性農業、林業和漁業 1. 氣候變遷之國際研究合作 2. 加強基礎設施,土地和森林之整備 3. 農業與生態系統 4. 永續性森林管理和抵制非法採伐 5. 永續性漁業資源管理【延伸閱讀】英國威爾斯計劃預計2020年水產養殖業產量翻倍
2017/04/06
G20農業部長會議在2017年1月22日德國柏林召開,「農業與水資源利用之創新與永續性發展」為此次會議主題,並針對2030永續發展議程、巴黎協定、農業與水資源、農業資訊與通訊ICT技術、抗生素抗藥性(AMR)、農業貿易與投資進行討論。 1.2030永續發展議程之實施 為確保全球糧食安全與營養改善之農業相目標。(特別是SDG2永續發展之實現) 2.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與巴黎協定之實施 (1)承諾全力支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與巴黎協定。 (2)提高農業與農業因應氣候變遷其適應和減緩能力,並加強其對氣候變化的抵禦能力。 3.農業與水資源利用 (1)水是農業生產中不可或缺資源,對於全球人口不斷增加之生存必要性更為重要。 (2)水資源與農業的政策一致性。水資源包含水收集、水土保持、地下水管理和水分配系統之措施,並將良好的耕作方法與有效的土地利用規劃相結合。 (3)關於農業的水資源有效利用,以及符合地區性及當地條件之應用。 (4)促進良好水質與健康土壤生態系統之建立。 (5)承諾全力支持SDG6(淨水與衛生)之實施。改善水質和實施綜合水資源管理,以貢獻於糧食價值鏈中水資源永續性利用和管理。 4.農業資訊與通訊ICT技術 資訊通訊技術之應用,作為提升糧食鏈生產效率與農業永續性發展,具有相當潛力與重要性。可有效改善畜牧業經營方式,以及因應氣候變遷等對農業生產造成影響之課題。 5.抗生素抗藥性(AMR)之因應 抗生素抗藥性的出現對全球衛生造成越來越大的威脅。因此,農業必須用“一個健康”方法來控制抗生素抗藥性的發展和傳播提供重要的貢獻。 建議在人類健康,動物衛生,農業和環境領域的有關當局之間定期交流與交換意見。 6.農業貿易與投資 (1)加強農業貿易和促進負責的農業投資,對於農業永續性發展,糧食安全與營養以及經濟成長是重要的。【延伸閱讀】從菁創獎評審談農企業提升經營管理之道 (2)建立一個開放、符合規定、透明、非歧視性和包容性的農業貿易制度。促進市場運作,有助於減少糧食價格波動和加強糧食安全。
2017/03/27
鮪魚為人類最易取得蛋白質來源,目前全球有近十億人仰賴水產品作為營養的取得,以及影響著勞動就業人口。泰國水產集團(Thai Union Group)作為水產業領導者之一,有責任保護鮪魚資源。為達到該目標,該公司日前宣布了發展永續性鮪魚戰略計劃,其內容摘要如下: 作為新鮪魚戰略的一部分,泰國水產集團承諾採購100%從海洋管理委員會(MSC)認證的鮪魚,或改善國內漁業生產模式,以符合MSC認證之推動(MSC為國際公認水產永續性認證標章)。 該公司計劃至2020年底前最低完成75%原料來源為永續性資源。 為實現該目標,投資9000萬美元,實施於供應鮪魚永續性來源之措施,其中包含在全球建立11個新的漁業改進計劃(FIP)。 該公司已將可追溯性列為鮪魚行業永續性發展和安全合法勞動的關鍵。【延伸閱讀】2017年德國G20農業部長宣言概要 該戰略目標提高水產品的可追溯性,以確保供應鏈之透明度,解決水產業最緊迫的問題。
2017/03/23
在環保主義者和維權股東施壓下,美國大型食品企業和連鎖餐廳正採取行動,避免飼養食用動物時使用過多抗生素。全球第二大雞隻飼養業者泰森食品(Tyson Foods)每年屠宰23億隻家禽,該公司2月宣布,6月後將不再在品牌旗下的雞肉產品使用抗生素。分析師認為,泰森此舉進一步證明大型飼養業者跟上限制使用抗生素的風潮。科學家認為這些抗生素會提高人類對肺炎、感染和其他疾病藥物的抗藥性。這股風潮源自2014年的寶鵰雞公司(Perdue Chicken),漸漸影響到以販賣雞肉為主的連鎖速食餐廳,如福來雞(Chick-fil-A)、麥當勞、沃爾瑪、Pilgrims Pride等。每家企業採取的措施不同,某些業者仍允許為肉雞施打不適用於人類藥品的抗生素。但數據顯示,美國估計僅40%到50%肉雞沒有施打抗生素,比率遠低於豬和牛,反映整個食品供應鏈限制施打抗生素的行動,還有努力空間。不僅如此,有關企業如何使用抗生素的資料仍然付之闕如。目前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公開相關資料,只能從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資料看出業者購買多少抗生素。而數據顯示,企業使用藥物的情況並沒有減緩。很多大型企業仍然沒有停止替自家雞隻施打抗生素,例如百勝餐飲集團旗下的肯德基,在非營利組織自然資源守護委員會(NRDC)的抗生素政策上拿了「不及格的分數」。美國大型雞肉生產商桑德森飼養場公司也對這樣的趨勢不以為然。晨星食品業分析師阿卡巴利表示:「現今各界對於無抗生素肉品的需求確實愈來愈強烈,但這是一時的流行還是個長期現象,仍然值得觀察。」
2017/03/20
南美玻利維亞首度出現蝗災,讓農民頭痛不已。據了解,這次玻國首度出現蝗蟲肆虐應與日前當地發生缺水,以及氣候變遷有關。由於大批蝗蟲已造成榖物損失,當地政府除了展開煙燻驅蟲外,也已向鄰國阿根廷求助,希望引進滅蟲技術,避免災情繼續擴大。據《BBC》報導,今年1月玻利維亞開始傳出蝗蟲釀災,並已造成素有農倉之稱的聖克魯斯省,超過1,000公頃農作物損失。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也指出,這是當地首度第一次出現蝗蟲造成大災情,鄰國阿根廷則自1920年代開始便飽受蝗蟲吃掉農作物的困擾。玻國政府目前已成立1支團隊負責處理這次蝗災並向阿根廷政府求援,據政府與當地農民指出,未來將在1.7萬公頃的範圍展開燻蒸滅蟲大戰,避免蝗蟲擴散以及危害農作物供應。據《Business-News》報導,針對這次災情,玻利維亞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投入70萬美元展開煙燻滅蟲計畫。目前蝗蟲距離玻利維亞首都僅28公里遠,而且範圍擴散相當迅速。玻國農業部長奧多涅斯表示,「我們會在受影響地區畫出1個500公尺的圓圈,並與當地官員合作從內部開始煙燻。」玻國政府也表示,煙燻活動將會擴大執行,避免蝗蟲抵達負責供應當地8成食物的主要榖物生產地區。當地農民指出,目前當務之急是找到蝗蟲產卵以及幼蛹的地點,以便可以控制災情繼續擴大。玻利維亞一向在榖物產量上自給自足,目前受蝗災影響的區域僅佔聖克魯斯省10萬公頃的榖物面積一小部分。據了解,這次蝗災是繼當地爆發嚴重乾旱後出現,乾旱也造成各省須輪流供水,往往爆發用水衝突。
2017/03/20
由於全球受到氣候暖化抨擊,影響未來氣候變遷的《巴黎協議》獲得重要支持,但礙於未能充分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風險,仍有需要更多的協助。荷蘭、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與日本於2017年2月6日共同設立「全球氣候適應研究中心」。該中心成立後,為有助於全球各國與企業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自然災害和經濟破壞等問題。從全球各國蒐集近期所執行政策與目標計劃,利用此資訊以最快速度制定因應氣候變遷良好措施,以協助提企業相關領域的投資、社會基礎建設和農場因應策略。【延伸閱讀】遺傳多樣性對於適應氣候變化至關重要   全球氣候適應研究中心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荷蘭環境評估署(PBL)共同設立,另包含世界氣象組織(WMO)、歐洲投資銀行(EIB)、全球環境基金(GEF)、聯合國水文教育機構(UNESCO-IHE)、UNEP-DTU(丹麥工科大學)合作夥伴、NAP Global Network、摩洛哥、荷蘭鹿特丹市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英國因應氣候變遷諮詢Acclimatise、慕尼黑氣候保險計劃(Munich Climate Insurance Initiative)、標準普爾全球(Standard & Poor's)、荷蘭發展組織(SNV)、荷蘭水相關合作夥伴、世界資源研究所(WRI)、Delta Alliance、Partnership on Sustainable Low Carbon Transport(SLoCaT)、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和瓦格寧根大學等組織共同協助參與。
2017/03/16
瑞典林學評大學近期發布最新創新科技,在玫瑰花內部建構稱為超級電容器用於存儲能量的特殊結構,可以充電放電上百次。該研究小組曾於2015年11月發表過將玫瑰花吸收導電聚合物溶液,以線的形式導電水凝膠在玫瑰花莖中,兩端具有電極,中間具有柵極,形成完整全功能的晶體管。   而最新研究成果則是由該小組的助理教授Roger Gabrielsson開發了一種專門應用於該研究的材料,該材料在玫瑰內聚合無需任何外部觸發,在玫瑰內流動的固有流體有助於產生傳導線,不僅在花莖中,甚至還可以貫穿到整個植物中,進入葉和花瓣。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科學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延伸閱讀】荷蘭瓦格寧罕大學發現「植物的眼睛」對光線的感測協調性,能促進植物快速成長
2017/03/09
第22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COP22)於2016年11月7日在摩洛哥舉行,此會議延續COP21的使命,聚焦於如何以實際行動落實「巴黎氣候變遷協定」(簡稱巴黎協定),近200個國家承諾減少自身碳排放量,以阻止全球暖化並創造碳中和的世界。 已於2016年11月正式生效的「巴黎協定」是對世界各國都具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性協議,將於2020年開始檢核各國的減量排碳目標,而COP22可說是具體落實「巴黎協定」的一次務實性會議。在大會上,全球各國和企業紛紛提出具體行動計畫,宣示轉型乾淨能源。各國聚焦於如何履行減碳承諾,加強世界各國對氣候變遷的因應,共同為氣候正義而努力。 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一員無法出席正式大會,但仍積極參與COP22的環保署參事簡慧貞博士表示,COP22關注於如何維繫全球氣候行動熱度,重申巴黎協定內涵並盡快完備所需機制之規劃。未來政府將結合能源、製造、運輸及農業等相關部會,階段性推動溫室氣體排放減量。 COP22特別突顯森林保育議題對氣候變遷的重要性 APP/提供   在面對COP22,企業也是重要的角色,「永續發展」更成為台灣企業重要議題。特別是台灣地狹人稠,能夠儲碳涵水的森林在永續議題上更加值得重視。以全球十大紙業集團之一的APP亞洲漿紙(Asia Pulp&Paper/APP)為例,為具體表達對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支持,除將「永續發展目標」融入經營策略外,更在國際提出多項具體措施呼籲企業和民間組織共同投入。 APP永續經營董事總經理,同時也是「高碳儲量方案組織」督導組聯合主席的Aida Greenbury即在高碳儲量工作會議上表示: 「保護全球雨林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需要一套新的作法─評鑑森林價值才是達成『巴黎協定』的關鍵」。呼籲以高碳儲量方案透過測量碳儲量和生物多樣性來定義森林,讓其所產生的價值得以被計算,使投資者更了解對於實現氣候變遷目標的貢獻。 APP承諾落實「抑止森林消失」的目標,2013年便已率先在供應鏈中全面履行零天然林作業。APP亦於2015年3月參與第二屆國際「波昂挑戰」會議,與全球企業及環保領袖共同制訂「全球森林復育計劃」,聯手復育森林。早於COP21舉辦之前,就於2015年9月與全球知名企業一齊簽署「CDP-前進巴黎」倡議,率先取得全球性氣候協議,共同承諾對抗氣候變遷。 APP深耕台灣,在校園推廣你用紙,我種樹的觀念 APP/提供 不僅呼應全球議題,APP也深耕在地永續發展,連續幾年支持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舉辦的全台國中小學「氣候變遷繪畫比賽」,同時偕手珍古德協會合作「綠拇指計畫」,在校園推廣「你用紙、我種樹」的觀念,期盼在大眾心中埋下環保種子及喚醒生態保育意識。
2017/03/06
由於近幾年緬甸國內經濟發展迅速與人口購買力支持續增加,其對畜產品與乳製品之需求也隨之增長,因此緬甸政府為了提高牛奶產量而進行了一項乳牛養殖計畫。在此計畫中,將藉由國際原子能(IAEA)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之協助,提升當地實驗室設備與培訓專業研究人員,並透過核能技術與分子技術以遺傳基因選育改良當地乳牛品種及建立完整的人工授精與精液保存技術,使得乳牛產生更多的牛奶並保留其對當地環境與疾病之耐受性。【延伸閱讀】英國政府擬定了對抗牛結核病的下一階段策略   現在緬甸所設立之實驗室其生產冷凍精液之能力較以往增加五倍,每年可提供32,000個人工授精卵,此外更開發了一個大型的基因資料庫與精液儲存冷凍庫,經由這些現代科技技術之發展,替緬甸酪農產業創造了更高的經濟價值,而未來相關的技術如何推廣到其他較偏遠地區使用亦將是另一項需要克服的新議題。

網站導覽
活動資訊
訂閱RSS
電子報訂閱